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社企流Photo Credit: 社企流
 社企流/文:陳星穎
車水馬龍的台北重慶南路旁,座落著一間以「影響力」為號召的小商店。這是家樂福在台灣進行的一場社會實驗,在大約 30 坪的空間裡,來自法國的量販店龍頭,希望可以聚集關注永續發展的民眾,促成解決社會問題的對話。

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台灣永續行動的縮影

因為法商背景,家樂福在永續經營有歐洲的先驅能夠參照。2019 年開幕的影響力概念店,也是因應氣候變遷、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 SDGs)等議題的具體行動。
影響概念店所賣的商品品項不若量販店一般多,但是每一項商品背後,都乘載著能啟發思考的故事。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以來自荷蘭的「東尼的寂寞巧克力(Tony’s Chocolonely)」為例,為了凸顯巧克力生產過程壓榨童工的不平等問題,這款巧克力刻意以不規則的形狀切塊,其創辦人也自己建立了一套符合公平貿易規定的生產流程,確保不會有不公義的剝削問題發生。(延伸閱讀:一片巧克力帶起零奴隸革命!東尼的寂寞巧克力呼籲:即使我們是滄海一粟,仍可為世界帶來巨大的影響力
這只是概念店裡其中一則故事,動物福利、塑膠減量、有機農業都是這家店關注的議題。「我不是要開一個純有機、純減塑的商店,我們希望用影響力號召很多不是同溫層的人走進來。」蘇小真解釋,透過多元議題的涉獵,希望可以吸引關注特定議題的民眾上門,進而分享不同領域的故事給客人,「如果這個場域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他有哪些不同的選擇,我們覺得可以促成更多人一起參與不同的議題。」
蘇小真認為,數位時代的好處不僅僅在於線上購物更方便,而是網路科技讓資訊變得更透明。「我覺得消費者有知的權利,他在不知道的前提下做的選擇,可能有些結果他自己都很意外。」她進一步說明,「如果消費者喜歡吃巧克力,卻不知道巧克力是來自剝削童工生產,那他購買越多的巧克力,是不是也助長了這個商業行為?」
一個商業的產生會衍生出許多後續行為,而商業的行為也可以產生很多改變。過去,許多人或許只能從網路上看到一則則公益商品的案例,但是當家樂福將其引入台灣,消費者有機會實際購買產品,若銷售成果良好,甚至可以帶動同業的生產鏈做出改變。
「消費者是可以用新台幣去改變這件事情的,所以不要輕忽這件事情。」蘇小真提醒。
(目前全台僅有台北與內壢兩家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來源:社企流)
(目前全台僅有台北與內壢兩家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來源:社企流)

小蝦米與大鯨魚互助,落實食物轉型

在推動社會公義的進程上,蘇小真認為除了致力於社會公義的新創團隊須投入心力,商業力量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兩年前,家樂福集團因應氣候變遷等環境問題,效法歐洲開始推動食物轉型計畫,從農產品的最上游把關,在生產過程落實食品安全、生態保護、友善土地等理念。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非籠飼雞蛋的推廣。
所謂「非籠飼」,指的是蛋雞的生活環境不需被規模只有 A4 大小的格子籠限制,在生長過程可以擁有足夠的空間自由活動。自 2018 年起,家樂福開始在量販店設立非籠飼雞蛋專區,推廣兩年,全國分店的非籠飼雞蛋銷售佔比已經從一開始推動的 4% 成長至目前的 22%。
顯著的銷售成長,背後其實仰賴了家樂福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簡稱「動社」)共同的努力。雖然動社推廣非籠飼雞蛋已經超過 10 年的時間,然而直到兩年前家樂福的投入,這個議題在許多商業場合才得以被看見,溝通成效也因此顯著提升。相對地,動社在動保議題的專業建議以及經驗分享,也是家樂福得以落實此一商業模式的關鍵。
蘇小真以大鯨魚與小蝦米比喻雙方的合作,「大家都會覺得大鯨魚(大企業)很不好,小蝦米(小組織)好像很微弱,但是小蝦米有資金壓力,而大鯨魚力量很大,所以大鯨魚的力量放在哪裡是重點。」
食物轉型計畫除了因應氣候變遷之外,家樂福也希望可以促成另類的「以量制價」。「比方說有機葉菜原本很貴,當家樂褔輔導更多農民去種植有機菜,量大普及之後,價格就會更親民,」蘇小真舉例,「我們覺得食物要能夠推廣友善理念,它的價格必須要是可負擔的,而這是家樂福可以做到的事情。」
(蘇小真認為,要發揮影響力,很多時候還是靠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傳達。來源:社企流)
(蘇小真認為,要發揮影響力,很多時候還是靠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傳達。來源:社企流)

「企業社會責任是減法」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 CSR) 是減法,」目前同時擔任家樂福企業社會責任暨溝通總監的蘇小真提到,「我自己覺得在 CSR 的部分,『專注』這件事情還蠻重要的。」對她而言,CSR 不在於企業要多做多少業務,而是在很多關鍵時刻選擇「不做」哪些事情,「很多商品還是回到初衷,你要堅持什麼事情,很多東西你就必須要放棄,不能兩者兼顧。」
以非籠飼雞蛋為例,因為家樂福認為是值得推廣的理念,未來所有店面都會朝向專賣非籠飼雞蛋的方向發展,預計在 2025 年,家樂福品牌雞蛋將全面採用非籠飼養的雞蛋。
「消費者不需要很多種選擇,他只需要比較好的選擇,」蘇小真眼神帶著堅定,「當我們系統、供應量跟價格都可以穩定的時候,理想上我們的店應該只賣非籠飼雞蛋,所以顧客進來不用挑,你想要的蛋都是安全或者符合理念的。」

連鎖不複製,與在地夥伴共創分店特色

如今在推動食物轉型計畫、設立影響力概念店之後,家樂福仍不停地描繪未來的藍圖。
「我很希望未來家樂福的分店可以『連鎖不複製』,」蘇小真腦中的畫面十分清晰,「每一家家樂福在不同的分店都應該有它的生命,它就像是社區裡的大朋友,應該要很了解社區、知道鄰居是誰。」
她以家樂福屏東店為例,開幕的時候即引進在地的長安製麵,讓這間歷史超過一甲子的老店被更多人認識,未來也希望能與屏東當地藝術家合作,將文化藝術與生活結合。
即使出身法商,家樂福仍希望與在地連結,長出更多不一樣的性格。擷取歐洲經驗,連結在地夥伴,蘇小真期待家樂福可以在台灣各地實踐「共好」的精神,「我們希望在分店裡面可以有更多的彈性,跟社區創造更多不一樣的精神出來,這樣台灣的每一塊土地都會非常地有趣。」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第三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響亞洲」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文章標籤

  •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嚮亞洲」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嚮亞洲」

    2020 年,全球邁向後疫新時代,在劇變發生後「亞太社企高峰會」的籌劃並沒有因此中斷,反而為了發掘更多台灣社會創新經驗,今年更正式更名為「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Asia Pacific Social Innovation Summit」、以「想響亞洲 Reimagine Asia」為題,盼透過社會創新的能量開啟亞洲的新想像。 更多詳情請見>>第三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響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