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Zero ZeroPhoto Credit: Zero Zero

生命力新聞/記者呂欣玫、李映岑
垃圾也能變黃金!專為都市居民打造的 Zero Zero 城市環保店,讓民眾藉由回收秤重賺取紅利點數,還能兌換民生用品,一舉兩得。此外,民眾隨時都能到店內做回收,不用再苦苦等待一週一次的資源回收日,相當便利。Zero Zero 同時也教育民眾正確的資源回收觀念,從清洗、分類、回收到再利用,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得馬虎。

回收結合科技 創新理念全台唯一

Zero Zero 城市環保店隸屬於大豐環保科技集團,創辦人林盟洲有感於回收站大多都設置在郊區,都市中竟沒有一個完善的回收系統,而一般在公共場域看到的回收桶,也都只有「一般垃圾」和「資源回收」如此籠統的分類。因此,林盟洲希望教育民眾更明確、細緻的回收分類,並讓城市環保店立足在都市中,像便利商店一樣隨處可見。
城市環保店副理黃燕琳說:「我們的使命就是讓民眾更清楚回收分類,像紙類就分為紙箱、一般紙類、報紙跟紙容器,還有鐵鋁罐、舊衣、金屬及手機 3C 產品等,都會在城市環保店有完善的分類系統。」為了讓都市居民勤做回收,第一間 Zero Zero 城市環保店在板橋貴興路誕生了。
(板橋貴興店為 Zero Zero 城市環保店的創始店,希望將完善的回收系統帶入當地居民的生活中。來源:李映岑)
(板橋貴興店為 Zero Zero 城市環保店的創始店,希望將完善的回收系統帶入當地居民的生活中。來源:李映岑
Zero Zero 和其他回收業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將回收結合科技,讓民眾可藉由回收秤重及打卡的方式累積「Z 幣(即紅利點數)」,並隨時能在手機 App 上用 Z 幣兌換民生用品,以吸引民眾勤做回收。
另外,用手機累積 Z 幣的方式,讓 Zero Zero 擁有全台獨創的「全省通用回收模式」,若是在台北工作的民眾,回到南部一樣可以累積點數,讓民眾無論到何地都能延續回收行動,並不會因此中斷。
如此創新的回收模式也吸引不少年輕族群加入,年輕人甚至能帶動風潮,讓回收也可以「很時尚」。黃燕琳說:「我們剛開始以為回收族群會落在老一輩的年長者,但這半年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一起來回收,而他們來到城市環保店還會覺得是很『酷』的行為,甚至打卡上傳Instagram。」
家庭及親子族群也是城市環保店的常客。黃燕琳表示,不僅有許多家長漸漸願意教育孩子做回收分類,還能透過累積 Z 幣的方式,培養下一代的儲蓄觀念。
除了以新科技吸引民眾,Zero Zero 城市環保店更為都市居民量身打造,創建一個乾淨、整潔且無異味的回收場所,讓髒亂與回收不再畫上等號。此外,居民也能隨時到城市環保店做回收,不必再等待一週一次的社區資源回收日,大大增加了都市居民的便利性。
(Zero Zero 城市環保店內相當乾淨整潔,和一般回收場給人髒亂的印象有所不同。來源:李映岑)
(Zero Zero 城市環保店內相當乾淨整潔,和一般回收場給人髒亂的印象有所不同。來源:李映岑
已在板橋貴興店回收 4 年的都市居民林鳳英說:「本來是在里長那邊做一個星期一次的回收,但每次都要花兩小時,很費時費力,家裡又堆滿垃圾。現在這個城市環保店可以每天來,方便、離家近、服務好也不用扛的很辛苦,還可以換東西,鄰居也都一起來了。」
儘管許多民眾都認同 Zero Zero 的理念和作為,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缺乏行動力,認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做回收分類。黃燕琳表示,很多人不是不願意參與,是因為缺乏對回收分類的知識,而城市環保店是一個中心點,先教育民眾環保知識,再拓展到整個商圈或是生活圈產出的回收物。因此,教育民眾回收的重要性以創造黏著度及回流率,是目前 Zero Zero 城市環保店需要努力突破的地方。

回收新生活運動 身體力行落實環保

Zero Zero 以「回收新生活運動」為主軸,教育民眾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至於如何推行新生活運動,黃燕琳表示,以 4 個各具意義的環保公仔作為靈魂人物,分別是塑膠仔、金屬仔、紙袋仔及玻璃仔,將它們做成 LINE 貼圖行銷,透過比較活潑、有互動性的方式,讓民眾發現原來環保是多元的,不僅僅是單一的回收物,也能夠運用在消費行為上。
舉例來說,為了避免浪費資源,需教育民眾減少一次性的消費行為,即是從根本做起,在消費前先想想購買這些塑膠及鋁箔包裝是不是必要的,是不是能以自備環保杯及環保吸管的方式,來減少事後處理回收物的機率,Zero Zero 將這項行動稱為「減塑慢行」。
除了減塑慢行,「回收新浪潮」也是新生活運動的重點之一,即是將回收物再利用,讓民眾以多元的方式實踐綠色行動。前 TVBS 主播張珮珊就和丈夫岑永康將回收瓶罐和廢棄木材再利用,製成「創意酒架」;而節目主持人「糖糖媽咪」吳姵穎也將瓶罐製成筆筒及置物盒,並同時教導孩子做回收的重要性,將環保落實在全家大小的生活中。
透過民眾落實環保的實際案例,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鳴,是 Zero Zero 落實新生活運動及解決部分民眾行動力不足的方式。黃燕琳說:「有部落客用鐵鋁罐製成裝置藝術,或是將回收物製成包包等,這都是民眾回饋給我們的,透過真實案例的分享,民眾會更有感。」
(落實環保的方式有很多種,民眾響應「回收新浪潮」也是一種綠色行動。來源:李映岑)
(落實環保的方式有很多種,民眾響應「回收新浪潮」也是一種綠色行動。來源:李映岑

