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Bethany Ballantyne on UnsplashPhoto Credit: Bethany Ballantyne on Unsplash
這間咖啡廳販賣的不只是咖啡與甜點,還有喘息服務。在享用餐點的時光,可以向心理師諮詢心中的疑惑,或是探討心理衛教知識的範疇,讓客人不僅放鬆身體,更讓心靈喘息。


生命力新聞/文:吳茉荻、林品妘
走進心不懶喘息咖啡店裡,咖啡香撲鼻而來,還可以看見架上擺放衛教資訊的文宣,牆上的小黑板也寫著心理師駐點的時間。心不懶販賣的不只是咖啡與甜點,還有喘息服務。在享用餐點的時光,可以向心理師諮詢心中的疑惑,或是探討心理衛教知識的範疇。心不懶喘息咖啡的創辦人方將任結合專業,打造不一樣的咖啡館,讓客人不僅放鬆身體,更讓心靈喘息。

從康社力團隊到心不懶喘息咖啡

10 年前,方將任和 3 位心理師組成康社力團隊,團隊與社福機構合作,負責設計心理協助方案和參與執行,如撰寫企畫並舉辦相關講座、活動,但方案完成後,團隊便會離開。方將任說,康社力無固定據點的服務,形同置身游擊戰。每一次計畫的結束,對康社力而言,都是新的起點,資源與成果無法累積與延續,促使方將任產生開設咖啡館的念頭。他希望能建立一個基地,去儲存並散播他們的專業能量,讓更多有需求的人可以看見他們。
(創立心不懶喘息咖啡的老闆方將任。來源:林品妘)
(創立心不懶喘息咖啡的老闆方將任。來源:林品妘
同時擁有心理師與咖啡師證照的方將任,選擇以咖啡為媒介,提供一個放鬆身、心靈的空間,於是在去年 4 月開始經營起心不懶喘息咖啡。心不懶的命名源自方將任對現代人的觀察與感受,繁忙的日常、壓力的追擊,以致失去積極樂觀的動力。他說:「心不懶比較像是一個期望,期望現今社會的人,即便人懶,心都可以不懶」儘管生活再疲倦,仍能尋得慰藉之處,讓心靈保持喘息,而這也是方將任對咖啡館的期許。

民眾本位的資訊平台

方將任說:「現在台灣有很多的心理治療師、心理諮商所,甚至身心科,但是民眾在選擇使用這些資源的心態,仍然是有些不安的」雖然在台灣提供心理協助的分布頗為密集,但有許多人是害怕接觸,甚至是抗拒了解相關資訊的。由於醫療運作的機構本位,使民眾無法親近機構的服務,而此不僅導致心理領域的常識與知識無法根存於日常,也進而影響民眾畏懼找尋專業資源。
方將任將心不懶定位為介於社區與專業之間的平台,在這間咖啡館裡頭,同時身為心理師的員工們,能夠提供有效的資源與資訊。心不懶站在需求者的角度,去思考他們所顧慮的問題,以簡單諮詢的方式,去了解民眾的情況,並給予適宜的解決方案,包含媒合與轉介至相關的單位。「所以比較不一樣的是,我們比較像是一個橋樑」以聊天和解惑的方式,讓民眾在享用餐點的同時,亦能接收到專業的幫助。
方將任分享,其實很多民眾走進心不懶,是已經因面對的狀況困擾許久,渴望心理協助,只是心理準備仍然不夠充足。如一位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顧客,由於家長認為走進諮商所或身心科所承受的壓力太過龐大,因而選擇來到心不懶做諮詢。方將任接著說:「我們給他一些衛教的知識之後,他也比較能夠接受學校的輔導跟身心科的一些協助,後來他回去之後也帶著孩子去做一些評估」。
除此之外,心不懶協助進行的媒合與轉介,也都會因應民眾不同的需求。「民眾的地點跟民眾的困難是什麼,我們配合他去做調整,比較不是說你來我們諮商所,我們再提供協助」心不懶以民眾為主體去提供相應的服務,不論是找尋距離民眾較近的諮商所,抑或是符合特殊專長的心理諮商師,心不懶在每一個環節盡心盡力。透過心靈上的共感,去提供每一位需求者最合適與舒適的解決辦法。

心理師看見民眾眼中的排斥

心理諮商師彭雪莉,同時也是心不懶團隊的成員,只要空閒時就會到心不懶幫忙。問到他在心不懶服務時,是否感受到什麼普遍問題,他說:「我聽過太多太多人跟我說,我覺得我有憂鬱症,可是我的家庭跟我說,你不要去承認它,你承認它就會越走越深」深入了解心理疾病,甚至進一步去做相關治療,是會使病情惡化的觀念,仍深植在社會環境中。其實不然,相反地,越早著手處理,才越有痊癒的機會。
(身兼心理諮商師與心不懶團隊成員的彭雪莉。來源:林品妘)
(身兼心理諮商師與心不懶團隊成員的彭雪莉。來源:林品妘
「想要降低這些標籤化,降低這些心理疾病是很可怕的」彭雪莉認為台灣不太敢去碰觸這方面的議題,因此去創立一個平台,讓民眾可以提早去做探索與預防,是現今社會很缺乏的。這也是為什麼彭雪莉即使身兼多職,在時間壓力下,仍願抽空至心不懶值班。彭雪莉抱持著一杯咖啡、一盤甜點,便能交換專長,推廣所學之見,並幫助他人的心態,持續為理念付出耕耘。

一杯咖啡換「身」、「心」理的喘息

經營至今,方將任說道,最令他動容的是有民眾遠從新竹搭車北上,專程到心不懶與店內的心理師聊聊。因為心中長期的困惑或想了解心理諮商的詳細資訊,例如該如何選擇諮商所,願意不辭舟車勞頓,只為與擁有專業背景的對象討論及諮詢。方將任說:「對我來講,我覺得滿欣慰的,因為代表我們有價值,跟民眾看見心不懶正面的部分」心不懶的存在不單是一間咖啡館,也成為了具影響力的助人據點。
店內工讀生吳青翎,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看著來往心不懶的客人,為喘息片晌而駐足停留,他說:「在咖啡廳裡面,你就是來喝個咖啡然後聊個天,比較不會有那麼大的壓力說就是來看病的感覺」在心不懶裡,不必有多餘的顧慮,可以悠然的做自己。不論是放鬆身、心的休息,還是尋求解答的諮詢,都如同在一般咖啡廳,只需自在的點餐,愜意的享用,閒適的談天,這便是心不懶的精神所在。

採訪側記

一走進心不懶喘息咖啡便覺得整間咖啡廳非常的溫馨,內部的空間設計與氣氛營造,都讓人非常的放鬆。老闆以及店內的心理師,也很用心地分享經營心不懶的故事,以及他們所感受到的社會問題,並且一直為當時的初衷與理念堅持。有一群人願意在一間咖啡廳去做傳遞正確資訊與助人的工作,聽完後覺得很感動,希望他們在做的事可以被更多人看見。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咖啡結合心理專業 「喘息」者的一方天地
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迎接新年,社企流舉辦讀者小聚,以心理健康為主題,邀請大家一起來與我們聊療癒!>> 即刻報名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