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若水 FLOWPhoto Credit: 若水 FLOW
這間乍看普通的辦公室,其實有些不一樣,因為辦公室裡 20 多個人,身障者佔 6 成。但身障只是外表,他們真實身份是台灣重大工程的幕後英雄...
文:吳昭怡
台北社企大樓 6 樓。玻璃門一開,整齊排列的 OA 系統,牆上幾塊白板大大寫著幾條工作守則,除了偶然的交談,最多的是敲打鍵盤和滑鼠的聲音。
乍看普通的辦公室,其實有些不一樣,因為辦公室裡的 20 多個人,身障者佔 6 成,混合了脊損、亞斯柏格等 5 種身心障別,3 分之 2 為中度、重度和極重度障礙。
這是由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創辦的若水國際。在網路上搜尋,連地標都跟著這排字:「翻轉身障就業的新創力量!」

用科技記錄建築的生產履歷

若水踏入身障就業的第一個計劃── BIM 技術服務團隊,成軍 5 年,憑靠著創新又細膩的管理系統,一躍成為台灣前二大廠商,現金流部分已達損益平衡。
什麼是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這是一種整合管理的工具。透過 BIM 技術為工程建 3D 模型,就像為建築物記錄生產履歷。好處是,建築物裡往往有許多管線問題,要靠老手憑經驗解決,現在只要一上雲端,叫出檔案,就能立即溯源。
(若水BIM團隊成軍僅五年,現金流部分已達損益平衡。來源:若水 FLOW)
(若水BIM團隊成軍僅五年,現金流部分已達損益平衡。來源:若水 FLOW
成立於 2007 年的若水,最早定位做社會企業的創投,後來發現光靠這樣不夠,必須捲起袖子,實際走過社企的創業之路,才能知道如何用經營企業來解決社會問題。憶及這趟轉型歷程,「中間可是脫了好幾次皮啊,」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打趣說。
出身科技背景的若水,方向清楚:在新興科技領域裡,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但答案並不好找。為此,陳潔如和張明正在國外到處找參考標竿,研究過 29 個案子,一直到 2012 年底,才發現原來最佳案例就在台灣。

玩樂高般地蓋房子

原來,為了摸清楚社企的商業模式,陳潔如和同仁曾在輔導身障的 NPO、企業蹲點一年。他們得知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創辦人張英樹,運用科技工具,混合不同障別,打造了一座資料建檔中心,讓智能障礙者也能為企業 key-in 資料謀生。
「身障者有就醫、就養、就業的挑戰,前兩項有政府處理,就業這塊沒有,」她朝空比劃了一個「M」字型,上層者有能力進職場,下層者則有 NPO 或庇護工場協助,中間者則受限於普遍社會認知,很難找到工作機會。
根據衛福部 2016 年的統計,台灣身心障礙者人數約 117 萬,對照勞動部同年資料,企業定額進用身心障礙者實際人數有 8 萬 1 千人,只佔總數 6% 。

「生產線組裝」概念打破業界做法

若水請來張英樹做顧問,想轉化勝利的模式,讓身障者操作電腦畫建築圖資。只是遍訪業界專家後,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可能!」主要是訓練人員很難。但陳潔如沒被嚇跑,拜託相熟的建築師、營造廠,讓她看看實際的工作狀況,觀察了幾次,她發現,「畫 BIM 就像在蓋樂高啊!」
在業界,一大本工程圖資往往是幾個人分著畫。若水打破業界做法,改以科技業「生產線組裝」的概念,先分析、拆解圖資,再依障別和行動程度分派工作。
例如,40 歲的阿智(化名)因為是腦麻患者,身體會不由自主地擺動,理當難用雙手工作。但進若水 1 年半以來,同為身障的資深同仁,協助找到適合的軟體和輔具,只要用鍵盤下參數,就能完成電腦 3D 繪圖,因此讓他負責畫管線、天花板這類變化較少的部分。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若水還用大數據分析,掌握每位同仁、每小時可以完成的工作量。偶有同仁的工作狀況不如預期,不管人在哪裡,陳潔如隨時可以上線調度資源。若水經營 BIM 的管理模式,還吸引了同業觀摩學習。

工作坊拉近身與心的距離

然而,在陳潔如眼裡,真正的困難是「讓身障和非身障者一起工作。」
在若水內部,設計了各式各樣的交流活動,用以增進溝通的頻率和品質。工作上碰到什麼問題,就是開工作坊討論,每兩周還有一次早餐會、諮商師輔導時間,透過繪圖或主題分享。
例如,阿智本來坐在辦公室最裡邊,但因輪椅進出會發出聲響,打擾到部分同仁午休。陳潔如察覺到後,馬上找來人資以及EAP(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員工協助方案)同仁,開了 3 組小型工作坊。15 分鐘後,情緒警報解除,他搬到大門邊,跟一群不太午休的同事坐在一起,皆大歡喜。
陳潔如本來在通訊網路界任職,得知若水在找人,直覺這和自己生命節奏比較接近,轉職一待就是 10 年。她習慣稱呼這群身障同仁「兄弟們」,點算著他們投入過的計劃,包括華碩總部、長庚醫院土城院區、高雄、嘉義和淡海段軌道類工程等,都靠他們建模。
「這群曾經被認為沒有工作能力的人,現在是台灣許多重大工程的幕後英雄,」陳潔如聲音有點哽咽,因為若水在做的,就是打開社會與身障者本身對工作的想像。
(陳潔如本來在通訊網路界,和若水理念一拍即合,轉職後一待就是十年。來源:若水 FLOW)
(陳潔如本來在通訊網路界,和若水理念一拍即合,轉職後一待就是十年。來源:若水 FLOW

「make meaning」 vs 「make money」

下一步,若水要運用 BIM 的成功經驗,延伸到人工智慧領域,還要幫助更多無法離開家的身障者,也能有工作的機會。
都說台灣企業升級轉型困難重重,若水從創投變身為社企的 10 年經驗,證明了 make meaning(創造意義)和 make money(創造獲利)不是二選一的難題,而是需要投注更多對未來的勇敢探索、對人性的溫柔尊重,以及對管理的細膩設計。
全文轉載自天下雜誌CSR@天下,原文標題:用科技翻轉工作 他們讓身障者變台灣建築幕後英雄
只有當你真的開始「Try It」,你才是真的走在前往夢想的路上。在 180 天的 Try and error,社企流 iLab 第三班實驗家夥伴,面對不同的社會問題:從動保到銀髮、自農村到海洋,他們各自發展出什麼樣不同的商業模式?影響了多少受益者的生命歷程?歡迎來到現場,與社企流 iLab Try It 實驗家一起向這世界作出行動! ▷ ▷ ▷ 開放免費報名

文章標籤

  • CSR@天下

    CSR@天下

    1997年,《天下》率先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觀念。二十年來,CSR逐漸受到重視,成為企業成長的第二曲線。呼應趨勢,《天下》在2017年成立「CSR@天下」網站,除了持續介紹最前瞻的趨勢觀點,也搭建起CSR交流平台,期望提升台灣企業價值,打造更美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