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Photo Credit: Unsplash
城市學/文:高振嘉
坐落在德國西南角的大學城杜賓根,是素食主義者的天堂,不論是採購、節慶活動或聚會等場合,主要食材都以素食居多。杜賓根政府更熱烈響應「素食一月」(Veganuary)年度挑戰,鼓勵市民每年一月不碰任何葷食。
一家經營印度餐車的老闆表示:「我們當天的素食產品比葷食賣得還快。」這對以香腸聞名的德國而言是相當不得了的成就。

不僅重視素食,推動「去包裝」落實包裝稅

杜賓根採行素食風格的由來已久,德國綠黨早在 1979 年就是當地議會成員,由於學生族群占了該市 1/3 人口,杜賓根市民普遍更重視環保議題,也樂於為節能永續盡一份力。
最近《BBC Travel》訪問了當地商家,兩位麵包師傅迪騰伯格(Amelie Dietenberger)和克羅特(Kajetan Krott)就在疫情期間製作素食香蕉蛋糕,一開始他們分批送餐,後來承接了幾家咖啡廳的供餐業務,由於他們結合了素食和電動車送餐服務,當地市民都相當支持他們的蛋糕。
土耳其麵包師傅亞爾欽(Sedat Yalcin)也在這裡開設素食麵包店,店內擺著包有菠菜、馬鈴薯、茄子、芝麻醬和起司的美味麵包,還有土耳其芝麻圈等甜點,亞爾欽說店內的麵包每晚都會被大學生和當地市民掃光。(延伸閱讀:將雨水變成資產!瑞典哥德堡打造:下雨時,世界上最好的城市)
(來源:Unsplash,Eleonora Albasi)
(來源:Unsplash,Eleonora Albasi)
2022 年初,杜賓根進一步提升該市的綠色地位,成為德國第一個實施「包裝稅」的城市。
包裝稅規定從咖啡杯、冰淇淋碗到餐盤,任何一次性包裝都要額外支付 5 歐分(約新台幣 1.5 元),餐巾紙、刀子和湯匙等一次性餐具則要額外支付 20 歐分(約新台幣 6.3 元),基於「不生產比未來回收處理更好」的原則,包裝稅降低民眾購買一次性包裝產品的意願,從源頭改善城市的垃圾製造量。
新稅制推行至今,收到超乎預期的成效:杜賓根全市垃圾量減少了 15%。隨著更多民眾養成自帶餐具的習慣,更多餐館也開始提供可重複利用的餐具,且數量仍不斷上升。

大企業不想妥協,麥當勞提起訴訟

儘管包裝稅為當地餐廳帶來嶄新視野,但並非每間餐廳都樂於效法,杜賓根市內唯一的麥當勞就是一例。
麥當勞在德國開設逾 1500 家餐廳,企業高層主張各家餐廳若沒有統一的規範框架,像麥當勞這樣的大企業將會難以運行。麥當勞發言人也提到:「我們同意最好的包裝就是「不生產」任何包裝,但單一城市或社區採取的特殊途徑(如包裝稅)阻礙了我們在全國廣獲成效的營運概念。」身受新稅制困擾的麥當勞,甚至不惜走上法律途徑,針對杜賓根政府的包裝稅提出訴訟。
(來源:Unsplash,Albanien Reise)
(來源:Unsplash,Albanien Reise)
麥當勞與包裝稅推行的爭議並非歷史首例,早在 1990 年代德國卡塞爾市就曾提議徵收包裝稅,但麥當勞的訴訟推翻了這項創舉。
然而,杜賓根市長帕爾默(Boris Palmer)堅信,2022 年 3 月審理此案時,包裝稅制將會取得最終勝利,「我們認為一座城市有權制定這樣的稅收機制,即使是大企業也必須遵從,倘若每家小企業都能改用可重複性包裝,我不相信一家國際公司做不到。」

經濟環保齊頭並進,走向德國最綠永續城市

這同時也為全世界帶來一絲希望,也許人類真的能找到方法阻止全球暖化。
杜賓根這座城市素有「全德國最綠城市」的美名,市長帕爾默自 2007 年上任後,就透過一系列綠色政策重塑杜賓根的市容環境,例如要求每家屋頂安裝太陽能板,週六也有免費巴士供市民搭乘。
(來源:Unsplash,Derek Sutton)
(來源:Unsplash,Derek Sutton)
帕爾默更致力於改善大眾通勤問題,不僅在全市鋪設自行車道,更身體力行每天騎電動自行車上下班,在這項交通政策下,杜賓根市民的自行車通勤率達到傲人的 25 %。
總體而言,帕爾默透露:「過去 15 年間,全市的人均碳排放量減少了 40 %,而杜賓根的整體經濟卻同樣成長了 40 %。這讓我們看到希望,也許我們有辦法在克服全球暖化的同時,維持城市經濟增長。」
儘管杜賓根的綠色實踐振奮人心,一般城市礙於城鎮規劃、人口結構和政治環境議題,難以複製這座「最綠城市」的成功模式。即便如此,杜賓根的城市居民仍然向世界證明:人類社會能夠在小範圍內實現永續環保的新紀元。
全文轉載自城市學,原文標題:被麥當勞告也要環保!德國素食城市杜賓根「去包裝」成最綠典範

每個在地行動,都能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力。社企流攜信義房屋推出最新專題《社區永續家 2.0》,帶你看台灣各地的社造者,如何接軌國際、實踐永續目標!

文章標籤

  • 世界的改變,從地方開始

    世界的改變,從地方開始

    《城市學》創立於 2019 年,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 4 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