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rawpixel.com (CC BY CC0 License)Photo Credit: rawpixel.com (CC BY CC0 License)
失敗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兩個人,兩段創業歷程,用逆向思維迎接失敗,讓過去的經歷成為「砍掉重練」的契機。
文:社企流

到沒有人的地方打樁

2006 年,張正在立報總編輯成露茜支持下,投入四方報越南文版的製作。沒多久的時間,四方報順利地推廣到越南配偶、移工族群,「我身上都會帶著四方報,每當看到外籍移工、配偶,就會順手送他們一份,很多人收到的當下滿是驚喜,甚至流下感動的淚水。」張正驕傲地說著當時四方報受歡迎的盛況,而四方報精準的閱讀客群,更為組織帶來企業廣告投放,讓團隊得以穩定營運下去。
(越、泰、印、菲、柬五國語言版本的《四方報》。來源:四方報)
(越、泰、印、菲、柬五國語言版本的《四方報》。來源:四方報)
時空轉換到 2012 年,郭哲佑與一群同學、社會人士以及教授組成「17 support 社企一起幫」,以協會的型態開始推動社企公益商品的電子商務平台。一群年輕人充滿無限創意,推出全台第一個以社福商品為主題的中元禮品箱,一檔的社福商品組合就衝出了近 50 萬的營收,一炮打響這群年輕人的名號。

實踐理想的路,不只有一條

2010 年四方報擴展成為 5 國語言版本的報紙,但好景不長,當時智慧型手機開始盛行,在人手一機的情況下,手機逐漸取代報紙成為外籍移工、配偶對外溝通的媒介,他們不再需要透過投稿四方報來發聲,Facebook 等社群平台成為更好的媒介。於是,身為四方報總編輯的張正萌生了退意,認為自己已到功成身退的時候。
另一邊,郭哲佑的創業之路同樣出現轉折。在中元箱這個充滿話題性的專案之後,他察覺到儘管賺到了知名度、拿到政府補助,但現實是組織營收未有持續性的成長;團隊經驗不足、沒人擁有電商專業是致命傷,而禍不單行,幾位夥伴也因為個人生涯規畫而相繼離開團隊。組織持續處於混沌狀態,為了賭一次翻身機會,郭哲佑嘗試與大企業合作推出聯名商品,便向團隊大膽提議藉機把社團法人公司化,沒有多久的時間,團隊高層找來外部投資人增資,17 support 正式轉型為公司。然而,此時的郭哲佑卻因為組織的人事重整,必須離開投注許多心血的團隊。 不同的時空、不同的領域,卻同樣離開起初創業心血的兩個人,該往哪兒走? 離職後的張正並沒有閒著,他發現長久以來電視媒體對於外籍勞工、配偶議題鮮有著墨,就像是過去美國社會裡黑人當不了主角,台灣也面臨同樣的狀況,但若主流媒體始終未把他們放在思考範圍裡,那麼新移民平權運動更是難以推行。於是「唱四方」節目誕生,邀請外籍配偶在電視上分享才藝,終極目的是潛移默化地鬆動大眾對於新移民的刻板印象,利用大眾媒體促進群眾思辨與討論,可惜最終仍因資金短缺、沒有創造足夠曝光,成了不敵現實的計畫。 至於離開 17 support 後的郭哲佑,則在一次採訪中認識了獸醫師龔建嘉,閒聊下才知道阿嘉正在籌備群眾募資,打算創立一個叫「鮮乳坊」的社會企業,改造台灣的酪農產業,提供無成分調整的高品質鮮乳,但卻不知道要如何湊足資源。郭哲佑當時沒想太多,單純認同阿嘉的理念,就熱心地分享過去累積的人脈資源,帶著這位獸醫師到處去串物流、金流,尋求合作機會,陰錯陽差下成為鮮乳坊募資的大力推手,進而被邀請加入團隊,成為鮮乳坊的共同創辦人。

