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Home Run TaiwanPhoto Credit: Home Run Taiwan
Home Run Taiwan/文:Home Run Taiwan 編輯部
在宜蘭的水田之間,有著一個為了水鳥生存而下田的年輕人,他與一般農民不同,除了每天在田野間穿梭、與農友溝通外,還必須花許多時間在田埂間紀錄野鳥的生活,並思考如何讓水鳥有個更合適的棲息地。
「他是林哲安,嚮往友善美好的大自然,一個為了水鳥付出一切的農青。」
生長於宜蘭的哲安從小時候就很喜歡大自然與鳥類,也很愛參加賞鳥活動,在他小時候某次與父母前往台南觀賞黑面琵鷺時,赫然發現哲安記住水鳥樣貌的長才,於官方尚未公佈當天蒞臨台南的候鳥前,他已經自己查好資料、記下今天來的候鳥。
但隨著年紀越長,成為環保工作者的哲安對於自己的故鄉越來越陌生,看到宜蘭的農舍一年比一年多,水田與樹木也逐漸被建設給取代。為了觀光與滿足外地人對於回歸田園的期待,水渠逐漸被填平、土壤也慢慢被水泥封固。當時在宜蘭賞鳥 13 年的哲安因此驚覺,再不行動,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故鄉將會永遠消失,和逐漸在這片土地上死亡的水鳥一樣,在蘭陽平原上消逝。

美麗的相遇成為守護新南的契機

最早讓他產生強烈的動機是因為愛上了一種住在宜蘭壯圍鄉新南農業區的鳥類「董雞」。董雞是一種十分稀有的秧雞科鳥類,當地的老農都稱牠「田董」,當時有幸看到這種有著紅色頭冠的美麗鳥類時,哲安就馬上一見鐘情,也決定要長期追蹤觀察,於是從那一次開始,只要一有空就會跑到新南村的水田旁,靜靜觀察。
也從那時慢慢發覺,原來自己觀察的小小田中裡竟然不只住著董雞,還有許多珍貴的鳥類,像是緋秧雞、灰胸秧雞、紅冠水雞;到了夏天,還會有彩鷸、花嘴鴨來到這裡繁殖,冬天甚至超過 20 隻田鷸固定在此覓食,是一塊非常珍貴的「鳥類天堂」。
(紅冠水雞藏於田董米田中。來源:新南田董米粉絲專頁)
(紅冠水雞藏於田董米田中。來源:新南田董米粉絲專頁
於是單純想著要「留住新南」的哲安開始構思友善農法的引進,並且在新南休閒農業區的主委—官老爺得知哲安的計畫以及對於鳥類的熱愛以後,決定將土地有條件交給哲安,放給他經營,打造成野鳥合適的棲息地。
下定決心的哲安雖然知道面對開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近幾年許多宜蘭的友善農業團體相對得到良好的成績以後,他越來越有勇氣,以自己於官老爺取得的土地為起點,與當地人慢慢建立關係,找到更多的夥伴用友善方式耕種,立志讓農藥和化肥不再出現在新南村的土地上。

見招拆招,突破困境

走進農地,對於原本對農業一竅不通的哲安來說,處處都是困難,雖然在農業方面有官老爺的經驗底蘊支持和農友們的分享、幫忙,但在友善環境相關的知識,哲安必須花許多額外時間、勤跑農改場詢問,或是埋首搜集資料。在過程中有太多技術上的問題,甚至連銷售的問題也在尋求各方銷售專家或行銷面的專業知識諮詢,但是自始至終哲安都以「見招拆招」的方式面對各種挑戰,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困難能真正讓他退卻,而這仰賴於自己家人與當地居民的支持,讓他始終沒有後顧之憂,身後總有想要一起努力的夥伴。
除此之外,哲安在初期也曾遇到「鄰田」的問題,當他們開始執行友善農法,不使用農藥、化肥之後,隔壁的田依然在做「慣習農法」,但是沒想到在夥伴農友阿農伯在認真說服和教學以後,隔壁的農民也加入了田董米的友善環境行列。
(阿農伯與林哲安討論該如何改善下回的種稻方式。來源:Home Run Taiwan)
(阿農伯與林哲安討論該如何改善下回的種稻方式。來源:Home Run Taiwan
哲安在開始和當地農民溝通以後發現,當地的農民其實都很了解友善農地的重要,也曉得友善耕種的栽種方法,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契機或是火花讓他們開始這麼做。所以在哲安向他們確定能夠以「保價收購」用比較高額的費用收購作物以後,農民其實很願意選擇更環保的方式進行耕種。
再加上,當農民看見許多愛鳥人士聞名不斷前來參訪農田並且大讚此地時,難掩內心的雀躍。很快地,當第一個農民願意將他的兩甲地與哲安配合以後,田董米就在這一個小地方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全村的農民都知道有一個能夠對於大自然更善良的方式進行耕種,所以很快就被大家認同,也慢慢的種植面積累積到現在的 6 甲地。

人的田,也是水鳥的田

(林哲安除了與農民協調、營運田董米品牌之外,也親自下田。來源:林哲安)
(林哲安除了與農民協調、營運田董米品牌之外,也親自下田。來源:林哲安
到現在的階段,除了持續推廣田董米,增加支持的消費者外,哲安也開始將更多心力投入棲地營造,試著增加一些灌木讓水鳥可以休息躲藏、做水位管理提供更適合鳥生活的環境、使用鳥也愛吃的米糠當作肥料,而到了今年春天,因為這些努力真的增加了非常多的水鳥,讓哲安與其他農民得到了許多成就與喜悅,即便數據未顯示水鳥能為農田帶來更多的產量,但哲安和農民們很明白,只要讓稻田回歸到大自然該有的生長樣貌,人、水鳥與環境的和平共處,是賞心悅目且受人喜愛。
當然,環境之外還有其他環境,所以當土地越來越大以後,需要改變的環境也越大。也因此哲安的工作只會越來越多,但他並不會因此感到疲憊,因為在這片水田裡面,美麗的事物永遠會在田埂間一邊漫步覓食,一邊告訴他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本文獲「Home Run Taiwan」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從望遠鏡到鋤頭,扛起一片有稻香鳥鳴的田——新南田董米 林哲安,了解更多環境、公益、運動議題請至 Home Run Taiwan 瀏覽。
2018 年社企流 iLab 年度成果發表小論壇,我們定義為「給下一個社企夢想家的備忘錄」,期望這場真實、有笑有淚的備忘錄,可以帶給不同領域的創新者一些啟發。點此報名參與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