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一場設計師的逆襲及未竟的革命,台北世界設計之都能從世博學到什麼?
文/圖:劉致昕  
「我曾經相信,2015米蘭世博是徹底顛覆世界博覽會形式的機會。」建築師Jacques Herzog說。
不知道那是什麼,木棉花或者蒲公英,走在米蘭街上,小小的棉絮奔放的飛,大概兩指寬,卻永遠抓不到也躲不掉,看似攀上了身體卻也帶不走。
從五月一號開始的半年,世博大概就是這樣活在米蘭人的生活中。
忽略、厭惡或者隨之起舞,像我們這種外來者,特別會認真的看。看場館、看預算,或者議題、策展、觀光客的提袋、貪污官員的口袋。(延伸閱讀:【米蘭世博】這場世界級的豪賭,能換來經濟復甦的美夢?絢爛展館背後的美麗與哀愁
回顧在米蘭的半個月,我們先從Airbnb房東的眼睛看。

Airbnb房東的期待、失望跟憤怒

剛落地遇見的第一組房東是一對退休爸媽。聽到我們是記者他們興奮地問「是來看世博的嗎?」然後指著我們的照相機說,「你到時候把照片傳給我們看,麻煩你!」老爸爸說。
「為什麼?你們沒有要去嗎?」我問。
「有啊,但是是十月,」老爸爸說,「我猜那時候應該全部蓋好了吧!」眾人噴笑。這是世博開幕前一週全歐洲共同的話題。非義大利人笑的用力、故意,米蘭人,笑容很大卻擋不住生氣。「記得拍照給我看喔!」老爸爸離開之前提醒。
第二組房東,是一對記者與建築師夫妻。「你知道有多丟臉嗎?一場十年前就知道要辦的活動,最後一年才開始趕工!」建築師出身的女主人避開我的眼神,一邊抱怨、一邊搖頭,她說除了拖延,主事者的發包都交給「關係企業」做,拿了錢不做事、不好好做事,於是出現延遲、貪污等弊案,「若是好好做,義大利人才不只這樣。」
他們初次嘗試Airbnb,我們是第一組客人, 根據彭博商周報導,像這樣的新手房東義大利去年增加了一倍,成為Airbnb上 房源量第三大的市場,為了七、八百萬的外國遊客,從住房到晚餐,米蘭出現各種共享經濟的新創公司,米蘭人嘴上雖罵,但也打開了自家廚房與/空房,賺世博財。(同場加映:【米蘭世博】米蘭人玩透「共享經濟」,看世博中五大新創如何解決「吃」的問題

世界第一樁:世博官方懶人包反打臉

罵名在開幕前到了高峰。尤其在記者之間,國際記者從各方飛來,直到開幕前一晚,連記者證的消息都沒有。
終於,開幕前二十四小時官方有了反應,發佈了設計感十足的懶人包,四十幾頁的內容由「六大澄清」壓軸 。(懶人包
從「預算不夠」、「趕工不及」、「只是個商展」、「場地在Rho(世博會場)」、「世博是個議約的高峰會」、「場館都長一樣」一一反駁。
只是,有哪一個賣票的展覽會強調「我們的活動跟展覽只有10%在展場裡喔!」?有哪一次世博,需要強調「你誤會了,其實每個國家場館都長得不一樣!」
要看懂包括六大澄清及一切紛擾跟混亂,必須回到2009年準備發起的一場革命,還有2011年的翻臉拆夥。
「我曾經相信,2015米蘭世博是徹底顛覆世界博覽會形式的機會,」建築師Jacques Herzog說,他與義大利建築師Stefano Boeri、 美國設計師William McDonough、英國都市設計師Ricky Burdett受到當時的米蘭市長邀請,2009年加入世博總體規劃團隊。
三年後,他們卻決定集體退出。

