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島人Photo Credit: 島人
Home Run Taiwan/文:Home Run Taiwan 編輯部
以「讓人與海的距離更親近」做為核心理念,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由蘇淮、陳芃諭兩位成員共同成立於 2015 年 5 月,並於同年 10 月開始長駐於臺灣屏東小琉球,透過鏡頭與文字記錄海島生活,提供大家親近海洋的媒介。
此外更發起「海龜點點名」的活動,利用「臉部辨識法」辨認出沒在小琉球海域的海龜,紀錄牠們的生態樣貌、將牠們的習性撰寫成故事,同時與國際潛水組織 PADI 合作,發展「海龜生態潛水發展課程」,核發證照,帶領潛水員們更進一步認識海龜。
兩人隨後在 2018 年開了小琉球全島目前唯一的一間書店───「小島停琉」,用文字意識持續溫柔的為海洋倡議,他們深信:唯有先關注大海,才會漸漸了解大海,之後進一步透過行動去接觸大海,讓大海注入生活。
「那隻是刀疤喔!」「不管哪時看到牠都是吃吃吃吃,吃貨哥!吃飯也完全不怕人!」
在「海龜點點名」的社團,面對好幾張外行人看來幾乎長得完全一樣的海龜照片,內建海龜辨識系統、人稱「海龜癡漢」的蘇淮,卻能靠著牠們臉部鱗片分佈的形狀,一秒判斷這是哪隻海龜夥伴。
總是對外宣稱自己不擅長社交、希望可以整天都待在海裡不跟人說話,面對這樣的蘇淮,夥伴陳芃諭表示:「但他聊到海龜跟海,完全可以放他一個人一直講一直講,就說是癡漢嘛!」一旁的蘇淮聽聞也沒爭辯,笑嘻嘻的樣子還真的有點像海龜。
(蘇淮與陳芃諭從 2015 年便長駐屏東小琉球,與海龜為伍。來源:島人)
(蘇淮與陳芃諭從 2015 年便長駐屏東小琉球,與海龜為伍。來源:島人

在都市叢林長大,最終驚覺大海才是最自在的歸宿

衣著輕便,露出小琉球陽光親吻過的黝黑皮膚,這兩個像是背包客一樣的身影,出現在台北街頭有些格格不入。談吐之間沒有大城市快節奏的躁進,其實芃諭、蘇淮過去都曾是生活離海洋非常遙遠的都市小孩:芃諭是標準的台北人,蘇淮則是在三代同堂的台南傳統家庭長大,兩人會相遇相識、並和大海一見鍾情,都是因為學生時期到澎湖打工換宿的經歷。
他們表示:「來澎湖之後才體驗到在海裡面舒服、自由的感覺,很想離海這麼近的生活下去。」
隨後蘇淮到泰國、菲律賓考取潛水相關證照,兩人結伴走訪世界各地,並一起到澳洲打工度假一年,見證各國發展海洋休閒觀光產業的商業模式,最終決定以小琉球為第二故鄉定居,希望不只是台灣人,也渴望世界能認識這個美麗的潛水聖地。
生命軌跡像是呼應著最喜歡的海洋生物海龜的習性,蘇淮說:「會喜歡海龜也是因為覺得自己跟牠很像!海龜基本上都是單獨行動,但牠們在全世界各個海域玩,最後還是會回到自己熟悉的家。」

從癡漢發起的海龜點名,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的「海龜痴」

在海中看起來總是一派輕鬆、悠遊自在的海龜深深吸引著兩人,而蘇淮擁有國際潛水 PADI 系統的「海龜專長潛水證」,更是出了名的海龜癡漢!「就是會想要知道牠們都在做什麼,想要幫牠們紀錄一些珍貴的畫面。」好天氣就幾乎天天背著機器往海裡衝,海龜排泄也拍、游泳也拍,和海龜朝夕共處的他甚至有了跨物種的「直覺」。
蘇淮分享:「像是之前拍到海龜交配的影片,那天剛開始也是保持距離觀察牠,但就有種牠在邀請我跟著牠走的感覺。後來跟著那隻海龜游了一個多小時,最後看到牠浮上水面換氣下潛、接近另外一隻海龜,我就知道『感覺有什麼事要發生了!』」
(蘇淮是出了名的「海龜癡漢」。來源:島人)
(蘇淮是出了名的「海龜癡漢」。來源:島人
成功紀錄完整的海龜交配影片之外,蘇淮陸續累積水下生物觀察的經驗,對海龜好奇心與日俱增。他號召同為海龜愛好者的夥伴們組成「 海龜點點名 」,以公民科學家的方式,歡迎前來小琉球從事海洋運動、有攝影記錄到海龜的朋友提供影像,為此地的野生海龜進行辨識。
(與海龜相遇、並完整紀錄下牠們生活、覓食、交配的樣貌,蘇淮說一切都是可遇不可求。來源:島人)
(與海龜相遇、並完整紀錄下牠們生活、覓食、交配的樣貌,蘇淮說一切都是可遇不可求。來源:島人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的海龜觀察行動,蘇淮笑說:大家都可以各司其職,做自己喜歡也擅長的部分是最棒的!「像是團隊裡的海龜姊姊馮加伶,就是屬於學者派那種,會在研究室做報告、分析,那種工作我就完全做不來。」蘇淮謙虛地說自己靜不下來、也不是讀書的料,就很適合往外跑帶第一手的觀察影像、數據給團隊。
(蘇淮(圖左)、陳芃諭(圖右二)與「海龜點點名」的團隊夥伴!來源:島人)
(蘇淮(圖左)、陳芃諭(圖右二)與「海龜點點名」的團隊夥伴!來源:島人
這樣與海為伍、幾乎日日都能看見海龜的蘇淮不厭其煩的在浪中前行,他在臉書感性的分享:「每一個有機會和我們見面的海龜,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奇蹟。」

