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亞太社企高峰會Photo Credit: 亞太社企高峰會
文:社企流
欲發展蓬勃的社會企業生態系,不僅僅需關注有多少社會創新好點子誕生,更得了解生態系中的所有利害關係人如何參與其中。然而當人身處在樹林中,往往僅能見到眼前的細節,而無法洞察整體大局的發展。
究竟該如何「見樹又見林」、爬梳出社企生態系的發展全貌呢?2019 年亞太社企高峰會「啟動亞洲」,活動首日邀請到於哈佛大學與台灣大學任教、更創辦系統變革有限公司的系統思考專家薛喬仁博士,與來自世界各國的社企相關與會者,一同於「社企高階會議」中探討社會企業生態系如何永續發展的機會與挑戰。

台灣社會企業系統圖,盤點各方利害關係人

首先,薛喬仁先說明與社企流共同製作的「台灣社會企業系統圖」,其中描繪出社會企業從初始階段成長至成熟階段,進而達到促進社會影響力目標的完整路徑;同時,系統圖也羅列出所有會對此條路徑造成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包括支持組織、社企人才、大眾關注度、社企投資者等影響因子。
接著,會議現場分為 5 組,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總經理陳一強、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授鄭義與亞太 B 型企業協會理事長連庭凱擔任組長、分桌帶領組員討論,一同找出台灣社企生態系未來發展的阻礙與機會,並發想可能的下一步行動。
(台灣社會企業系統圖。來源:Omplexity 系統變革有限公司)
(台灣社會企業系統圖。來源:Omplexity 系統變革有限公司)

社會企業與支持系統所面臨的挑戰

在社企生態系中,社會企業可能面臨到的挑戰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社企於自今營運上面臨的挑戰,一類則為社企與大型企業、政府、投資者、大眾等支持系統互動時面臨的挑戰。
關於社企在營運上面臨的挑戰,許多與會者認為,若社企創業者缺乏資金與經驗,將遭遇組織規模難以擴張,連帶使社會影響力無法擴大的問題。
台灣知名的公平貿易咖啡品牌 IMPCT Coffee 共同創辦人傅聖潔便坦言,儘管 IMPCT Coffee 算是成長較快速的社會企業,但是因為資金有限,所以面臨諸多機會時,仍需依據組織目標排出優先順序,有時不得不放棄某些機會。
同時,招募人才也是社會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亞太 B 型企業協會理事長連庭凱分析,社會企業即使提供與大公司相當的薪水給員工,人們仍認為去知名大企業較有保障,因此社企招募人才較為艱難。薛喬仁也補充,人們對於職涯的選擇,與整體社會的氛圍息息相關,目前社會的氛圍使人才更願意去知名大公司,而非小型的社會企業。
關於社企與支持系統互動時遇到的挑戰,又可分為與投資方、企業方、政府方與大眾等 4 個角度來探討。
針對與投資方的互動,連庭凱分析,當社會企業與出資者欲對接時,出資者最重視的指標之一為投資報酬率(ROI),「但是對台灣的中小企業來說,證明 ROI 很難,所以我們不常用這種方式募集資金。」
針對與企業方的互動,社企面臨到的挑戰在於較難找到長期且穩定的企業合作夥伴。提供園藝治療服務的香港社會企業蒲寓,其共同創辦人陳詠欣分享,蒲寓過去曾有過大企業的 CSR 計畫合作的經驗,並從中獲得許多支持,但卻時常發生「今年有計畫,可以合作;明年計畫沒了,無法再合作」的情況,導致蒲寓的商業模式較難永續經營。
精誠資訊 AI 新創加乘器營運長蔣居裕也對大企業提出建議,鼓勵企業擬定社會責任目標時,需考量 CSR 計畫的永續性。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的總經理陳一強也舉例說明,在大企業與社企合作的案例中,星展銀行與聯合報願景工程皆長期力挺社企,給予超過 5 年的支持。
(高階會議參與者一同探討台灣社企生態系未來發展的阻礙與機會,並發想可能的下一步行動。來源:亞太社企高峰會)
(高階會議參與者一同探討台灣社企生態系未來發展的阻礙與機會,並發想可能的下一步行動。來源:亞太社企高峰會
針對與政府方的互動,由陳一強擔任桌長的第三桌參與者,異口同聲地談及政策法規帶來的限制,有些法規未必有利社會企業發展、或是創造出有利社會企業發展的環境。
澳洲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的全球影響力投資學院(Global Impact Investing Institute)負責人 Ruth Lawrence 也強調,政府不應該成為良好社企發展模式的阻礙,若社會企業已有可行的商業模式,政府便毋須主導社會企業的培育發展。
針對與大眾的互動,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與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執行長羅國俊,根據今年初攜手推出的《社會創新大調查》結果表示,人們認同、支持社會企業的比例,較兩年前略為下滑了 3.3 個百分點。顯見社企面臨的問題之一,是來自社會大眾對社企的疑慮。(同場加映:推動台灣社會創新,政府首重「串連」——唐鳳:讓社創組織彼此連結協力,成為促進永續發展的巨大動力
陳一強補充說明,過去一兩年,社企生態系中的各個角色,皆很努力地在推動大眾對於社會企業的認知,如今已看見了一些成果,認識社企的民眾多出許多。下一步便是要面對民眾疑慮,向其證明社企模式得以永續經營、並能真正解決問題。
由連庭凱擔任桌長的第五桌參與者,對於大眾看法也得出共識,認為事實上大眾並不是支持社會企業的型態,而是支持社會企業背後的永續精神。

