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Moodbeam 粉絲專頁Photo Credit: Moodbeam 粉絲專頁
來自北愛爾蘭的 Christina Colmer McHugh,太晚察覺女兒情緒的異狀,而一直沒有發現女兒在學校被霸凌,對她來說是極大的打擊,對女兒也深感愧疚。於是開始著手研究起「如何幫助焦慮的孩子」,並與朋友一同研發「心情手環」,讓孩童也能記錄下自己的心情。

創新拿鐵/文:戴羽

靠問小孩「今天過得還好嗎?」,並無法了解他們真正的心情

來自北愛爾蘭唐郡 (County Down) 的 Christina Colmer McHugh 畢業於英國創作藝術大學 (University for the Creative Arts) 的新聞與傳播設計系 (Journalism and Design Communications)。1998 年畢業後,他擔任過記者、編輯、客戶經理等職務。 2015 年 10 月的一個晚上,Christina 年僅 7 歲的女兒在臨睡前忽然傷心的嚎啕大哭。這讓 Christina 非常驚訝,因為他一直認為女兒雖然有一點靦腆、不愛表露自己的感覺,但還可以算是一位樂天的小朋友。
因此,當他發現女兒在學校被霸凌,而且他一直都沒有發現,對 Christina 來說是極大的打擊。這也讓 Christina 對女兒深感內疚,也對自己身為母親的能力產生懷疑,甚至開始擔憂女兒的安全。
Christina 後來親自到女兒的學校中和老師們了解狀況,最後也成功的解決了霸凌的問題。但要如何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呢?Christina 原本就常和小孩們聊天,現在更在每天接小孩放學時,問他們:「今天過得還好嗎?」
但他發現小孩們都不太愛回答這個問題,甚至在不久後就會用種種方法,例如:將車上的音樂開很大聲,來逃避這個問題。於是,Christina 有兩選項,一是安慰自己一切都會順利。不然就是積極的尋找更有效的方法去了解小孩過得好不好。
Christina 選擇了後者!

有好的想法但不知如何執行,那就去找一個有經驗的共同創辦人

Christina 運用他當了 20 年記者的經驗,開始著手研究如何「幫助焦慮的孩子」。但他花了很多時間都找不到能夠讓孩子紀錄自己感受的方法。於是,他就決定要自己設計一種可以「紀錄小孩一整天的情緒,讓家長能夠用來作為和小孩開始對話的素材」的工具。
Christina 知道自己並沒有「產品設計」的經驗,所以他開始尋找能夠協助他將理想變成現實的人。他找到了 Jonathan Elvidge,他好朋友的丈夫,而且 Jonathan 的小孩也和 Christina 的小孩是同班同學,所以更能夠感同身受。
Jonathan 的背景和 Christina 完全不同,他 1991 到 2002 年就連續創辦了 7 家公司,大部份都是和零售相關的。其中最出名的是 The Gadget Shop 和 RED5 兩家銷售電子用品及禮物的連鎖店。 Christina 將他的想法寫在一張 A4 白紙上,然後就帶著它去拜訪 Jonathan。最初,他認為以 Jonathan 的識見,一定會知道類似的產品,搞不好還知道可以去哪裡買!但 Jonathan 在安靜的聽完了 Christina 的想法後,為他總結說:「你想設計一個裝置和對應的軟體,而且還要容易到 7 歲小孩都能夠使用來紀錄他心情!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 Jonathan 同時也看到 Christina 對這件事的熱情,因此他願意和 Christina 一起去嘗試這件事。於是,他寫了一封 email 給幾位在 C4DI (the Centre for Digital Innovation) 孵化器工作的朋友,開始著手設計 Christina 心中的產品。
一年後(2016),Moodbeam 誕生了!

