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Andre Snoopy Montenegro/Southern CrossPhoto Credit: Andre Snoopy Montenegro/Southern Cross
環境資訊中心/姜唯(2019 年 1 月 8 日)
一項新研究發現,在菲律賓,漁民轉行的企業家提供了保護瀕危鯨鯊的資金,幫助其沿海社區脫離貧困,形成與生態互惠的成功模式。
「Oslob」村 58 名努力養家糊口的漁民,2011 年成立了一家社區型潛水公司,主打鯨鯊旅遊,此後當地成為與鯨鯊共游的國際知名潛點,頭 5 年吸引了超過 7 萬 5 千名遊客,門票銷售額達 1840 萬美元(約新台幣 5 億 6700 萬元)。

與鯨鯊共游爭議仍在 但明顯改善人與自然環境

在這裡,前漁民帶遊客上船賞鯨鯊、與鯨鯊一起游泳和潛水,這些活動並非沒有爭議。但現在科學家認為,這獨特的商業模式改善了社區的糧食安全、醫療保健和教育,同時也改善了違法盜獵鯨鯊的問題。
研究人員分析「Oslob Whale Sharks」(OWS),這間由 177 名前漁民與當地政府合作經營的企業,如何影響當地生計和環境,將結果發表在《海洋與海岸管理》期刊。
澳洲南十字星大學(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海洋科學家洛威(Judi Lowe)與菲律賓漁業水產資源局的特哈達(Johann Tejada)共同主持這項研究。

沒有魚了有鯨鯊 捨破壞性漁法 小漁村邁向轉型

洛威說,宿霧省 Oslob 是全菲律賓,甚至是全世界最貧瘠的漁場。在 OWS 創建之前,許多漁民難以餵飽或教育下一代,許多人甚至在颱風中失去了用棕櫚葉編織成的家。
OWS 的其中一位主管、之前也是漁民的胡慕阿德(Jesson Jumuad)說:「捕魚時,我們每天的收入只有 1.4 美元,海流強勁的時候連一毛都沒有,有時一天一條魚都賣不出去。但現在我可以每天給家人豐富 3 餐,我蓋了一棟磚房,買了一輛摩托車,可以送女兒上學。」
由於多年來過度捕撈和破壞珊瑚礁,當地一直有糧食供給的問題。洛威說,在 1950 年代到 1980 年代間,Oslob 採用「muro ami」這種破壞性的捕魚法,由當地精英管理的船隊雇用兒童奴隸來捕魚。
30 多艘每艘載著約 350 名船員的船停在不同地點,讓孩子們一起下潛形成人牆。他們用繩子岩石敲擊珊瑚礁,把魚趕入漁網。
「這種漁法摧毀了珊瑚礁,導致魚類資源減少,加劇了 Oslob 漁業社區的貧困,」洛威說。
儘管貧困,但 Oslob 漁民與該地區其他村落不同,他們從未獵殺過鯨鯊。他們與這種能長到 12 公尺長的濾食動物有好幾個世代的連結,當鯨鯊碰到漁民釣魚的獨木舟,漁民會用一把磷蝦將鯨鯊引離漁網。

嚴格控管的鯨鯊旅遊業 收入留在社區

2011 年,一位遊客付錢請漁民畫下岸邊的鯨鯊,想知道鯨鯊真正的外觀,靠鯨鯊賺錢的想法於焉誕生。
現在,當地漁民每年 364 天早上 6 點開工,帶領遊客賞鯨鯊、浮潛或潛水。餵食受到嚴格控管,只有最優秀的漁民才能成為專業餵食者,他們會在海流中以小獨木舟進行餵食。
「我們的研究發現,鯨鯊帶來的收入留在 Oslob,為社區提供生計、糧食安全、醫療保健、教育和住宅,同時保護鯨鯊和珊瑚礁生態,」洛威說。
鯨鯊旅遊利潤的 60% 屬於漁民,10% 屬於當地 Ta-awan 村,30% 則交由地方當局僱用海上巡守員,阻止盜獵和破壞性漁法。

鯨鯊效益顯著 海洋保護區資金也有著落

1998 年起菲律賓禁止捕鯨鯊,但盜獵仍然持續,鯨鯊鰭仍在黑市上交易。
除了保護鯨鯊,鯨鯊旅遊收入也資助了 Ta-awan 和 Oslob 的旅遊和社區基礎設施、衛生、教育和社會福利計劃,並管理 5 個海洋保護區。
該研究發現,雖然外商和國家精英主導的潛水旅遊可能影響地方生計利益,但 OWS 模式顯示,社區潛水旅遊業可以不依賴捐款,為漁民和社群帶來巨大的報酬。此外,OWS 還成功減少 177 名漁民的捕撈活動,幫助保護海洋環境。
同一個研究團隊也與鯨鯊科學家合作,研究餵食鯨鯊的影響,研究結果將於明年初發表。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鯨鯊救了整個漁村 菲律賓 Oslob 的社區型生態旅遊
參考資料

文章標籤

  • 環保好點子,創新綠經濟

    環保好點子,創新綠經濟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是一個為環境大小事發聲的獨立媒體,不隸屬任何黨派、企業或個人​。我們相信提供真實而全面的資訊、創新且富建設性的行動方案,人們必能運用天賦的理性,展現其具體作為。我們用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媒材和媒介,為環境發聲,只為喚起更多關懷,凝聚更多力量,共同為我們下一代留住這片美麗的風景,與安身立命的家園。網址:http://e-in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