走過的路,都是隱藏的祝福

張正就像不死火鳥般,在唱四方後,又陸續推動了「外婆橋」以及「移民工文學獎」。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得獎者的一句:「閱讀讓我感到自由」,觸動張正,為了滿足異鄉人對於閱讀的熱情與渴望,繼而創辦「燦爛時光東南亞獨立書店」。 這家獨立書店很特別,發起一人一書活動,邀請至東南亞旅行的台灣人成為「帶書者Carrier」,一人攜帶一本東南亞語言書籍回台灣,在台灣各個角落設置據點,免費提供台灣的移工、外籍配偶閱讀。燦爛時光不僅為東南亞移工、外配爭取閱讀的權利,更提供台灣人一個理解東南亞文化、語言的平台,透過各式講座分享、語言課程拉近台灣人與新移民之間的距離。這一次的嘗試,張正顯得游刃有餘,或許是一路累積經驗值的加持,成功打破「獨立書店活不下去」的江湖迷思,影響力似乎也散佈地更遠了。 回顧張正一路走來,每個里程碑的告別與轉身,都宛若雲淡風輕,他說:「在我的價值觀裡,幾乎否定了成功與失敗的二元定義,那些被認定是失敗的,可能只是設錯了KPI(績效指標),當面臨跌跤、停滯的時候,我們僅需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或是想得不周全,而不是一味地認為失敗了。要記得我們曾那麼努力地打過美好的一仗!」
(在唱四方後,張正又陸續推動了「外婆橋」以及「移民工文學獎」,並創辦「燦爛時光東南亞獨立書店」。來源:張正)
(在唱四方後,張正又陸續推動了「外婆橋」以及「移民工文學獎」,並創辦「燦爛時光東南亞獨立書店」。來源:張正)
而鮮乳坊的初登場,在郭哲佑的加持下,顯得擲地有聲。短短兩個月募資,就創下 600 萬的好成績,成功串起廣大消費者的行動支持。郭哲佑事後分析:「我們很幸運,鮮乳坊計畫上線時,正好是民眾對食安議題義憤填膺的時刻,鮮乳坊提供了一個簡便、無痛的解方來滿足大環境的需求,同時,銷售策略選擇顛覆傳統的「非典型通路」,拋棄傳統通路層層削弱的利益分配模式,一方面得以提供酪農高於市場行情 10% 至 15% 的收購價,另一方面也讓消費者可以在住家周邊的文具店、咖啡店買到鮮乳坊的乳品,明確區隔出鮮乳坊與主流鮮乳品牌的定位。」 鮮乳坊創業初期的資源、合作機會,源於 17 support 時期郭哲佑到處征戰累積的 500 張名片,如今 30 人的團隊裡,許多夥伴都是他在 17 support 時期合作過的優秀人才,有設計師、網站工程師、電商專家等,使得鮮乳坊成為武林好手聚集地。由於當初的磨礪,郭哲佑得以知道什麼地雷不要踩,什麼樣的決策才是對組織長期發展的良藥,讓鮮乳坊在草創初期就站穩市場。 17 support 的經驗除了帶來資源上的優勢,也為郭哲佑帶來心性上的提升,他坦承當年的自己主觀意識很強,常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跌過跤、吃過虧,使他學會成熟處理夥伴間的應對進退,加上兩位共同創辦人的各司其職,鮮乳坊形成穩固鐵三角,得以闊步前行。
(鮮乳坊創辦人。來源:鮮乳坊)
(鮮乳坊創辦人。來源:鮮乳坊)
曾經跌落谷底所獲得的學習,都成為催化張正與郭哲佑影響力開枝散葉的養份,就像聖經上一句經文所述:「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類似張正與郭哲佑的故事,社企流已看過無數回,而這些失敗與轉型的寶貴經驗,也再三讓我們確信:失敗只是一個狀態、一個中繼站,只要繼續踏實走去,那些片段與累積,都將轉化成對未來的祝福。 
如果99%的社企創業都會失敗, 那要如何在跌跤的過程中汲取經驗和養分, 重新面對創業的崎嶇之路?
創業第五堂課告訴你:
  • 其實,99%的社企創業都會失敗
  • 勿把社企當慈善
  • 社會企業不是唯一解方
  • 成也團隊,敗也團隊
  • 失敗了,還能砍掉重練
社企流採訪多間「曾經失敗過」卻「不曾放棄過」的創業者,記錄他們在泥濘裡打鬥的狼狽故事,盼望成就後進者的開花結果。更多精彩內容都在《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課》
對於社企流新書想了解更多嗎?《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全台巡迴新書分享會開跑囉,歡迎來找我們!
時間:8/5(六)14:00-15:30 地點:台鋁書店 MLD Reading Forum(高雄市前鎮區忠勤路8號) 主講人:陳玟成(社企流共同創辦人暨總經理)    時間:8/5(六)19:30-21:00 地點:金石堂台中店(台中秀泰廣場站前店S2館2樓) 主講人:陳玟成(社企流共同創辦人暨總經理)   時間:8/12(六)14:30-16:00 地點:誠品松菸店 3F Forum (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 主講人:林以涵(社企流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核稿編輯:金靖恩

文章標籤

  •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由社企流編輯搜羅整理台灣社會創新、永續相關的即時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