前設計團隊集體退出,「說好的顛覆世博呢?」

四位大師當初決定加入世博,就是為了顛覆它。他們眼中,世博的焦點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都被國家場館的競爭弄的失焦,展覽中滿見國家的自尊心與奢華品 ,Herzog說,「應該是展覽內容決定各國場館的差異,而不是建築物的大小吧!」
「走過上一次的上海世博,過度吹噓、放大的各國場館建築,讓我們更肯定這件事,」他不屑地說著,我腦袋中卻出現當時台灣對上海世博的狂熱。
顛覆世博的野心因為慢食創始人Carlo Petrini加入世博策展而更確定。當時,Petrini提議將各地農作地景作為視覺主角,將人口過度成長、氣候變遷、農業工業化生產、跨國公司以專利發起的種子戰爭等議題搬上世界舞台。四位建築師興奮極了,有了慢食全球的網絡作為支撐,他們相信這會是一場前所未有的世界博覽會。
攤開他們的總體規劃,展場參考古羅馬城市配置的兩條大道: Cardo(南北向)、Decumanus(東西向),交會點則是過去古羅馬城市的廣場。大道一條數百公尺長的大桌子擺開,來自各國的人們在這裡談論、品嚐、相遇,靈感來自達文西筆下最後的晚餐。
而國家場館呢?
沒有國家館。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的白色帳篷,中國館跟迦納館一樣大,差在一方是稻米、一方是可可豆。
Herzog解釋一切都是為了將人們從強國的展場中解放,各國空間一樣,不同的是展出的農作地景、農園,各國並沒有獨立建築。「眾人平等,沒有國家場館能夠震懾人,沒有場館會顯得過於無聊,只有好好的用自己的方式、文化演譯世博主題。」
如果他們的野心成真,十四個足球場大的米蘭世博會場將只有大大小小的現代帳篷,沒有建築師的驚人手法,只有論壇、展演甚至廚藝會。
(圖片來源:HERZOG & DE MEURON BASEL
意外的,米蘭主辦單位接受了這樣的總體規劃,「但在說服各國放棄獨立場館的過程中,我們沒有感受到他們的支持跟積極,他們不夠有力,也不夠勇敢,」
本來希望各國將重點放在對食物生產、農業革新上的貢獻,「 但各個國家還是沈溺於實現自我野心的展館競賽,」Herzog說,「大部份的國家都用史前時期的心態在做事。」他氣憤地說 。
眼見計畫無法實現,2011年他們集體退出總策劃團隊。

一場世博,各取所需

受訪時Herzog被問到進一步的細節,他只說從政客、各國政府到跨國企業,每一方都有成績單要應付,一場世博背後各取所需:民眾要的是興奮感、新鮮感,還要檢視一場世博為國家創造多少觀光收入、工作機會。政客則需要遊客人數等各種指標,媒體需要場館噱頭,各國需要宣揚國威,跨國企業當然希望贊助換來的是能出現在全球媒體版面上的建築物,而不是一場展覽。
還有財源籌措上的考量。以中國為例,兩大企業場館完全與主題無關卻屹立在展場之中 ,但同時,中國包下一百萬張門票以及開幕現場許多來自中國的貴賓團。若再加上麥當勞、可口可樂的場館,這次世博的現場不只體現了現實面上各種考量及壓力,當然也凸顯了人類飲食型態上的荒謬真實。
各方的需求與期待,最終形塑了世博的樣貌,大規模硬體建設的選擇,勝過了帳篷之下的文化策展。
「像這樣形式的活動,只會越來越常出現在那些民主體制還未成熟的國家,他們的執政者需要這樣的『政治宣傳秀』」Herzog說,需要誇耀政績、需要滿足人民的國族情節、甚至是需要掩飾潛意識裡的沒有自信。
我想起在義大利最難忘的一道菜,生牛肉。那是在草地上放養出來的牛,夏天時他們喜歡把生牛肉去筋、絞碎,混著一點鹽、香料,比生魚片更鮮、比醉雞更爽口。但要做到這道菜,廚師必須對肉有足夠的信心,牧場必須夠講究。饕客遇上了好食材,即使擺盤簡單,原味就是最美。
而當十年前米蘭拿下世博主辦權,雄心壯志的試著以人類發展困境「農食議題」為主題,身後的農食文化為底蘊,可惜的是十年間經濟受到重創的義大利沒了信心,政治人物急需成績單,民眾不耐、憤怒,握著現金的主導了策展,世博從一個革命性的農食論壇,轉身向後。
未竟的革命仍踏出了突破:米蘭世博是第一個獲得永續標章的世博,大部份的場館建築都能夠再利用;第一次,民眾能夠共享世博帶來的眼光,將展場面積縮為上海世博的五分之一,卻把展場效益放大至全米蘭;第一次,地主國將在半年內輪展一千五百家新創公司。而在荷蘭、捷克、德國、瑞士、以色列、西班牙等場館,教育性質遠大過建築本身。
十年籌備一場世博,看得見廚師手藝、食材好壞,當然也看得見食客的品味。2016年設計之都、2017世大運,米蘭受到的考驗明年就輪到台北,我們期待一場台式美學饗宴,期待一盤來自土地的自信原味,還是,我們期待著什麼?當以上的討論將「米蘭」換成了「台北」,結局是?
(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讀完米蘭世博的啟示,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你心中是否也有未竟的志業想一展身手呢? 在追夢的旅程中,你需要懂的還很多。讓社企流來幫你啟動你的社企力!
社企流草地學院開課了! 懷著改善社會的理想,卻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 想了很久的創新點子,卻沒有機會和方法實驗? 別只再停留在想像,快和社企流一起走出城市,動手實踐你的好點子! 去年拜訪台東之後,今年我們將擴大跨足到宜蘭、苗栗和台南三地, 讓你深入貼近在地的故事和人物,挖掘台灣農村的創新模式。 透過第一線的互動和實作,讓你一步步成為改變世界的夢想自造家!

文章標籤

  • 社企流直擊世博

    社企流直擊世博

    「潤養地球,滋養生命」,社企流來到 2015 米蘭世博現場,為你帶來第一線的採訪與觀察!跟著我們從世博的起源、現場展館以及當地創新案例,認識這場世界級的年度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