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音樂治療師雯琪粉絲專頁Photo Credit: 音樂治療師雯琪粉絲專頁

生命力新聞/文:宋家琪、胡孫寧
邱雯琪在課後輔導的過程中,了解到有些時候,體制外的方式更能幫助到需要的人,她下定決心成為音樂治療師,透過唱歌、寫歌、演奏等手段,解決如憂鬱症、躁鬱症等心理問題,或是改善孩童早期發展遲緩等教育目標;除此之外,她也撰寫《療育樂覽室》一書,這本書是高中音樂課選修教材,希望藉由這本書,讓更多人了解音樂治療的定義及功用。

一次職涯演講 成為音樂治療師的夢想在心中萌芽

邱雯琪是一位擁有 5 年資歷的音樂治療師,曾擔任雙和醫院、台安醫院音樂治療師,現在則在台北向陽身心診所及聆語言治療所擔任音樂治療師。
熱愛音樂的邱雯琪,從小到大,都就讀音樂班,家人也很支持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進入台中曉明女中音樂班後,在國三升高一的暑假,參加一個有關職涯發展的演講,講者是一位從曉明女中畢業的校友,當時就已經在美國擔任音樂治療師,這場演講讓她對於未來的職業,有著初步的輪廓。
大學時,憑藉著自身的音樂實力,考取了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音樂系,且修了教程,成為師培生,又獲得獎學金,邱雯琪便開始有了去當老師的念頭;不過由於獎學金的制度,她有機會及義務去小學課後輔導;她發現到許多放學後留下來課後輔導的學生,可能是某些能力發展較遲緩,或是受家庭影響導致行為偏差等;她認為除了從教育體制外,透過音樂治療早期療育,依然能夠幫助到像他們一樣的孩子,甚至改變整個家庭,而過去成為音樂治療師的夢想,再次在心裡萌芽。
(音樂治療師邱雯琪。來源:音樂治療師雯琪粉絲專頁)
(音樂治療師邱雯琪。來源:音樂治療師雯琪粉絲專頁

音樂治療的定義

美國音樂治療協會(AMTA)的音樂治療定義是,認證的專業人士批准過後,音樂治療師會根據實證過的音樂治療療程,完成個案的治療計畫。音樂治療干預措施可以解決如憂鬱症、躁鬱症等心理問題,或是改善孩童早期發展遲緩等教育目標。
音樂治療師會拿到一份診斷書,由於經過專業的儀器及流程診斷,這份診斷書是較客觀的判斷;此外,由於個案有可能在不同環境,面對不同人時,有不一樣的情緒及反應,因此,音樂治療師會在與個案見面後,根據臨床經驗評估,是比較主觀的,通過客觀診斷及主觀經驗結合的聯合評估,就能客製化適合個案的音樂治療方式。
由於台灣沒有音樂治療的法規及證照,因此想要在台灣成為音樂治療師,就必須取得國外的證照,根據美國音樂治療協會(AMTA)的規定,必須要擁有 AMTA 批准的 72 所大學學歷,及音樂治療師認證委員會頒發的音樂治療師(MT-BC)證照等資格,才是一名合格的音樂治療師。因此在畢業後,邱雯琪前往美國的伊利諾州立大學,攻讀音樂治療碩士。
在獲得 MT-BC 證照後,邱雯琪陸續擔任台安醫院雙十分院復健科、雙和醫院精神科、光田醫院附設弘毓基金會及聆語言治療所的音樂治療師,大部分接觸的是成年及孩童;她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成年人很多是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創傷後的復原等心理方面的問題,音樂治療有時更像是一種陪伴,而孩童除了心理以外,有的則是溝通能力的早期發展較為遲緩,就要透過音樂治療協助他們提升能力。
(邱雯琪的兒童音樂治療課程。來源:音樂治療師雯琪粉絲專頁)
(邱雯琪的兒童音樂治療課程。來源:音樂治療師雯琪粉絲專頁

每一個音樂治療的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

音樂治療的對象可以從新生兒、幼兒到成人、老人,甚至是安寧病房,每一個年齡,每一種症狀,都會有不同的音樂治療方式;曾經有位個案,是一個小男生,患有自閉症,且發展遲緩,他生長在一個大家庭,爺爺奶奶對他疼愛有加,非常寵他,什麼事都會幫他弄好;邱雯琪說,大部分的孩童,第一次上課,與家長分開後,由於處於一個不熟悉的環境,孩童們可能會先與她簡單的互動,確保她對自己是沒有威脅的;但他第一次上課時,沒有害怕、緊張或大哭等反應,沒有發現自己正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因為他就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所以當這個弟弟毫無反應時,邱雯琪判斷這個弟弟對於環境的評估與觀察能力比較差,邱雯琪決定用即興唱歌的方式,吸引他的注意,讓弟弟知道她是可以互動的,誘發他說話,並讓他自己選擇喜歡的樂器,經過一段時間的音樂治療後,互動模式已經從非口語到口語表達,如想要吃糖果,原本他可能會用拉衣服、哭鬧等方式,轉變成能透過「我要吃糖果」的句子表達他的需求。
許多針對孩童的音樂治療課程與方式,都會同時兼顧許多面向,如因為疫情影響,學生都必須遠距授課,她在個人的 Youtube 頻道上傳自己編的歌曲,搭配玩偶、枕頭、瑜珈墊等簡單的道具,讓精力充沛的孩童,在唱跳過程中消耗體力;歌詞中的「1、2、3、4,停」,除了能讓幼兒練習數數外,對於比較沒有耐心的孩子,也能在不斷的「停」中,培養耐心;除此之外,在與孩童的互動過程,也能使他們習慣聽指令;因此許多可能某方面比較弱的孩童,能夠較快上手,也比較不會產生挫折感。

目前處境與未來展望

大部分的個案都是透過醫院、基金會轉介,才會與音樂治療師接觸,因此,患者及其家屬們大多已經了解音樂治療的目標及流程;不過,還是有少部分的人,不太清楚音樂治療的意思,會詢問她可不可以學習樂器、唱歌等。
除了人們可能不太清楚音樂治療外,台灣目前沒有法規納入音樂治療這個職業,不僅證照需從國外考取,也無法享有與其他醫療工作者相同的福利及保障;目前台灣音樂治療師還沒有被納入醫療法中,且也沒有自己的音樂治療證照,相較國外,台灣音樂治療的發展還在初期階段。
邱雯琪 2020 年也撰寫了《療育樂覽室》一書,這本書是高中音樂課的選修教材,她希望能藉由這本書,讓學生能初步了解何謂音樂治療,以及音樂治療的對象、意義;音樂不只有一種功能、形式,對於許多人來說,它更是一種傳遞訊息的媒介,她希望療育閱覽室能夠讓人對於這些服務對象的情況,感同身受。
(邱雯琪的新書《療癒樂覽室》。來源:音樂治療師雯琪粉絲專頁)
(邱雯琪的新書《療癒樂覽室》。來源:音樂治療師雯琪粉絲專頁

採訪側記

在這次的採訪前,其實我對於音樂治療的了解也懵懵懂懂,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都不是很清楚什麼是音樂治療,甚至根本沒聽過這個名詞,但我希望這則報導能讓更多人,想要去認識音樂治療,了解音樂還能有這種幫助人的方式,並一同關懷音樂治療服務的對象。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音樂治療師邱雯琪 走進患者的世界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