關於海洋議題的爭論,當言語越激烈、越要溫柔的說

蘇淮與海洋環境教育八竿子打不著的機械系背景,與芃諭政治系畢業的邏輯訓練,他倆踏足世界各國海域,將所見所聞內化成為養份。作為足夠理性的島民,在臺灣離島海域為觀光業與漁業的論戰中他們不選邊站,反而是尋根從源頭理解一切的來龍去脈。
芃諭表示:「因為過去也在澎湖服務過,那裡的人幾乎都是漁民,我們理解討海生活的不容易、以及漁場一夕之間變成保育區域的錯愕。一直以來觀光產業和漁業的爭執都沒有停過,但我們反而是站在很中立的角色。」
海洋觀光休閒產業倚賴美好的生態環境,吸引遊客前來體驗,主張不應從事捕撈活動造成破壞;而漁業則是家族世世代代討海為生,藉漁獲換取經濟利潤,在這樣的海洋議題底下卻成為被公審的箭靶。立場相互牴觸,芃諭表示:「但去過澳洲,看到他們如何維持這兩者的平衡,就知道台灣要努力的真的是從海洋教育開始。」
(陳芃諭成為小琉球全島唯一的書店「小島停琉」的負責人,用選書做環境倡議。來源:島人)
(陳芃諭成為小琉球全島唯一的書店「小島停琉」的負責人,用選書做環境倡議。來源:島人
澳洲政府的自然保育法規相當嚴格,而絕大多數的澳洲業者都會乖乖遵守規定。芃諭說,「懲處非常重是一個原因,另外也是當地的風氣讓他們都願意照著做。他們知道這是保障自身的利益,也保障客人安全,更是保護當地的天然資源。」而法規訂立的背後更需要官方研究團隊提供數據與研究成果,才能提供詳盡且適宜的保育對策。
「台灣光是與海洋環境保育相關的機關主管都不見得瞭解海洋生態,更何況是組織研究團隊了解自身海域?人們要能將環境意識深化、反應在行為之上,台灣真的還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努力的。」有感這樣的民情落差,對文字敏銳的芃諭,在 2018 年成為獨立書店「小島停琉」的負責人之後,也希望透過自己對環境教育的選書、粉絲專頁書單分享的文字渲染力,讓更多人了解海洋、願意親近海洋。

海龜教我的塑:親愛的都市人,愛環境請臉皮厚一點!

而小琉球作為台灣唯一一座珊瑚礁島嶼,在此海域悠游的綠蠵龜作為觀光明星,也是蘇淮與芃諭最難以割捨的牽掛。「海龜不是很聰明的動物,牠們很傻、很固執!」海龜總是帶著天然萌與好奇心,吃進不少塑膠垃圾,讓兩人痛心不已。近幾年蘇淮開起講座「海龜便便教我的塑」,和大家分享他搓開海龜大便,發現有 7 成的排泄物裡頭都有人為垃圾的驚人事實。
(蘇淮為了瞭解海龜生態研究牠們的糞便,從中得知驚人的環境真相。來源:島人)
(蘇淮為了瞭解海龜生態研究牠們的糞便,從中得知驚人的環境真相。來源:島人
自此之後,兩人將不使用一次性產品作為生活的必備準則,芃諭表示:「減塑大家都掛在嘴邊,但最難改的是那個怕麻煩、找藉口的心態。」
她分享之前和友人聊天的經驗:「就有遇過都市女生覺得帶環保杯去買飲料這件事很丟臉、很麻煩,都市人好像比較在意其他人的眼光。」她說自己甚至不介意拿便當盒去飲料店裝飲料,因為「這樣在一般人眼裡看起來絕對很奇怪,但最重要的就是你知道自己不想要再製造垃圾,為了環境臉皮厚一點真的沒什麼。」
倡導減塑生活沒有想像中困難,愛看書的芃諭信手捻來分享她廣泛閱讀得來的金句:「我有讀過一句話,人家說環境保育這件事不需要一個人做得很完美,只需要一群人不完美的堅持著,影響力就很大了。」
就如同愛海龜的蘇淮,他在水下的快門瞬間因為有芃諭的細緻文筆,便配上最好的文字註解;而芃諭對海洋生命的書寫,則能在蘇淮的作品裡找到與最為相符的景深。一個人的能力不可能盡善盡美,但是與一群志同道合、願意為海洋發聲的夥伴一起努力,就可以造就超乎想像的影響力。
住在一座靠著海洋觀光維生的島嶼,他們期盼小琉球不再是「100 萬人來一次的島」,而是推動島民、推動旅人共同扭轉觀光現況,讓此地成為「一萬人來一百次的島」。
本文獲「Home Run Taiwan」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他們追逐的不是海龜,而是海歸 –專訪 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 蘇淮、陳芃諭,了解更多環境、公益、運動議題請至 Home Run Taiwan 瀏覽。

保德信人壽與社企流攜手合作,透過專題、論壇與工作坊,線上線下帶領大家一同認識何謂「財務健全」,更盼望助大家一起當自己人生的財務長,掌握人生大小事! 如何做你人生的財務長?>>>專題文章這邊請 如何編織財務安全網?>>>趨勢論壇開放免費報名中 如何在生活與職場中落實財務健全?>>>工作坊免費報名中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