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勞動力發展數位服務平台Photo Credit: 勞動力發展數位服務平台
講起老街廓,從都更到史蹟保留,再從史蹟保留到文化保存,乍聽三言兩語便能道盡,背後其實蘊藏深厚學問,更是條沒有盡頭的革命之路。
文:社企流
台灣高雄市鼓山區的「哈瑪星」,是日治時期填海造陸的新生地,新濱町街區內,日本政府建設的房屋林立,經年累月,如今由捷興二街、鼓元街和鼓山一路等小徑圍出的區塊,成了高雄市少數僅存的「原汁原味」老街廓。
漫步街區間,舉目所見是形形色色的日式木造房,外型不同、各有千秋。位於捷興二街上的「打狗文史再興會社」,自 2012 年守護街廓抗爭後營運至今,不走商業化的老路,而是重新詮釋文史保存,打造一條不一樣的老街。

一場反拆遷抗爭,點燃文史再興之火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長郭晏緹年過半百,老家是街廓裡舊時的「佐佐木商店高雄支店」。長年居住台北的她,2012 年回到故鄉哈瑪星,無意中挖出家族為人不知的歷史,才漸漸理解文史保存的重要性。某天她赫然發現,住家附近年輕人熱愛逗留的街角小茶館即將歇業,老闆娘告訴她,是政府要來拆遷。
沒有討論、沒有斡旋,一紙「新濱老街廓開闢案」公告貼上街廓的牆,市府的計畫是拆掉老房,把這裡建成停車場。面對心焦如焚的居民,拆遷前兩週,郭晏緹聯合當初泡在小茶館的一群年輕人,毅然決然走上街頭。沒有任何抗爭經驗,大家第一步是成立臉書粉絲頁,號召守護新濱老街,但成員和居民大多悲觀,認為此事無人聞問。
任誰也想不到,抗爭前一天,台北爆發文林苑事件,居住正義議題星火燎原,隔天燒往南台灣,200 多名聞聲而來的群眾包圍街廓,市府在媒體緊追下,宣布暫緩拆遷。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重新詮釋文史保存,打造一條不一樣的老街。來源:勞動力發展數位服務平台)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重新詮釋文史保存,打造一條不一樣的老街。來源:勞動力發展數位服務平台

挨家挨戶勾起老房回憶,遊說譜成口述歷史

暫緩拆遷只是第一步,為讓街廓長存,「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應運而生。要保留老屋,居民支持是遊說政府的籌碼,但各戶利益不同,聲音分歧,「有些人想住下來,有些人卻覺得稅金這麼高,乾脆讓政府收走。」
街廓戶數約 30 戶,居民組成不一,有些自日治時期就定居在此,有些是住上 40、50 年的承租戶,少數則是空屋。郭晏緹說:「我們就苦口婆心、挨家挨戶去拜訪,跟他們聊天,聊以前的故事。」
她回憶,有個屋主阿嬤的子女對她非常有敵意,郭晏緹便和阿嬤坐下來聊,聊年輕過往、日治光景,儼然聊出半部台灣史,「阿嬤後來都會對著我哭,說她不想搬。」
透過不斷與居民搏感情、話當年,會社漸漸說服原本意見相左的人們,「我就是希望勾起他們對這棟房子的情感,不再只想到土地利益。」這樣認識自宅興衰的工作,不僅漸讓居民們聲音一致,也無意中留下不少珍貴的文史資料,甚至出版為「濱線追憶」口述歷史一書。
同時,成員們也不辭辛勞,一間間為房子做老屋普查,側繪建築、紀錄工法。資料上繳文化局後,「政府才意識到,這裡的房子非常寶貴。」日治時期恰逢明治維新,日本拿台灣當西化白老鼠,在高雄進行「建築實驗」,打造中英日式房屋,每間都有特殊的建築工法,當時的哈瑪星竟因此比日本先進。如今這些老房躲過美軍砲火,成了珍貴史蹟。