社會企業與支持系統所面臨的機會

社企生態系中正面臨的諸多挑戰,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是可以切入的機會點。羅國俊便進一步分析,社創大調查結果中,大眾對社企的認知首度超過 30%,相較於 4 年前成長了 12%,對於社會企業而言是很好的機會。
而當大眾對社會企業的認知度提升、吸引更多 人關注的同時,自然會有越來越多認同社會企業理念的人,願意進入社企工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亞太區青年培力計畫召集人 Savinda Ranathunga 指出,社企生態系的重點之一,正是讓源源不絕的人才進入社會企業,在其中變成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人才,這些人才並不一定會永遠留任於社企,但是可以帶著這份價值,於從事下一份工作時持續實踐。
蔣居裕也樂觀地表示,台灣人富含創意,當中更有許多科技人才,期待未來科技與社企的結合,將創新科技點子應用於社會創新面。
同時,社會企業、政府及企業的互動則將更為積極,2015 年起,行政院接續推出《社會企業行動方案》、《社會創新行動方案》,顯示政府部門對社會企業發展的重視。同時,隨著政府的支持與大眾認知度的提升,越來越多大型企業也提升了與社會企業合作的意願,未來社會企業有望與大型企業有更深度的合作,例如一同建構產品供應鏈、共同為社會議題倡議等。
當社企生態系中的支持系統逐步到位,社會企業本身的能力建置也需要提升。Savinda Ranathunga 建議,社會企業尋求來自同儕的支持,是能力建置很重要的一環,透過社企前輩的分享和支持,將能幫助草創期的社企穩健成長。 最後,全場得出共識,無論是面對挑戰或機會,社企生態系中的每一個角色,皆應保持願意改變的力量(willingness of change)。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魏華星坦言,社企生態系永遠不會就緒,但是當中的利害關係人也絕不能永遠等待別人先行動,而是應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勇於面對挑戰,並看見彼此皆在同一個系統中共同努力。
薛喬仁也提醒,各方參與者應謹記系統圖中的終極目標,是促成更多的社會影響力,例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當各方利害關係人皆朝同一目標貢獻己力,將能促進系統的正向循環,使社會影響力持續擴大。
本文為啟動亞洲高峰會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社企流於 6 月與保德信人壽攜手推出《做你人生的財務長》線上專題,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財務健全的概念。邀請您填寫專題線上問卷,提供寶貴回饋給我們,讓我們持續努力、共織一張社會的財務安全網! >> 即刻填寫專題線上意見調查表

文章標籤

  •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啟動亞洲」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啟動亞洲」

    近年來,亞太各國政府開始重視、推廣與建構在地的社會企業生態系統,啟動亞太地區的社創新文化。
    高峰會透過跨國、跨域的座談研討,點燃亞洲社企的潛在能量,並集結產官學界與民間力量,推廣區域合作的基礎建設、人才培育、行銷通路、輔導加速和交流網絡,更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暖實力」!更多詳情請見 啟動亞洲 2019 亞太社企高峰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