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Maddi Bazzocco on UnsplashPhoto Credit: Maddi Bazzocco on Unsplash
目前普遍食品業對 CSR 的認知,仍在於傳統的慈善公益,事實上業者每做一次 CSR 報告書,就等於為自己體檢,找出企業內部的種種問題,可以提升競爭力,長遠而言有助於事業的發展。
文:嚴永龍
自從台灣爆發一連串食安風暴,民眾對食品業的信任基礎幾乎崩毀殆盡,有關食品的一切都會被社會各界放大檢視,人人杯弓蛇影,嚴重打擊台灣食品業者。如何重獲消費者的信任,永續經營下去,乃當今每個食品業者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課題。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即「企業社會責任」)已成為國際企業的趨勢,許多跨國品牌如聯合利華、家樂福和雀巢,早就開始革新經營方式,以達至各項 CSR 目標,樹立正面良好的企業形象。台灣政府也在 2014 年底,規定上市上櫃的食品公司須撰寫 CSR 報告書,可問題是,寫得好就是業界典範嗎?中小業者居多的台灣,又該如何履行 CSR,重振食品業的名聲?
台灣民眾對食品業的憤怒與恐懼,源於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這也說明了,食品供應攸關公眾利益,食品業背負著極其重大的社會責任,在企業管理上應當盡善盡美,做好本份,以合乎普羅大眾的期望。
在如此重要的民生產業裡,害群之馬卻屢見不鮮,當國際企業都在倡導 CSR(Corporate Social Resopnsibility,即「企業社會責任」),台灣食品業不但後知後覺,連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頻頻出包。如果食品業者真的想重獲消費者的信心,一定要對社會有所承擔,勉力履行 CSR,方可實現永續經營。
(歷年各產業撰寫 CSR 報告書家數。來源:食力)
(歷年各產業撰寫 CSR 報告書家數。來源:食力

CSR 不僅是慈善公益!履行社會責任關乎企業存續

但到底什麼是 CSR?CSR 不是什麼時髦的商業理念,亦非一朝一夕之事。逢甲大學社會事業經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汪浩解釋,CSR 的概念早在上世紀 30 年代已萌芽,其發展與早期企業相關的理論同步。
最初,社會對企業的要求僅是遵守法紀,企業慈善公益屬於加分行為。直到 60 至 70 年代,許多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在國際間興起,人權思想被帶到產業領域,甚至社會上掀起一股風潮,大家開始認為無良企業應該倒閉,CSR 意識的普及化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及至 80 至 90 年代,跨國企業在發展中國家開拓市場,為了降低海外管理風險,更將 CSR 內部化。CSR 理論千禧年前開始成形,像是英國學者約翰·埃爾金頓(John Elkington)提出「三重底線」,強調公司盈利、社會責任、環境責任 3 者的統一,CSR 自此與企業永續經營掛勾,不再是簡單的道德議題。
許多人認為,公司要照顧的是股東,因此營利乃企業之根本,後來重心才轉移到員工權益上,再逐步擴大至社會層面。但福利汽車公司創辦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早在 20 世紀初就具有 CSR 意識,調升工人的薪水、減少工時,透過改善員工待遇,竟解決公司一直以來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當每輛車的製造速度加快,這些汽車售價隨之下降,令汽車不再是富人專屬的奢侈品,俾利廣大美國民眾。
(2017 年食品業議題類型關注度排名。來源:食力)
(2017 年食品業議題類型關注度排名。來源:食力

台灣食品業者利益掛帥,食安、環保議題關注度不足

台灣企業在 CSR 方面的起步較晚,目前做得比較好的,只有電子、金融相關產業。頤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嚴德芬長期推動 CSR 在台發展,更於 2013 年開設 CSRone 永續報告平台,蒐集並分析全台 CSR 報告書,以了解台灣企業投注在 CSR 的努力程度。她表示,做好 CSR 需要耗費人力物力,電子(如鴻海精密工業、台積電集團)與金融產業之業務因與國際市場對接,受到台灣以至各國政府嚴格監管,企業的作為必須合乎法律規範,而且營運規模大,較能實際履行 CSR。
反觀食品業的表現一直未如理想,在政府要求上市上櫃的食品公司,自 2015 年起須遞交 CSR 報告書之前,僅有 3 家(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石安牧場和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自發性編寫。
2017 年雖然已有 29 家食品企業編寫報告書,然而,內容重點都在於公司的營運狀況,至於民眾關心的食安和環保等議題,關注度尚低。但也有不被要求卻自主做到的企業,例如出產生活飲料系列的三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努力達到綠色生產,擁有亞洲第一家碳、水足跡雙認證製造廠,產品減碳高達 62%。
汪浩認為,台灣食品業競爭相當激烈,壓低成本是業者間常見的競爭手段,這樣有可能影響到食安品質,遑論對環保事務的投資。再者,食品供應鏈牽涉的產業太多,其組成架構極其複雜,雖然政府已訂立非常嚴格的法規,但現時尚未做到全面監管,食品業缺乏做好自主管理的動力。
此外,食品業者著重優化企業管理,或者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最終目標是要提高公司的營收。這種利益掛帥的思維,食品業者自然會偏重公司治理以獲得短期利益,而非食安和環保這類投資成本高,收益又不夠明顯的 CSR 議題。「簡單來說,就是鞭子打得不夠用力,蘿蔔又不夠大顆。」汪浩如是說。

提升競爭力、重獲民眾信任,做好 CSR 乃業者當務之急

目前普遍食品業對 CSR 的認知,仍在於傳統的慈善公益,未將食安、環保和公平貿易等外在社會責任內部化,成為企業的核心精神或行動準則。
嚴德芬強調,各食品業的領導者必須體認到 CSR 對社會乃至公司本身的重要性,業者每做一次 CSR 報告書,就等於為自己體檢,找出企業內部的種種問題,這樣可以提升競爭力,長遠來說有助於事業的發展。
CSR 能幫助業者抓緊商機之外,亦是產業危機的救命針。汪浩以食安風暴為例,他指出,投資食安事務看似用處不大,但平常積極提升品管能力的食品企業,可在同業因食安問題而焦頭爛額時,獨善其身變成業界清流,更突顯其健康正面的品牌形象。在食安信任度崩盤的台灣,履行 CSR 是業者當務之急,更是讓食品業脫離困境的唯一出路。
全文轉載自食力,原文標題:挽救食品業的終極方案,成功企業絕不輕忽的 CSR
「社企流」和「信義房屋全民社造行動計畫」共同製作的《社區自造家》專題登場!一起來看看英雄們如何翻轉社區、打造理想中的生活。 >> 通報!英雄大量出沒! >>《社區自造家》完整專題 >> 社區自造地圖募集中!

文章標籤

  • 食力FoodNEXT

    食力FoodNEXT

    食力FoodNEXT,給你正確資訊的食品知識平台。一群媒體工作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關注食品安全議題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