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洄遊吧 Fish Bar Photo Credit: 洄遊吧 Fish Bar
當農村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夾擊,及勢不可擋的人口外流危機,地方人口削減的問題正日漸加劇。為了讓人口回流、青年返鄉,使地方產業勞動力增長,國發會將 2019 年定為「地方創生」元年,致力使農村成為永續宜居之地。
今年 7 月,關注永續發展的鴻海教育基金會、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與社企流攜手推出「農村創生」主題式倡議,盼有意參與農村創生的公民、企業、政府等多元角色,可貢獻一己之力,帶著農村創生指南針,一同打造明日鄉郊。
社企流/李沂霖
在花蓮縣緊鄰太平洋的漁場旁,一個名為「洄遊吧 Fish Bar」的新創團隊紮根在此,不少民眾來這裡購買鮮撈漁獲、參與海洋教育講座、更有從大海到餐桌的食魚體驗活動。從一級產業串連到三級產業,洄遊吧為在地的傳統漁業開啟新的篇章。

從學術殿堂站上創業第一線,她到花蓮推廣永續海洋理念

洄遊吧創辦人黃紋綺,從小在台北長大,但對海洋一點都不陌生,因為每年寒暑假,她都會回花蓮外公家,踏踏七星潭的浪花、看著舅舅們在一旁的定置漁場工作。湛藍色的童年記憶,讓黃紋綺自然而然地熱愛海洋,大學選填志願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一路從學士到碩士,黃紋綺累積深厚的海洋保育相關知識、更隨著當時的老師將理論化為實作,協助執行生態港規劃案。
在黃紋綺原本的職涯規劃中,讀完碩士、當上研究助理後,接著就要出國攻讀博士。但是在博士獎學金申請通過之際,黃紋綺卻決定放棄這條路。
「因為比起做研究,我發現自己更喜歡實作。」黃紋綺表示,在擔任研究助理、隨著教授執行專案的過程,她了解到自己其實更希望能透過實際行動,讓大眾了解海洋並關注海洋議題。於是,她便在腦中構思,如何讓人們在利用海洋資源的同時,也能達到友善生態、永續發展的目標。
黃紋綺觀察,要將海洋永續概念推向大眾,「吃魚」是人們最有感的事情。「因為『吃』這件事情是與人們最親近的,要能引發大眾興趣,他們才願意去聽你的理念。」於是,黃紋綺便初步建構洄遊吧的雛形,希望透過食魚教育和體驗活動,拉近消費者與海洋的距離,並藉此推廣永續海洋理念。
為了實踐腦中的藍圖,黃紋綺毅然決然回到花蓮,以自家的定置漁場作為起點,在七星潭旁開創自己的事業。
為什麼以花蓮的定置漁場作為創業起點?黃紋綺表示,除了家中經營漁場事業可作為支援之外,更重要的是,定置漁法其實是相對友善環境的捕撈方式,與自身欲推動的海洋永續核心相輔相成。
黃紋綺進一步解釋,定置漁法的概念為,利用魚群隨潮流洄游的特性,在魚道上以被動方式設置固定漁網進行捕獲。以此法捕來的魚多屬於表水洄游性魚類,是學術界認定較建議食用的魚類。
(放置於洄遊吧體驗教室中的定置漁網模型。來源:社企流)
(放置於洄遊吧體驗教室中的定置漁網模型。來源:社企流)
踏入漁場,黃紋綺從參與一級產業的工作細節開始,她認為,要推廣正確的食魚教育,自己也必須掌握漁獲從捕撈到料理的所有技術。
於是,黃紋綺每天早起跟著舅舅到漁場看漁獲上岸的過程、也到傳統市場去學如何處理鮮魚、更參加在地資深的海洋教育組織「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洋解說員培訓。走出學術殿堂,站上面對海洋的第一線,黃紋綺笑說:「以前都是看魚類圖鑑認識魚,後來則是學會到現場認魚,知道怎麼挑魚、怎麼處理、還有什麼季節該吃什麼魚。」
(洄遊吧創辦人黃紋綺。來源:社企流)
(洄遊吧創辦人黃紋綺。來源:社企流)

