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社企流Photo Credit: 社企流
社企流/文:陳星穎
多數人想到「會計」這個行業,腦中很容易浮現員工在報稅季埋頭報表的辛勞景象,但是位於新北產業園區的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卻以照顧員工為己任,落實員工福利,甚至因此成為亞太地區首家會計師事務所類型的 B 型企業。
走進嘉威的辦公室,鮮明的配色以及服務台上「正面、積極、利他」的標語,清楚地傳達這家 B 型企業的核心精神。
擔任所長特助,同時也是所長兒子的張宏尉,是推動事務所申請 B 型企業認證的關鍵人物。7 年前加入事務所的他,因為參加許多社會創新的講座活動而認識了 B 型企業的概念,當更深入地研究並拜訪各方專家,他從中發現許多與自家事務所契合的理念,因此決定在 2015 年送出申請,並且取得認證成為全台第四家 B 型企業。
「我們應該不算轉型,因為我們本來就符合 B 型企業的標準,」張宏尉指出,以「Benefit」作為代表字的 B 型實驗室,從「公司治理」、「員工照顧」、「環境友善」、「社區照顧」、「客戶影響力」等 5 大面向為企業進行量化評估,並給予通過標準的公司 B 型企業認證。
其中,「員工照顧」一直是嘉威在經營方針上最重視的一環。「因為我爸是嘉義人,最早一批員工都是從嘉義高商來到台北,」張宏尉解釋,「大家剛開始來台北人生地不熟,住在一起就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即使現今事務所已擴張至 300 多人,公司在設定營運目標時仍以員工的待遇及工作環境為優先考量。
(追求創新的嘉威,近年重新設計品牌識別以及辦公室環境。來源: 社企流)
(追求創新的嘉威,近年重新設計品牌識別以及辦公室環境。來源: 社企流)

從小細節提升效率,員工幾乎不須加班

「員工少加班」是嘉威引以為傲的成就,「辦公室大概 5 點 45 分,鐵門就拉下來了。」張宏尉自豪地說,「但這也是一個逐步改善的過程。」過去在繁忙的報稅季,員工加班的情況不在少數,直到所長某天心生感觸:「如果這是自己家的小孩,我會不會願意讓他做這樣的工作?」有了這個思考之後,他便下定決心解決加班的問題。
為了解決問題,所有員工集思廣益:會計師跟客戶溝通,提早取得會計報表相關資料;營運端研發電子系統,節省資料輸入電腦的時間等等,從每一個小細節提升效率,現在面對一般會計業要忙到 5 月底的報稅季,嘉威已經能夠在 5 月 1 日完成 90% 的報稅工作。
而想要成為嘉威的員工,除了看能力、價值觀,還必須符合一個關鍵條件。「我們只錄取 30 分鐘到得了公司的人,這是一個很高的門檻。」張宏尉笑說,設立這個特殊要求的原因,在於公司經營者認為工作時間應該包含通勤時間,「假設你每天通勤來回 2 小時,我只付你 8 小時的薪水,你實際上花 10 小時,我們就覺得這樣不好。」不只總部有這樣的規定,桃園、台中、彰化、嘉義的事務所也都設有同樣的要求。

照顧自家員工,也與社會、環境共好

秉持著照顧員工的善念,嘉威也將事務所的影響力擴展至需要關懷的角落。除了每年定期撥出部分營收捐助嘉義的偏鄉學校,事務所今年更導入一年兩天的有薪志工假,讓員工可以在上班時間暫時抽離業務,用自身的力量回饋社會。
有人參加志工營隊,有人自主募捐給急難救助戶,張宏尉希望透過這樣的制度,讓每個員工對於社會關懷都有參與感,「我覺得每個人都會有想要奉獻社會的精神,只是剛好公司推波助瀾,給員工誘因,而它其實也對員工跟社會連結有很大的幫助。」
今年,嘉威更與台灣 8 家 B 型企業一同響應全球 B 型企業發起的「Net Zero 2030」——在 2030 年前要達到碳中和的目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張宏尉說明,目前嘉威已經在公司建築安裝節能扇、節能 LED 燈、太陽能板、雨水回收等裝置,未來也將盤點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從數據找出可以在氣候議題上更努力的方向。
(事務所辦公室的牆面佈置,展現了嘉威對於核心信念的堅持。來源: 社企流)
(事務所辦公室的牆面佈置,展現了嘉威對於核心信念的堅持。來源: 社企流)

面對新時代,傳統公司的經營模式應適時調整

張宏尉認為,世界越來越多元,各家公司競爭越來越激烈,過往光靠成本、價格、供應量的控制已經很難支持企業永續經營,管理者們需要做心態面,甚至是營運面的調整。「現在照舊觀念做事不行了,因為後繼無人,」張宏尉提醒,「對現代的公司而言,吸引人才在未來會是一個挑戰。」
根據他的觀察,相較於上一個世代,年輕一代的員工步調更快,對於工作效益的追求也更即時,「『你現在在這邊認真 5 年,以後可以得到好的待遇』,這種事情太遙遠。他們沒辦法再等你 5 年。」此外,因為這個世代的青年比較沒有經濟方面的壓力,他們更看重欲投身的職場是否符合自身價值觀。而 B 型企業認證,或許就是許多公司朝向永續經營發展的試金石。
隨著社會企業、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 CSR) 等觀念越來越盛行,張宏尉認為 B 型企業在台灣的知名度相較於 5 年前已成長不少,許多傳統產業也越來越能接受這個新概念,「其實很多公司已經是 Potential B(潛在的 B 型企業),本來公司的體制或經營方式就已經很像了。」他鼓勵有意朝此方向發展的經營者直接填寫 B 型企業認證的問卷,無論通過與否,認證的指標都可以當作公司營運策略的參考。
今年 2 月接任 B 型企業協會理事長的張宏尉,經常到公家機關的論壇或是企業內訓的場合推廣 B 型企業的精神,也因為這個身份,事務所可以接到許多致力於社會創新的新創團隊客戶。「我喜歡這些公司,因為他們很有生命力,」張宏尉的語氣充滿熱忱,「他們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回應社會的問題,如果我可以幫助他們多賺一塊錢,那好像也是在幫助社會的感覺。」
可望在未來擔負經營重任的他,希望嘉威能夠成為讓世界更美好的一份子,持續貫徹大廳服務台所刻的標語——「正面、積極、利他」。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第三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響亞洲」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文章標籤

  •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嚮亞洲」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嚮亞洲」

    2020 年,全球邁向後疫新時代,在劇變發生後「亞太社企高峰會」的籌劃並沒有因此中斷,反而為了發掘更多台灣社會創新經驗,今年更正式更名為「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Asia Pacific Social Innovation Summit」、以「想響亞洲 Reimagine Asia」為題,盼透過社會創新的能量開啟亞洲的新想像。 更多詳情請見>>第三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響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