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USAID)Photo Credit:USAID)
編譯:魏守芸
非洲南部的莫三比克第二大城貝拉(Beira)市,因為 2019 年 3 月的熱帶氣旋伊代(Idai)襲擊 ,讓 90% 的城市都被毀壞殆盡,救援人員至今仍努力找尋數以千計的失蹤人口。最終,人類都須面對一項難題──當氣候變遷引起的暴風雨越發頻繁,我們該如何重建家園?(同場加映:氣候愈來愈任性,我們的城市夠「韌性」嗎?
熱帶氣旋在莫三比克海峽上並不是新的事件,但氣候變遷提高了災難型洪災的發生,就像是在邁阿密或是休士頓。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氣候科學教授 Michael Mann 表示,「越溫暖的海洋會蒸發更多水氣到空氣中,當熱帶氣旋吸收更多水氣,將會挾帶更大的能量,造成更多降雨量。此外,越溫暖的海洋也會提供更多能量,強化熱帶氣旋的形成,而海平線的提升,會產生更強大的暴風。」在莫三比克, 近來長期的乾旱也導致土壤更難吸收熱帶氣旋伊代所帶來的豪雨。
貝拉,一座 50 萬人口的城市,被以時速 100 哩的颶風襲擊,達到超過 7 英吋的豪雨 (其他地區甚至超過 2 英尺,幾乎等同一整年的降雨量)。經過幾個世紀的統治與連年的戰爭,莫三比克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超過一半的居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而人們通常會用隨手可得且最便宜的建材建造自己的家園,沒有任何資源為暴風來襲做準備。
(美國國際發展署與國際發展組織 Chemonics,致力於輔導莫三比克其他三個沿海城市,來幫助市民適應氣候變遷。來源:USAID)
(美國國際發展署與國際發展組織 Chemonics,致力於輔導莫三比克其他三個沿海城市,來幫助市民適應氣候變遷。來源:USAID
在過去 5 年,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與國際發展組織「Chemonics」 ,致力於輔導莫三比克其他 3 個沿海城市,來幫助市民適應氣候變遷。其中一個計畫為,他們建造了 22 個模型建案,專注在低成本,卻更有可能抵禦颶風的方法,教導居民以及建造者如何使用這些技術。
從前,就算是一個較小的颶風,就能非常容易地破壞傳統的住屋,如今一些簡單的技術就能改變。首先是多數房子所缺少的地基,以壓實土、石頭以及水泥建造,就能減少水災的風險;再來是牆壁,利用當地的椰子殼或竹子,以對角線的方式建造,便能夠增加強度。此外,他們也重新設計屋頂的連接方式,不僅較不容易被強風掀翻,還具備收集雨水的功能。
「以技術的結合,來改善住屋的韌性。」以莫三比克為基地的永續發展顧問公司 Arman Group 聯合創辦人 Casimiro António 表示,這項技術雖然會讓建造成本增加 25%,但卻能夠避免一次次的重建,屋主得以省下重建花費。
(都市中適合居住的地區越來越少,即使是容易遭受水災及土石流災害的地方也都住滿了人。來源:USAID)
(都市中適合居住的地區越來越少,即使是容易遭受水災及土石流災害的地方也都住滿了人。來源:USAID
當越來越多人遷移至都市,如貝拉市,都市中適合居住的地區也就越來越少,即使是容易遭受水災及土石流災害的地方也都住滿了人。貝拉市的一部份面積已經在海平面底下, António 表示:「人們在那種地方建造房子,是因為這座城市的人口持續膨脹又需要房子。」(同場加映:城市未來的歸宿,就在海平面上:荷蘭發展「漂浮城市」,讓人們真正與水共存
貝拉市以及其他高風險的沿海城市,也在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其他前導計畫中,著手改善城市問題,例如重新設計衛生設施,讓廁所在洪水氾濫時不會污染水質,或者是強化運輸系統,以在需要時營救災民。
住屋必須設計的更富韌性,以增加房屋在最嚴峻的颶風中生存的可能性。而人們也能藉此強化人身財產安全、避免落入貧窮的惡性循環。
面對氣候變遷,始終存有一項爭議,那就是造成氣候變遷加劇最需要負責的國家,應該要做更多來幫助像是貝拉市這種深受其害的都市。Mann 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大幅地降低碳排放,也許就能夠減少對沿海城市造成的威脅。」
「但從目前看來,我們很有可能看到海平面大幅上升,加劇暴風威力,造成更密集的降雨量。這表示我們必須投資更多在強化建築,協助那些只有最少的資源和最大安全漏洞的發展中國家。」
核稿編輯:李沂霖
參考資料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想以具體行動支持我們,歡迎按下標題下方或文末的「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鼓勵社企流創造出更棒的內容!灌溉指南請點此

面對高齡化和少子化夾擊,加上人口嚴重流失,明日農村究竟會成為杳無人跡的荒涼之地,還是欣欣向榮的安居之地呢?鴻海教育基金會、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與社企流攜手推出「明日農村:農村創生指南針」倡議,透過專題、論壇與農村創生串聯地圖,與你一同尋找農村明日的答案! >>>即刻掌握農村創生指南針 >>>給農村創生者的備忘錄,7/27 趨勢論壇免費報名中! >>>農村創生團隊串聯!填表把在地好團隊標上地圖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