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大雅區小麥產銷班Photo Credit: 大雅區小麥產銷班
生命力新聞/徐浩一、湯義濂
台灣小麥並不普及,因此當消費者提到小麥時往往不知道台灣本土小麥的好。為了打破這樣的窘境,張文炎與在地相關組織合辦大雅「小麥文化節」,藉由慶典市集的推廣,使消費者能夠認識到台灣本土小麥也是極具競爭力的。

在地麥香 張文炎的從農之路

每年初春,台中大雅麥香飄揚在空氣中,又是個小麥成熟的季節,田野放眼望去盡是一抹黃的色調,台灣本土小麥的故事,就要從大雅小麥產銷班開始講起。
張文炎,大雅小麥產銷班的班長,留著一頭俐落的短髮、身穿一件樸素的藍上衣,看似嚴肅的外表在言談中又給人一份忠厚之感。張家人世代務農,從小生長在務農家庭的張文炎耳濡目染之下,漸漸也對農業產生興趣,1983 年張文炎退伍後便回到家中,追隨張家父輩的腳步投入農業生產的領域中。
起初張文炎是從水稻育苗下手,水稻育苗是一項勞力、腦力都需要的技術,儘管難度較高但收入會比單純只種水稻穩定。與小麥的淵源則是出自於農民不希望閒置土地的觀念,在冬季兩期的水稻都收割完後,會有一陣子的土地閒置期,張文炎便試著在這段時間種植小麥,當然也為了能增加自己收入。
(大雅小麥產銷班的班長張文炎。攝影:湯義濂)
(大雅小麥產銷班的班長張文炎。攝影:湯義濂

台中大雅 本土小麥的發展基地

小麥是溫帶長日照作物,喜歡涼爽乾燥的環境,照理來說地處熱帶的台灣不適合小麥的生長,然而大雅區因為冬季有東北風吹拂,天氣涼爽寒冷,加上冬季降雨量少、排水系統完善、沙質壤土適合小麥根部生長,種種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大雅區得以成為台灣本土小麥的生產基地。
稻、麥輪作的優點除了可以增加收入外,水田、旱田輪作也能讓土地更加鬆軟,更好種植,若以宏觀的角度來看,水旱輪作還可緩和水資源缺陷的問題。在水稻收割前,先將小麥種子撒入土裡,經過機器收割稻田後,稻稈能夠覆蓋於土地上,達到保濕、預防小鳥吃掉種子、防止雜草叢生,最後更能化為小麥日後生長的肥料。
小麥在季風的吹拂下,病蟲害一吹而空,不用噴灑農藥也不會有病蟲威脅,唯一擔心的是鳥類的啄食,張文炎表示,冬季的鳥類因為沒有甚麼食物來源,因此結實纍纍的麥穗便成鳥類重點襲擊對象。然而基於生態保育的概念,張文炎也不願意設陷阱抓捕,深怕驚動到保育鳥類,因此在春天收成小麥時,總是少了被鳥吃掉的幾份。

團結力量大 開拓新市場

除了張文炎外,大雅也有很多農民都是稻、麥輪作的老手,為了讓大家能有更好的發展,遂組成大雅區小麥產銷班,以集體合作的力量代替單打獨鬥。張文炎的種植面積是大雅區最大,又有在農會中任職,就在各個班員的推舉下出任班長。產銷班人數大約 30 多人,總種植面積達 80 多公頃。
產銷班組成後,首要面對的就是「產銷平衡」的問題,張文炎說,產銷班的班員們都需要符合產銷班的規定,不是自己想怎麼種就怎麼種,要在生產與銷售間達到平衡,然而各個班員的意見不盡相同,因此在統一各班員想法與分配各方生產時便花了極大的心力來做。
現在產銷班最大的客戶就是金門農試所,供應麥種為主,金門當地為了釀造高粱而種植的小麥大多是由大雅供應,金門農試所的農業推廣科也表示,有與許多台中、台南等台灣本島農民契作,張文炎產銷班的麥種可說是金門高粱酒高品質的源頭,若沒有台灣本土小麥的支撐,單靠金門種植的小麥量根本不足以應付酒廠需求。

小麥文化節 大雅麥之鄉

2004 年,為了響應政府「一鄉一特色」政策,時任村長的張文炎想到要推廣大雅小麥,讓大雅能夠成為名副其實的「麥之鄉」,於是就和地方性的社團、居民們討論,要共同舉辦一個節慶,是以小麥為主軸的節慶市集,讓消費者提到小麥時除了美國、澳洲、金門外也能馬上聯想到大雅小麥。
然而畢竟民間的力量還是比較有限,又因缺乏經驗、人力、財力,在第一次規劃舉辦時也是耗盡一番苦力,幸好後來在農會、地方農業組織、親朋好友的幫忙下,共有多達 10 多個單位來支援活動,於是第一屆小麥文化節就在大家的互相扶持中順利舉辦,而這嶄新的節慶也造成轟動,甚至害得當地交通大堵塞,遊客劉維哲就在小麥文化節臉書粉絲團留言表示,這是個有的吃、有的玩,令人回憶無窮的慶典。
如今,小麥文化節已邁入第 16 個年頭,每年主題都不同,像是麥田圈事件、情定麥鄉等,多樣化的主題讓每年文化節都有更豐富的體驗;現在的文化節也不會只侷限在推廣本土小麥,在地的大雅作物如喬麥與紅薏仁、公益團體的擺攤、田間的裝置藝術等都是文化節的賣點。
(小麥文化節今年已經是第 16 年,年年都吸引眾多人潮來參與。來源:大雅區小麥產銷班)
(小麥文化節今年已經是第 16 年,年年都吸引眾多人潮來參與。來源:大雅區小麥產銷班

採訪側記

當初是在網路上看到小麥文化節的訊息才會想要特地跑往台中採訪張先生的,在我的認知之中,台灣的小麥都是從美國、澳洲等國外進口的,因此在看到台灣也有自己的本土小麥時甚至還有舉辦這麼大型的活動,實在是感到十分的驚喜。期待未來有一日能共出時間,去參加這樣特別的活動,看看這群在大雅區奮鬥的農民們,這些屬於他們的辛苦結晶。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大雅麥鄉 傳遞本土的文化「麥」絡
社企流七週年論壇「社企十年: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會消失嗎?」 早鳥優惠至 9/25 截止,隨票附贈社企流限量周邊! >>> 馬上搶票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