老人家不是總看肥皂劇!調查顯示:掌握時事、學習新知才是銀髮族兩大收看動機
即使身在高科技如此發達的社會,真正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或電腦的老人仍是相對少數,多數老年人都是透過電視來獲取資訊和做為休閒娛樂。
文:詹斐然
臺灣自1993年起步入高齡化社會,根據行政院2014年的人口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了總人口數12%;國家通訊委員會《電視使用行為及滿意度調查報告》(註一)則顯示,60歲以上的族群平均一天看4.06小時,為最常看電視的年齡層。雖然老年人口看電視的比例最高,但由於消費力不及其他年齡層,因此在廣告行銷、傳播媒體甚至研究統計等領域中並未獲得重視。
研究調查結果顯示,老人看電視的動機依序為:「知道各地新聞消息」(93.6%)、「知道有用的生活常識」(87.7%)、「消遣娛樂以放鬆心情」(84.0%)、「生活中的習慣」(66.4%)和「打發時間」(61.3%);而60歲以上的年齡層最希望收看的節目類型則是「新聞與氣象報導」(33.92%),其次為「外國影劇節目」(27.02%),再來是「教育文化節目」(18.21%)(註二)。
由上述數據可知,老年人收看電視最主要是為了掌握時事、尋求資訊,獲取實用性的訊息,這與我們一般認為,臺灣老人可能是因無聊打發時間或單純休閒娛樂之故,而收看特定宗教電視台或每天固定播送的八點檔戲劇是有所差距的。
芬蘭、丹麥等西方國家,高齡媒體的發展相當發達,內容多以鼓勵學習、促進分享表達和提升生活品質等目的為主。早期北歐國家的高齡節目內容多以老人猜謎、懷舊、學習唱歌為主,較偏向老人娛樂和社會照顧的層面;近年來,節目已經慢慢轉為更多以「圓夢」來記錄高齡人口實際行動的型態(註三)。
在荷蘭,有一個收視和社會評價同時成長快速的電視台MAX,主要鎖定五十歲以上的收視族群,重視老人的需求,並以老人需要的生活技能為開發節目的依據。
MAX也有跟政府合作計畫,製作讓老人學習電腦的節目,搭配公立圖書館和年輕的電腦志工來幫助長者學習。讓老人在節目之外,也能走入社區向人請教不會的問題,成功的滿足老人需要的學習並營造世代間交流的機會(註四)。 除了西方國家之外,同樣居於亞洲的日本,也一樣重視高齡媒體。根據調查,日本國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中,約有三分之一是在看《日本廣播協會》(Nippon Housou Kyoukai,NHK)頻道,而其中老年人更居多數。NHK其實就是日本的公共電視,此頻道不接受廣告投放,觀眾每人每年都需要繳交一定的費用,使得節目不受收視率影響,如此一來則有較多的預算製作品質較好的節目。
NHK的節目類型主要分為八種:教養、教育、學校、兒童、新聞、體育、藝能和娛樂節目,且會製作系列專題報導,而近年來討論最熱烈的是「無緣社會」和「下流老人」等關鍵字,述說關於日本銀髮族瀕臨破產的原因,以及長者被邊緣化的問題。
綜合上述,不論是芬蘭、丹麥、荷蘭、日本、或台灣,都清晰可見:老人期待從節目中獲得有用的知識!隨著高齡化現象加劇,其實我們更應重視高齡節目的產出數量及其品質。媒體在人們生活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期許未來臺灣的傳播媒體能多加顧及高齡者的需求,製作出更多能讓長輩「樂活老化」的高齡節目。
作者簡介:作者為瑪帛科技實習生。瑪帛科技致力於滿足長輩心理的需求,透過瑪帛金孫視訊關懷服務,期待能給予長輩人性化的陪伴與關心,與長輩共享一段溫馨時光。 
資料來源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