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CC BY-NC-ND 2.0)Photo Credit: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CC BY-NC-ND 2.0)
從去年尼泊爾強震,到今年的台南震災,在這個天災不斷的時代,每個城市都需要建立「耐災性」,讓傷亡減至最低。
文:姚尚勤
尼泊爾加德滿都黎克特制7.8級地震到目前為止造成超過5,500人死亡,當地依然餘震不斷。數以百計的人仍然埋在瓦礫之中,生死未卜,有報告指加德滿都近七成樓宇倒塌。道路基建貧乏使人道救援難以抵達偏遠村落。天災無可避免,但完善的城市規劃可將死傷減至最低。
加德滿都是南亞其中一個城市化最快的大都會地區。根據世界銀行,加德滿都人口每年以4%持續增長。跟很多發展中國家一樣,這樣急促的城市發展並不一定對國家有利。當地政府缺乏周詳的規劃,不善管理,市內很多新落成的建築根本沒有跟足安全指引,更遑論任何土地用途規劃 、公眾諮詢及發展策略。世界銀行 的報告寫得很清楚。「欠缺規劃的城市發展在加德滿都造成急速且失控的擴展,房屋發展不規則、次等且不以人為本,缺少公共空間,減低『宜居性』,沒法抵擋天災為城市帶來的傷害。」
全球暖化,天氣反常,在這個時代,每一個城市都需要未雨綢繆,面對天災帶來的威脅。100 Resilient Cities(別稱 100RC)就提出了城市耐災性這個嶄新概念。該組織推廣將耐災納入當代城市規劃思考之中,對於城市耐災性,他們這樣定義:
「城市耐災性指多個層面,包括個人、社區、組織、商業及結構性的適應力,使城市無論面對長期問題或突如其來的災害都能繼續存活和發展。」
組織建議全球大城市透過組成一個強勁、 和靈活的城市結構,抵擋天災人禍。100RC在網上發表了一份免費可下載的指引,「耐災城市規劃框架」( City Resilience Framework )提出四個方向加強耐災性,分別是:。
簡單來說,一個耐災城市是由多個高瞻遠矚的領袖帶頭,推動完善的城市規劃、司法機關嚴明公正及經濟穩定,使城市無論在日常或遭遇天災橫禍時,都能保障市民的健康及福祉。
這些高瞻遠矚的領袖,100RC將他們稱之為耐災首席執行官( Chief Resilience Officer ),Timothy Burroughs 是全球第一個「耐災城市」三藩市(編按:即舊金山)的耐災首席執行官。他利用 100RC 的風險評估守則,辨認出多個城市弱點,其中一項與城市電網有關。三藩市處於地震帶,電網在地震時易受破壞,拖慢救援工作,並威脅不少靠電力維生的病人的生命。
有見及此,Burroughs 提出了「微電網」。微電網是一個環保能源發電系統,政府正開始在不少建築屋頂上安裝太陽能晶片。在斷電時,微電網能夠即時取代傳統電網,保持屋內電器運作,並為救援工作提供緊急電力。在平日,微電網亦可節省電力,長年減少碳排放。
城市耐災性引證了當代城市規劃不單能為城市節省開支,為市民節省時間,好的城市規劃在緊要關頭隨時能救人一命。

文章標籤

  • 創設新社

    創設新社

    網上平台SOCIA致力成為社會創新的中英雙語知識庫,透過定期搜羅、撰寫、編輯和翻譯世界各地關於社會創新的最新哲學、案例和資訊,打破語言隔閡,達致中英世界的社會創新經驗和知識交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