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佳龍科技介紹影片Photo Credit:佳龍科技介紹影片
文:林冠吟 當你的手機或筆電不堪使用時,你會怎麼處理呢?是拿去維修站修理?上網拍賣?還是閒置家中,然後再買一台新的?   根據StEP(註一)研究指出,全球的電子廢棄物數量逐年增加,2017年預計將達到6540萬公噸。驚人的數字背後,隱藏著「開採、製造、丟棄」的線性思維,不過台灣已有幾間企業發現電子廢棄物的價值,將之進行再利用,化腐朽為神奇。   社企流於8月17日邀請佳龍科技公司的發言人暨策略顧問陸怡豪和REnato Lab的創辦人王家祥,分享如何打造電子廢棄物的第二人生。

在城市採礦的現代煉金術士-佳龍科技公司

(佳龍科技公司的發言人暨策略顧問陸怡豪。來源:社企流)
(佳龍科技公司的發言人暨策略顧問陸怡豪。來源:社企流)
「今年五月《華爾街日報》提到台灣是垃圾回收天才,2015年的資源回收率高達55%,不過那個數據是指生活垃圾,電子廢棄物的回收率只有43%,但台灣應該要做的更好,因為台灣是全球高單價電子零件生產的最大基地。」佳龍科技發言人暨策略顧問陸怡豪如是說。
對一個曾得過國家磐石獎的公司來說,這並非太過大膽的評論。佳龍科技公司成立於1996年,是國內首家環保科技股票上市公司,同時也是現代的「煉金術士」。然而,佳龍並非靠採礦得金,而是藉由回收城市中的電子廢棄物,將之拆解、粉碎、剝離,從中提煉出金、銀、銅等貴金屬。 根據國家地理頻道的報導,佳龍每年處理近一千噸的廢棄物,並且能從回收電子廢棄物中,提煉貴金屬。對於貴金屬提煉出來後,剩餘無價值的金屬,佳龍另立「綠品坊」將之打造成藝術品、營造建材和景觀石材等,開創多元用途。
對於民眾好奇的廢水處理部分,陸怡豪在信中回應,在貴金屬提煉的過程中,佳龍為了確保廢水與廢氣都能妥善處理,比照科技廠投資先進廢水處理系統。廢水場位處地下室,採取分類處理製程(分為氰系、氟系、洗滌塔廢水、非重金屬以及重金屬廢水) ,排廢借由重力流管路輸送方式分流至前處理設備分類處理,以降低化學藥劑的使用,最後達到納管標準後,排放到環科納管嶺蓁污水處理廠,環科主管核準標準後才做最終排放 。
陸怡豪進一步表示,現代人所使用的諸多產品中,其製程上或多或少都會使用到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對環保回收的處理過程來說也不例外。當有害的物質不論在新產品製程或是採礦精煉過程都會使用到時,佳龍希望同樣的物質能儘量使用在城市回收的過程中,減少在新產品製程和採礦精煉的使用,而降低對總體環境的污染影響,以利環境永續發展。 位於桃園科技工業園區的「環科廠」是佳龍的第三座廠房,因為棚架的建材使用了佳龍自身處理的電子廢棄物,加上工廠選址在受污染土地、又因靠海而土壤富含滲透水,對建築團隊來說是極大挑戰,這些特色讓它獲得國家地理頻道青睞,作為《偉大工程巡禮系列》紀錄片的主題之一。   儘管佳龍已是台灣電子廢棄物回收界的大企業,陸怡豪卻認為,「台灣的環保業還是停留在回收業」,因為台灣的環保科技公司在回收電子廢棄物之後,仍需由市場決定價格,並非像歐洲廠商能透過一個中介平台直接獲得回收補貼。(延伸閱讀:一年幾千噸的電子廢棄物,是垃圾山還是「礦山」?長期而言,重新設計供應鏈才是關鍵) 以佳龍經驗為例,陸怡豪表示,國外的企業肯定台灣在電子廢棄物回收的技術,然而,台灣也要想辦法創造更大的市場,留住優秀人才。

當回收物遇見設計師-REnato Lab 

(REnato Lab的創辦人王家祥。來源:社企流)
(REnato Lab的創辦人王家祥。來源:社企流)
「談起資源回收,大家的第一印象總是垃圾車後面的回收車,然而大部分的人只知道要作資源回收,卻不在乎這些垃圾最後被載到那裡?有什麼用途?」REnato Lab創辦人王家祥道出創業前的觀察。
環境工程背景出身的王家祥,投入資源回收的領域將近16年,在協助政府擬訂資源回收政策的過程中,他發現光是透過政府和政策解決不了問題,必須要社會大眾和企業的投入才能走得遠。因此王家祥與設計師蕭光廷成立了REnato Lab,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到回收物的材質其實有無限可能。(同場加映:當人人視廢棄物為燙手山芋,這間新創「把垃圾當寶貝」:用設計顛覆你對環保商品的想像)   團隊成立至今兩年,REnato Lab積極地用創新設計讓各種回收物重回使用者手上,也與佳龍科技公司合作,研發電子廢棄物的多元用途。例如電子螢幕中的增亮膜,原本是難以再利用的複合材料,但REnato Lab利用其表面如同菱鏡之結構,可增加60%的光照亮度的特性,製作成獨特的燈具;或是用電子廢棄物中的散熱片和CPU設計成文具產品如筆架,以及房屋裝潢時所需的壁磚等。REnato Lab獨樹一格的設計理念,使他們在參展義大利米蘭國際傢俱展時,獲得不少廠商青睞。 今年REnato Lab更與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合作,舉辦愛的設計工作坊和設計思考工作坊,透過活動讓民眾反思如何再利用家中的廢棄物,以及如何解決電子廢棄物的問題,讓循環經濟的概念與民眾更親近。 

政府、企業、民眾,誰是推行循環經濟的領頭羊?

在講座的尾聲,客座主持人奧美公關董事總經理王馥蓓邀請講師們分享,台灣推行循環經濟的過程中,政府、企業、民眾誰能夠扮演領頭羊的角色? 陸怡豪認為業者應該第一個跳出來參與,因為業者往往是看到市場機會,而願意先投資和冒險的角色,但是當企業發展的規模越來越大後,就不能只思考到自己的利益,更要考量整個社會的利益,畢竟一個企業要長久經營下去,仍需得到消費者、員工和政府的認同。 「政府只能協助,重點還是每個人(業者與消費者)要能下去做」王家祥說。他認為政府主要的功能在於提供政策的引導和加速,讓企業覺得回收有利可圖,才能促使更多業者加入,同時政府也應訂出規範,避免企業在回收處理的過程造成汙染。 中山科學院材料光電所所長程一誠博士則認為,不能凡事等政府推動,而應從自身做起。因為未來的循環經濟不只是純粹的回收而已,而是企業在製造產品時,就要預先想到產品壽命結束後,這些材料能如何透過各種方式再利用,而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也要想到對於環境的影響,如此循環經濟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實踐。 註一:StEP(Solving the E-Waste Problem Initiative)是聯合國與各地政府、非政府組織與科學機構發起的「解決電子廢棄物問題計畫」。
核稿編輯:金靖恩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