疫情期間,在家工作的員工也如同小孩一樣需要額外的關懷

最初,Christina 將產品設計成擁有 5 個按鈕的手環。小朋友可以依照他們的心情好壞的程度,按下相對應的按鈕。接著資訊就會被傳送到 Moodbeam 系統中,讓父母隨時能夠透過 App 查看。這樣小朋友就無需智慧型手機或使用複雜的詞彙去表達自己。
在和一群學生做過簡單的測試後,Christina 發現這個手環可以再簡化,只要留下兩個按鈕;一個代表快樂,另一個代表傷心就足夠了。而群學生也將黃色定為快樂,藍色代表傷心。
在疫情開始全球爆發後,很多公司開始實行遠距工作。同時,Moodbeam 開始收到很多公司的詢問,想要將它們的技術用在成年人身上。Moodbeam 的需求開始攀升, 3 個月內就賣出了以往一整年的量。於是,Christina 成立了一個專門服務企業的部門,並加快產品和軟體的研發來回應這些需求。
首先,Christina 為了更符合上班族的需要,除了原本的手環外再推出了一款可以掛在脖子上的吊繩(就好像我們平時會掛著公司識別證那樣)。
另外,在軟體方面 Moodbeam 也做了很大的改進。除了原本可以看到個人的「心情紀錄」之外,Christina 另外增加了可以和其他同仁比較的功能,讓主管們可以了解同仁的心情是否有互相影響。
(Moodbeam 的產品。來源:Moodbeam 官網)
(Moodbeam 的產品。來源:Moodbeam 官網
除了比較個人的心情,新的軟體還可以讓主管看到和比較不同部門的平均「心情紀錄」,這樣就能讓高階主管更快速的判斷那裡需要協助。考量到企業都習慣用「數字管理」,Christina 將收集到的資料轉換成「快樂指數」(Happiness Score),讓管理層可以知道在某個時間點,公司員工的心情如何。
對公司來說,Moodbeam 在主管沒辦法面對面關懷員工的時候,提供了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替代方案。現在,主管只需要每天花一點時間看看 Moodbeam 提供的報表,就知道那一位同仁需要他更多的關懷。

賣硬體並不是重點,收集到的資料才能讓公司持續成長

當然,有些員工因為隱私的考量會拒絕配戴 Moodbeam。但根據 Christina 的經驗,大部份的員工其實並不排斥。因為,比起要主動告訴主管他不開心,Moodbeam 是更方便、更不尷尬的方法。 但 Christina 也表示,Moodbeam 只是一個讓公司可以更有效關懷同仁的工具。它並不能改變公司的文化。因此,一家還沒有將員工互信基礎建立起來的公司,不能夠期望 Moodbeam 能夠有太大的作用。
(Moodbeam 讓主管比較部門的心情變化。來源:Moodbeam 官網)
(Moodbeam 讓主管比較部門的心情變化。來源:Moodbeam 官網
隨著更多人使用 Moodbeam,很多最初沒有想到的使用情境也開始浮現。例如,Christina 最近發現有人用 Moodbeam 來紀錄他的「疼痛指數」。這讓 Christina 開始聯繫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英國公醫制度)看看是否可以讓有需要的病人在家也能夠紀錄他的狀況。
Christina 也了解到目前絕大部份成年人都擁有智慧型手機,使用穿戴裝置來做紀錄雖然能減少用手機照造成的分心(例如:紀錄完心情後,順便滑一下臉書),但額外的費用(要再花錢買 Moodbeam)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或願意負擔的。
於是,Christina 開發了一款虛擬手環 App,讓需要的人能夠下載到手機,然後馬上就可以開始紀錄自己的心情。這當然會減少 Moodbeam 的收入,但 Christina 相信 Moodbeam 收集到的資料才是日後持續成長的動能。
(藍色代表傷心,黃色代表快樂。來源:Moodbeam 粉絲專頁)
(藍色代表傷心,黃色代表快樂。來源:Moodbeam 粉絲專頁
去年,Moodbeam 和 NHS 合作,在德文郡 (Devon) 推行了一個為期 8 週的試驗,讓 70 位家庭醫師 (General Practitioner) 使用 Moodbeam,以觀察他們在疫情下是否承受了過多的壓力。
另外,Christina 也開始和地方政府和公司討論,看看 Moodbeam 是否能使用在工作以外的地方。例如,用來收集某個新聞、政府政策、重要事件、甚至天氣對人們心情的影響。
全文轉載自創新拿鐵,原文標題:快樂選「黃」,傷心選「藍」!這款原為女兒量身打造的手環,在疫情中變成上班族的心情日記
 

文章標籤

  • 創新拿鐵(Start Up Latte)

    創新拿鐵(Start Up Latte)

    「創新拿鐵」(Start Up Latte)是由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所發起的媒體。
    媒體的主題是國際創業與創新。文章分三大類:大師智慧、深度分析、新知介紹。每天用一篇文章,幫助大家迅速抓住國際上在創業、創新領域的觀念、趨勢、案例。
    我們每天分享一篇文章,希望這篇文章就像您早上喝的拿鐵,給您靈感、愉悅,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