串連在地漁業,以「鮮撈、平台、體驗」3 面向建立品牌特色

經過一年的準備,黃紋綺累積了一定的在地人脈與資源,洄遊吧正式於 2016 年登記為公司,以「鮮撈、平台、體驗」3 個面向建立起品牌獨有的特色。「我們希望漁業不只是一級的捕撈,也有二級加工、三級觀光與體驗教育這部分。」
「鮮撈」指的是洄遊吧與當地的定置漁場合作,僅販售當季鮮魚,並依據中央研究院發佈的「台灣海鮮指南」為指標,避免捕獲已過度捕撈的紅燈等級魚類。而從漁場捕獲的新鮮魚種皆會在 24 小時內,以真空包裝、低溫冷凍的方式處理,讓消費者可至洄遊吧現場購買或透過網路宅配,品嚐新鮮的美味。
(洄遊吧與定置漁場合作,嚴選以友善漁法捕獲的當季漁獲,以真空冷凍包裝新鮮直送到消費者面前。來源:洄遊吧 Fish Bar)
(洄遊吧與定置漁場合作,嚴選以友善漁法捕獲的當季漁獲,以真空冷凍包裝新鮮直送到消費者面前。來源:洄遊吧 Fish Bar
而「平台」則是指,洄遊吧透過官網、粉絲專頁等線上平台作為知識傳遞的媒介,在網路上以視覺化的方式轉譯食魚、漁業及友善海洋等相關知識,讓消費者了解該吃什麼魚、怎麼吃魚及魚從哪裡來,使大眾對漁業有更深入的認識,藉此推廣永續海洋的重要性。
(洄遊吧透過資訊視覺化的方式轉譯海洋相關知識,促進消費者對海洋的環境與資源利用有更深入的認識。來源:洄遊吧 Fish Bar)
(洄遊吧透過資訊視覺化的方式轉譯海洋相關知識,促進消費者對海洋的環境與資源利用有更深入的認識。來源:洄遊吧 Fish Bar
除了線上資訊的彙整與傳遞,黃紋綺認為線下的「體驗」教育更能讓消費者有感,於是便設計各種遊程,帶領消費者搭船出海、參觀漁場、逛魚市場並親手做魚料理,完整重塑大海到餐桌的過程。
如洄遊吧的知名遊程之一「勇闖海上大迷宮」,便結合出海賞鯨與漁場導覽,讓消費者不僅能參與花蓮最知名的賞鯨行程,更能一窺漁人的工作樣貌。最後還有洄遊料理 DIY,由專業職人帶領眾人親手烹煮魚料理,體驗鮮魚從清洗、烹煮、品嚐到收拾的過程,大幅縮短消費者與產地之間的距離,完成一場深度的漁業體驗。
洄遊吧盼能以吸睛的體驗,讓民眾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找回對大海的熱忱、進而願意付出心力保護海洋,達成永續發展的願景。
(洄遊吧設計魚料理 DIY 活動,盼拉近消費者與產地間的距離。來源:洄遊吧 Fish Bar)
(洄遊吧設計魚料理 DIY 活動,盼拉近消費者與產地間的距離。來源:洄遊吧 Fish Bar

新創如何立足百年產業?建立互信是關鍵

一間小小新創如何在擁有百年歷史的漁場產業中立足?黃紋綺表示,與在地業者建立互信關係是關鍵。
「有些人誤以為定置漁業是不是快要沒落了,所以洄遊吧才來到這裡想要復興產業,其實不是的。」黃紋綺說道,洄遊吧的初衷是將一級到三級的服務帶入漁村,讓海洋保育觀念更普及、漁業發展更永續。那為什麼這些原本「過得好好的」定置漁場,要配合洄遊吧帶民眾來參觀,甚至願意出動專業漁人擔任講師、為大眾解說呢?
推教育講座、帶漁場導覽,這些對當地漁場來說都是很新穎的概念,「剛開始,有些漁場還以為我們是來騙錢的。」黃紋綺表示,與漁場建立互信關係,首先要了解漁場的作業流程,不能因為要帶導覽或講座就影響到漁場工作;再來就是好好溝通,讓漁人理解辦活動的目的及方式,而因為活動而衍生的空間承租或講師費用都必須清楚交付,避免讓人有被消費之感。
黃紋綺分享,創業初期,她花費很大的力氣與在地漁人溝通洄遊吧理念,連自己在定置漁場工作的舅舅都曾不諒解「為什麼要回來做這個?」黃紋綺咬著牙,從邀請舅舅擔任講師、舉辦免費課程開始,一步步將漁人的專業、友善環境的漁法以及永續海洋的觀念推向大眾,也逐漸影響了在地的漁人。
對多數漁人而言,漁業是「不喜歡讀書的人」才會從事的勞力密集工作,他們完全沒料到會有年輕人願意來聽漁人分享工作經驗,且數量逐漸擴增。在洄遊吧推動的漁場體驗活動中,他們感受到大眾對於漁業工作的好奇與尊重,也因此改變了對自身工作的想法,更願意進一步了解永續海洋的概念、成為與洄遊吧並肩合作的夥伴。
(洄遊吧與在地定置漁場建立互信,成為並肩合作的夥伴。來源:洄遊吧 Fish Bar)
(洄遊吧與在地定置漁場建立互信,成為並肩合作的夥伴。來源:洄遊吧 Fish Bar

