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The Bee Corp 粉絲專頁Photo Credit: The Bee Corp 粉絲專頁
文:共益(兼益)公司立法大哉問/楊智銓

關於 The Bee Corp

2016 年 2 月 The Bee Corp(下稱 TBC)成功登記註冊為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共益公司,公司的獨特之處在於公司團隊是第一家以共益公司之姿獲得印第安納大學科學與科技商業競賽(Building Entrepreneurs in Science & Technology)首獎的新創團隊。
TBC 結合農業、生態與科技,開發與維護其推出的蜂巢監測軟體 Verifli。該軟體旨在協助養蜂人搜集蜂巢內的生命徵象,同時得以確保蜜蜂的安全以及農業生產的穩定性。TBC 使用紅外線技術,讓養蜂人可以透過不具侵入性的方法偵測蜂巢內蜜蜂活動的情況,也能幫助養蜂人取得蜂巢的健康數據與規模及概略的蜜蜂數據。相較於傳統具侵入性的統計與觀測方法,Verifli 可以讓使用者節省 93% 的監測作業流程成本,也更精確。

受益者:養蜂人與農主

推出 Verifli 軟體前,TBC 與超過 100 位養蜂人合作商討哪些資訊對於產業界最有幫助;儘管養蜂人是軟體的主要使用族群,但透過該軟體所匯集的資訊也都同樣會提供給大宗糧食作物的農主。因此,養蜂人與農主可以擁有對等的資訊進一步確保蜂巢的健康狀況與食物安全。
(TBC 結合農業、生態與科技,開發蜂巢監測軟體 Verifli。來源:The Bee Corp 粉絲專頁)
(TBC 結合農業、生態與科技,開發蜂巢監測軟體 Verifli。來源:The Bee Corp 粉絲專頁
農主與養蜂人的合作如此緊密是因為許多作物皆透過蜜蜂授粉得以成熟,乃至於製成食品運送到世界各地,常見者如草莓、西瓜、咖啡、南瓜、檸檬及酪梨。事實上,超過 1/3 的作物都是透過蜜蜂授粉而得以成熟結果。當農主需要授粉者協助作物受粉時,便會找上養蜂人,訂購需要的蜜蜂數量,而後養蜂人再將蜜蜂運往目的地協助作物受粉。
然而從訂購到送達遠距離目的地的過程具高成本與高度危險性,運送過程所消耗的石化燃料對環境有害,且長途運送容易讓蜜蜂焦慮導致疾病發生。為了更精準的篩選存活度較高的蜂巢,養蜂人須事前審慎評估蜂巢的健康狀況與規模大小。

Verifli 的影響力

TBC 創辦人 Ellie Symes 表示,Verifli 幫助養蜂人可以運送較少但更強壯的蜂巢至目的地。這樣的結果不但可以降低蜜蜂運送途中死亡的機率也讓足夠的蜜蜂得以成功至目的地協助授粉,以免農作物產量不足甚至不能開花結果。她也補充說明,現階段 Verifli 主要合作的農作物種類以杏仁為最大宗,因為世界上將近 8 成的杏仁產區在加州;她也相信這款軟體的開發未來可以協助整個農業生產者,讓他們更精準預估所需的蜜蜂數量。

年度公益報告

TBC 自 2016 年註冊登記為共益公司以來,每年皆出具公益報告。主要內容有 3,說明公司的使命與價值、公司經營所產生的影響力與未來目標,以及第三方之影響力評估。其中公司經營內容如圖所示,詳實記錄過去一年來針對 2 方面——養蜂人與糧食安全——TBC 所做的貢獻,也檢視公司自己可能的不足以及檢討方向。
作者認為內容的細節性與精確性雖比不上大型共益公司的年度公益報告,但參考去年公司法修正草案中,公益報告完整度以企業規模為標準,亦值得嘉許,按規模大的公司所出具的報告即需更確實,規模較小的公司則依其能力所為,讓公益報告不致成為中小企業的負擔。此外 TBC 公益報告後段亦揭示 B 型企業認證(第三方)所為之年度影響力評估,大幅提升 TBC 公益報告之真確性。
TBC 的案例讓我們知道,縱使只是員工不到 5 人的新創團隊,具洞察力且得以規模化的商業模式仍然可以讓公司兼顧獲取財務上之報酬及發揮影響力嘉惠一定族群。
全文轉載自共益(兼益)公司立法大哉問,原文標題:The Bee Corp: 新創蜂巢監測軟體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楊智銓,律師高考及格,畢業於台大外文系及政大法科所,於法科所修課期間開始關注責任投資、共益公司相關議題,以及我國公司法修正動態。

文章標籤

  • 以創新公司型態達到向善力量

    以創新公司型態達到向善力量

    「共益(兼益)公司立法大哉問」臉書專頁是致力於共/兼益公司入公司法的民間人士所發起的網路平台。除了追蹤 2018 年公司法修正案的進度以外,該平台也提供國內外有關企業責任投資、公司型社會企業以及 ESG 指標等最新消息。(專頁連結:www.facebook.com/benefit.corporation.tw/)
    我們相信,負責任的社會及大眾在接收到更多、更全面的資訊後,均會認同這個新型態共/兼益公司的基本理念,即要求企業不應只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在經營上更須將所有利害關係人納入考量(章程載明);此外,企業負責人更應當責(董事當責),肩負履行企業使命之責,並透過政府資訊揭露平台(資訊揭露),確實掌握企業營運動向,以免企業有洗綠的隱憂。(更多 Benefit Corporation 資訊,參見官網:benefitcor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