回收物再利用 前端工作不能少

「民眾辛苦分類的回收物,是否都進到焚化爐了呢?」針對此項最近火熱的環保議題,黃燕琳表示,在前端做了這麼多的細分類,就是要讓回收物最終有妥善的處理管道,當然不會讓民眾白費心力,使回收物最終進到焚化爐中。
因此,運送到回收廠前的準備工作就非常重要,黃燕琳希望民眾將回收物送到城市環保店前,先做好「減容」的前端工作,以縮小回收物的體積。例如寶特瓶本來是一罐,把它壓扁就是減容,如此可以減少運送到回收廠過程的碳排量,或是先做好打包、整理、分類及清洗乾淨的工作,都能夠再次減少環境成本。
「我們的使命就是讓物有所歸終。」當前端工作做得更細緻時,回收的過程才會更加流暢。黃燕琳表示,民眾對於如何分類的知識稍嫌不足,所以才要教育民眾 Zero Zero 的再利用流程,包括分成一號、二號跟五號塑膠標章的回收物,或是把玻璃分成透明、茶色、綠色及其他雜色的分色處理,都能方便回收物再利用、再循環,以回到我們的生活當中。
(垃圾進到回收廠前的準備工作相當重要,分類是一大要點。來源:李映岑)
(垃圾進到回收廠前的準備工作相當重要,分類是一大要點。來源:李映岑
而 Zero Zero 也以身作則將回收物再利用,產出各種不同的綠色商品,如製成資料夾及月曆撲滿,讓回收物有再活化的機會。黃燕琳說:「我們要讓民眾知道回收再利用的用途其實是非常廣的,並透過軟性的文創商品來跟民眾溝通,像月曆撲滿就是由 3 個手搖飲的杯子回收而成的,而資料夾則是透過五號回收材質來完成。」
另外,「海廢塑膠」也是回收物再利用的議題中不可或缺的環節。Zero Zero 在 2017 年底著手推動「海廢塑膠計畫」,希望藉由宣導的力量,讓民眾及淨灘團體知道一號、二號及五號塑膠其實是可以重複利用的,並從瓶身判斷是屬於幾號回收材質,以做好前端的分類工作。
(黃宥芯希望淨灘行動能將分類做得更確實,Zero Zero 也將樂意提供協助。來源:李映岑)
(黃宥芯希望淨灘行動能將分類做得更確實,Zero Zero 也將樂意提供協助。來源:李映岑
最後,Zero Zero 預計在 2019 年於台南開設全台第一家回收業的觀光工廠,從小便斗到建材都將使用回收物來完成,希望透過觀光的力量,告訴民眾許多物品都可由回收物再生而成,以掀起民眾使用綠色環保商品的意識。

深入鄰里商家 環保理念遍地開花

為了讓環保能夠在全台普及,Zero Zero 未來將深入鄰里及商家,讓民眾在社區及零售商就能透過手機 App 累積 Z 幣。而目前已與板橋自強里、光華里及三重永德里合作,民眾不一定要到城市環保店的實體店面,才能使用 Zero Zero 的回收系統,而是將城市環保店的模式帶到村里中,大幅增加了都市居民的便利性。
除了和村里的里長合作,Zero Zero 目前也正積極地與台中及桃園的環保局洽談,以進駐大型社區為目標,一改以往請資源回收車來載的方式,而是直接由 Zero Zero 接手服務,避免回收物再進到焚化爐中,而浪費了資源。
最後,和不同型態的零售通路合作,能讓回收更加普及。黃燕琳表示,以後儘管只是一瓶罐裝飲料,也能到便利商店回收賺取點數。此外,也因為商家可以回收的時間較不如民眾彈性,因此 Zero Zero 將會轉換服務型態,直接到府協助商家做回收,以主動出擊的方式讓環保理念也能深入零售商。
Zero Zero 推行的種種計劃都是為了達到「全民回收」的目標,而以科技結合回收的方式不但便利還相當新潮,甚至也能夠累積 Z 幣以兌換實質用品,一舉數得。當全民環保的時代來臨,如此創新的回收系統也許將會為全台帶來不小的變革。
(Zero Zero創新的回收系統將逐漸擴大影響力,讓環保理念在全台遍地開花。來源:李映岑)
(Zero Zero創新的回收系統將逐漸擴大影響力,讓環保理念在全台遍地開花。來源:李映岑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踏入 Zero Zero 城市環保店時,令我驚訝的是一個回收場所居然毫無異味,且非常乾淨整潔,的確打破了一般大眾對回收場的刻板印象,而若是家裡就住在城市環保店附近,還能隨時來做回收,對都市居民來說十分方便。另外,我也是在採訪後才知道原來回收物有分這麼多種類,不是像平常只會分一般垃圾和資源回收而已,此行實在使我獲益良多。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Zero Zero 城市環保店 都市中做回收新潮又便利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