「先有獲利才能永續」洄遊吧開創新商業模式,盼將影響力擴及全台

如今,洄遊吧成功地將在地的一級產業串連到三級產業,像是透過漁獲宅配服務,讓以往只將鮮魚販售給市場的漁場,開創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商業模式。此外,洄遊吧更帶動了在地獨特的觀光體驗。「有不少年輕人特地來花蓮就是為了參加我們的體驗活動,讓我覺得深受鼓勵。」
「我不敢說洄遊吧對當地居民或定置漁場產業有多大的影響,但至少有讓更多人知道,七星潭這裡除了看海、看日出,還有一個從日本殖民時代就開始、歷史悠久且對環境較友善的定置漁業。」黃紋綺感性地說:「雖然我們現在賺的錢可能還不及定置漁場的 1%,但我們開創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將在地漁場由一級產業串連至三級產業,讓一些對漁業及海洋有興趣的年輕人可以投入其中,共同透過知識傳遞與體驗活動,推廣永續海洋理念。」
自 2016 年洄遊吧成立至今,正職員工從原本的一名增加為 3 名,還有 8 名兼職夥伴協助體驗活動進行。洄遊吧更持續培訓介紹永續海洋知識的講師,團隊成員日益擴增。黃紋綺分享,目前洄遊吧的經營概況已達到損益兩平、邁向穩定成長。
對於其他欲投入地方創生的年輕人,黃紋綺再三提醒「商業模式」的重要性,「想做地方創生,一定要先想好你的商業模式。」黃紋綺表示,台灣的年輕人都很有想法與熱情,但是熱情會因為你到了不同的地方、遭遇各式各樣的問題而消磨殆盡,此時若連基本的生存都無法達成,那也別提該如何繼續生活下去了。
「一開始一定會很辛苦,不過也有很多資源可以運用。」黃紋綺提醒,創業過程中別忘記善用政府或是企業的資源。以洄遊吧為例,創業初期因參與教育部青年署「U-start 創新創業計畫」得到創業資金、也因參與了某企業的計畫,獲得專業顧問的建議,而逐步調整自身的商業模式,令洄遊吧得以一步步發展至今。
未來,洄遊吧盼能將影響力擴大,讓永續海洋的理念在台灣遍地開花。「台灣是海島國家,有很多的漁村,我們希望,洄遊吧成功的模式可以作為經驗的轉植,讓各地的年輕人都可以複製,這樣才能擴散更廣、影響更多人。」
核稿編輯:郭潔鈴 策展夥伴:鴻海教育基金會、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
(此專題由社企流與鴻海教育基金會、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共同企劃、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社企流 iLab 孵化器徵件中!】
在你的創革路上,iLab 從 0 到 100 陪伴創業者錨定方向、穩健前進,掌握社會創新創業必備技能與思維!
只要你正致力於改善某個社會議題、透過商業創造影響力,無論你正在驗證點子或商業模式、測試市場與產品服務、或已邁入穩定營運階段,在 iLab 孵化器,你都能找到對應的專業服務與資源,以及 100+ 與你志同道合的創業團隊社群!
+了解更多 iLab 孵化器:https://pse.is/J7W6X +立即申請:https://pse.is/3aj4um +徵件截止日:2021 年 1 月 31 日 23:59 +還是不清楚?來和 iLab 聊聊吧 >>> https://pse.is/QKEN5

文章標籤

  • 明日農村:農村創生指南針

    明日農村:農村創生指南針

    面對高齡化和少子化夾擊,加上人口嚴重流失,明日農村究竟會成為杳無人跡的荒涼之地,還是欣欣向榮的安居之地呢?鴻海教育基金會、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與社企流攜手推出「明日農村:農村創生指南針」倡議,透過專題、論壇與農村創生串聯地圖,與你一同尋找農村明日的答案!
    >>>即刻掌握農村創生指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