不做家具的「木工班」,年輕力量共營街廓

除了辦講座、手作市集和各色活動,2013 年,會社申請到經費,開辦第一期「新濱老街廓木工班」。乍聽之下,課程無非是學些木工技巧、做做家具,但這裡的木工班不做這些,而是帶著學員透過練習手作木工技法、認識傳統的大木作工藝(註一),同時也從木構建築的角度,了解整個高雄和台灣的歷史脈絡。
木工班誕生至今已開辦 6 期,學員多是來自建築、文史研究等領域的年輕人,郭晏緹說:「木工班的主要目的是讓學員體會:為什麼我們要留老房子?」
不僅營造街坊,木工班更把文史保存帶出街廓,其中的「城市考古」課程,要求學員調查高雄市老房,教他們如何調出地籍資料、側繪房屋,「讓他們親自去敲屋主的門、訪問屋主,紀錄文化脈絡,也一併做成口述歷史。」第一期木工班開辦隔年,會社便出版「哈瑪星時空旅圖」分送觀光客,讓大家按圖索驥,走訪哈瑪星一帶學員們調查到的老屋故事。
街廓沒有委請政府修繕,有時也靠學員自己動手。在跟著國寶級古蹟修復師練木工、聽故事之餘,學員們一起修老房、替破敗的房子重造門框。
郭晏緹也指出,要把古蹟修新並不難,但要「修舊」卻格外費工,必須講究原材質地及色澤,盡量修補得新舊難辨,而這也是會社推廣的概念之一:不求草率復原、短期見效,但求慢工細活、細水長流。
除了抗爭初期那批茶館的年輕人們,每期木工班結束後,新加入的學員也繼續跟著會社耕耘文史再興。如今會社功能多樣,既是街坊鄰里愛來共餐、聊天的地方,也是高雄年輕人聊文化、聊社會議題的「沙龍」,如會社部分成員稍後成立、高雄知名的「三餘書店」,便是總幹事等人在會社桌邊對飲孕育的成果,期望提供當地人一個以人文閱讀、生活創意和藝術表演為主題的空間。
郭晏緹說,她更期許會社是個母體,從關懷文史的角度出發,引領新世代在高雄激盪更多新火花。
(木工班打造日式木構便所。圖片限本文使用,來源: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木工班打造日式木構便所。圖片限本文使用,來源: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老街也能不招商,文化保存好自然有觀光

房子留下了,會社想的不是招商進駐、開發觀光資源,而是讓文史價值永留街廓之間。但儘管和其他老街經營模式大相逕庭,哈瑪星卻一點也沒流失觀光價值,不知不覺吸引全台人們前往一探究竟,古樸靜謐的美麗街廓更成婚紗熱門拍攝地。
不只台灣人,香港、歐洲等地的外國人也都光臨哈瑪星,日本觀光客更是為數眾多,做足資料飛越大海,就為來一窺母國殖民的風貌,還有許多灣生前來尋根,看到先人的生活軌跡激動得淚眼婆娑。
郭晏緹說,經濟利益和文史保存從不衝突,「日本京都市長就說過,他不是在做觀光業,他是在幫京都做文史保存。可見文史保存好,你的觀光業自然就好。」
她也認為,不一定要大肆改造老街功能,「老街為什麼不能住人就好」,讓居民留在街廓裡,才能讓文化如活水不斷發生、生生不息。正如現在的新濱老街廓,居民個個都是渾然天成的導覽員,家家戶戶都有故事可說,一聊就是大半天,讓觀光客「來過還想再來」。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認為,讓居民留在街廓裡,才能讓文化如活水不斷發生、生生不息。來源:勞動力發展數位服務平台)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認為,讓居民留在街廓裡,才能讓文化如活水不斷發生、生生不息。來源:勞動力發展數位服務平台

集結公民力量,慢慢感染台灣

如今高雄有老房子拆遷,必會通報會社,不過會社鮮少涉足政治,多透過網路集結、資訊傳播,交由公民力量有效影響政策,在當地扮演著兼具社會抗爭和文史保存的雙重角色。
由於深具代表性,社員和幹部也透過接案,提撥一定比例經費維持會社營運、同時落實核心價值,設計的文資保存公民參與平台也於近期上線。
展望未來,郭晏緹說,街廓有老房、老人和年輕人,她期許導入青銀共居的概念,進一步活化社區生活空間。他們也已參與信義房屋「全民社造獎助計畫」投件爭取資金,若順利通過,預計將會社後院改為自給自足的種植區域,化作「可食地景」(註二),左鄰右舍都可來此自耕自摘。
「其實我們沒刻意做社造,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把街廓留下來,從街廓出發做概念推廣,感染周遭的人。」
如今團隊依然肩負經營老街廓的文化使命,盡力讓街廓持續保有原貌,她也盼一步步感染社會氛圍,讓歷史複雜的台灣,漸漸找到認同的根。
註一:相對於房屋附屬品,如門、窗等「小木作」,「大木作」指大型建築結構體,偏重樑、柱等房屋架構的打造。 註二: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ing),以「設計生態園林」的架構打造農園,讓農園兼具美感和生態價值。
社企流粉絲浮起來!社企流社群大調查
社企流期望能了解粉絲們的需求和想法,協助我們進一步優化服務,並更精準地提供你有興趣的資訊內容!只要花 5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抽中 Honeybank 蜂蜜禮盒、茶籽堂小鹿旅行袋等社企好禮!填問卷去

文章標籤

  • 「小而美」的在地微光

    「小而美」的在地微光

    建立台灣社會經濟的根基,需要的不只是大型企業的 GDP 貢獻,更需要源自在地、小而美的地方力量。當思考災區如何重建、社區該怎麼營造、文化應如何保存時,兼具公益目的與永續發展的在地經濟方案,就像一盞又一盞小而美的微光,凝聚出耀眼的光束,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