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Brad BarmorePhoto Credit: Brad Barmore

文:鄭志凱
「做對的事」比「把事做對」更重要,這個說法大家都同意。至於什麼是對的事?每人的看法可就南轅北轍,而且經常以果論因。事情成功了,就說當初採取的策略高明,選擇了對的事去做;失敗了,便歸罪於當初策略錯誤,選擇做了不對的事。
跟「做對的事」一樣被眾人頌揚的,還有理想、熱情、抱負等等令人熱血沸騰的詞彙。的確,這世界之所以不斷向前推進,多靠少數人不甘現狀,鼓動其他沈默的多數人,集體創造,不斷累積,最後完成了深遠的改變。我們不能想像一個缺乏理想、對未來沒有憧憬的社會。
但是彼得.杜拉克說了一句有大智慧的話:「策略是平價商品,執行力是藝術」(Strategy is a commodity, execution is an art)。無論理想或是策略,其實都是紙上談兵,不需花費一彈一卒。只有等到執行階段,理想碰觸到現實,真槍實彈的考驗才真正開始。

有執行力,才可能成就理想

個人的理想要能為團體所接受,需要經過一個討論、調整、妥協的溝通過程。我們之所以強調要堅持理想,一部份的原因是在這個過程中,理想可能被修改、打折、甚至於放棄。然而個人的堅持不足恃,只有靠有效的溝通,務實的調整,才能獲得團體的支持,將個人的理想轉換成團體的使命。不能突破這個瓶頸,個人的理想得不到團體的共鳴,不過是癡人說夢而已。
要完成使命,多半需要聚集適當的資源,包括人才與資金,兩者缺一不可。人才自然是關鍵,不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資金絕不可少。有了錢容易找人,有了人也能幫忙找錢,找到了錢還要繼續找,人才也需要不斷擴編,這是一個累積的過程。要能夠不斷累積,最有效的方法是展現執行力,在每一個階段都能完成原先預定的任務。
但是待完成的任務永遠太多,進度永遠落後,資源永遠不夠,這時候只有透過精明果斷的取捨,集中資源在少數幾件槓桿效果高的任務,放棄其他次要任務。然後還要決定優先順序,重要又緊急的事應該馬上開始,重要而不緊急的事也不能一再拖延。這些困難的抉擇都是對執行力重大的考驗。
最難的是外在的環境自有其慣性,不會輕易被改變,卻又隨時不斷在變動。因此當一個人或團體想要實踐理想時,一面要對抗環境慣性所產生的阻力,一面得隨環境的變動迅速調整對策。這個時候,只有依靠敏捷的回饋系統,才有成功的機會。這當然也是執行力必備的能力。
所以一個人從理想出發,最後能走多遠,走到哪,完全靠執行力決定。走哪條路,如何見山開路逢水搭橋,也都是執行力。理想雖一,沒有兩條路徑相同,這是為什麼彼得.杜拉克說「執行力是藝術」的原因。

失敗之路的警惕

從理想到成功的勵志故事人人愛聽,因此廣為流傳。然而在真實世界裡失敗的故事總是居多,卻被掃到無人眷顧的角落,因為失敗的原因通常只有一個,就是執行力太差,以致於人謀不臧,誤判形勢,錯失時機,造成種種硬傷。如果我們珍惜一個人的理想,認為那是一項寶貴資產,就必須同時要求相對等的優秀執行能力,否則等於浪費了一個難得的理想。
浪費理想事小,還有許多後遺症。
理想崇高,自然容易吸引許多初心良善的資源投入。理想越崇高,吸引的資源越多。這些善意資源受到理想的感召,彼此相互影響,用感性做抉擇,結果往往忽略了對執行力的評估。最後不幸失敗,理想幻滅,浪費了眾多資源不說,這些善意受到不曾預期的傷害,從而產生懷疑,收回信任,未來便不願輕易地支持其他的理想。
另一項後遺症是失敗可能會讓未來的後繼者裹足不前。如果有一個立意良善的理想,同時又結集了可觀的資源,最後卻不能得到成功,相當於在這條路上立下一個「此路不通」的牌誌。未來的經過者不明究理,不知道當初失敗的原因只是欠缺了優秀的執行力,卻以為此路確實不通,自然不敢輕易嘗試。
以上的警惕並不是貶低理想的可貴,只是在強調理想不足恃,執行力才是關鍵。理想越高遠,越需要建立優秀的執行力 。因此在籌集資源的過程中,賣點應該放在執行力,而不必過度強調理想,以免造成誤導。就好比一位廚師開餐廳,究竟應該強調健康,還是美味? 健康只是概念,或許可以吸引客戶上門,若食物不可口,客戶絕不會再回頭。所以說,理想固然不可缺,只有執行力,才是保證成功的關鍵。
全文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原文標題:理想不足恃,執行力才是關鍵
「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需要你的支持,為社會創造更多可能! →馬上支持社企流

文章標籤

  • 創新學院:鄭志凱專欄

    創新學院:鄭志凱專欄

    矽谷 Acorn Pacific Ventures 創投基金共同創辦人。職場生涯中一半台灣,一半矽谷,一半企業,一半創投。因創投業務廣泛接觸三江五湖能人志士,近距離觀察產業更迭,深刻感受到名與實,見與識,知與行的差距,無論創業或人生,真正成功的人都能縮短其中的差距。 著有《小國大想像》及《錫蘭式的邂逅》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