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馬麗芬Photo Credit: 馬麗芬
文:顏湘霖 企業界出身,因著一次對生命的反思,馬麗芬義無反顧跳入災區協助居民重建。布工房與茶坊,兩個看似平行線的產業,交織成馬麗芬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捩點。
(馬麗芬長年參與社會企業,累積許多第一線的觀察。來源:馬麗芬)
(馬麗芬長年參與社會企業,累積許多第一線的觀察。來源:馬麗芬)

水到渠成,成立仙鹿巷壹號布工房

在921大地震災後救援之後,人心急須被安頓,產業重建是第一步。當時的勞委會(現為勞動部)推動「以工代賑」,以最低薪資鼓勵就業,然而因為災區產業仍處於蕭條階段,只能衍伸出許多治標不治本的工作,如:掃水溝,但水溝只有一條,短短幾公里,能帶來多少就業機會? 921災後,馬麗芬在因緣際會下留在災區,並邀請主婦聯盟引進師資進到中寮鄉,期待能讓在地婦女習得一技之長,像是開辦廢油回收再利用的手工皂課、運用中寮鄉特產的烘培課、拼布課程,或是生態導覽課程等等。 剛好馬麗芬的前東家是進口國外寢具的企業,在得知馬麗芬在中寮鄉的重建計畫後,默默寄了許多寢具用剩的「下腳料」,直到中寮鄉婦女選擇布工房作為在地產業重建的主題後,才發現此時倉庫裡已堆滿了可以運用的各式布料。 馬麗芬表示,布工房的展開其實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所促成,當時政府承諾只要布工房願意提案,公部門願意負擔前幾年的人事費用,加上又有前東家的布料支援,「這些因素點醒我,既然我從頭到尾都不需要掏出一毛錢,就可以讓10個家庭有溫飽的機會,那麼又有什麼理由不做?」 於是,在與921重建基金會申請了8台縫紉機後,馬麗芬帶著10個中寮鄉婦女揭開「仙鹿巷壹號布工房」的序幕。
「我的價值觀是『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在布工房啟動之初,我就在社區召開說明會,明訂提撥10%的營收回饋給社區,因為既然布工房的一切是取之於台灣社會,我們就應該回饋於社會。」
在馬麗芬的帶領下,一群中寮鄉媽媽一針一線縫起布娃娃,配合設計師王郁寧的設計草圖,幾年下來逐漸站穩腳步,吸引收藏家購買仙鹿巷壹號布工房的作品,更曾上架到誠品書店與國際品牌相抗衡。 2007年,馬麗芬覺得是時候將布工房的主導權還給中寮鄉的媽媽們,並承諾在離開之前,會從旁協助日常運營,直至他們逐步習慣管理經營實務、找到下一任領導者。然而,最終卻因為沒有任何媽媽願意接下營運的艱鉅任務,使得經營6年的鹿巷壹號布工房宣告結束。(同場加映:「讓難民在異鄉編織一個安穩的家」:IKEA將僱用逾百名敘利亞難民,打造手工織品

與茶相遇,投入清水茶坊

在離開仙鹿巷壹號布工房後,馬麗芬回到企業界,又經歷幾年的職涯轉換,但就像是上帝早已定好的奇妙旅程,不知不覺將馬麗芬導向了茶領域,也讓她再度與當年921災後重建的戰友們連繫上。 「那時的公司原本是製作機械母床的企業,沒想到老闆竟要開闢新產業,轉型賣茶,當時我認為,既然都要給別人賺錢了,不如就把訂單留給當年一同在南投打拼的『清水茶坊』吧!」馬麗芬說。 再度連繫上當年戰友的馬麗芬,也因為這個機會,被當時清水茶坊的董事會延攬入團隊成為執行長,期待她能帶入業界經驗,為當時財務狀況吃緊的清水茶坊帶來改造的契機。 馬麗芬表示:「接下清水茶坊執行長一職,我才發現公司帳面已負債1千多萬,夥伴薪水也積欠多時,比我想像中的情況還艱鉅。」 她觀察到清水茶坊當時主打包裝精美的比賽茶,早已無法滿足市場上對多元產品的需求,於是著手展開一系列的改造,除了開發多元品項外,更從頭改變錯誤的成本結構,甚至申請勞動部培力計畫,引入額外資金來爭取持續發展的空間。儘管這些努力為組織帶來營業額的提升,卻仍不敵市場競爭,無法轉虧為盈。
(老人食堂為長輩提供送餐服務。來源:馬麗芬)
(老人食堂為長輩提供送餐服務。來源:馬麗芬)
馬麗芬最終選擇於2016年關閉清水茶坊,並將心頭上的重責大任「老人食堂」所服務的老人家,轉介至附近的社福機構,使其繼續享有送餐服務。(你可能會喜歡:南機場的「翻轉老爹」方荷生:在地深耕18年,用設計師的思維重造舊社區

轉身,再戰壹號糧倉商號

然而親手拉下清水茶坊鐵門的馬麗芬,並沒有就此停下來,她承接清水茶坊的理念,接著成立「壹號糧倉商號」,希望成立一個友善小農的平台,媒合這世代的好食材。 馬麗芬表示:「像是我家產的龍眼乾就只能是龍眼乾,但若與白甘蔗小農所產出糖結合,透過有效包裝、再製,就能將生產者的心意傳遞給消費者,更能成為有價值、特色的商品。」 除此之外,把好的價值、工作態度保存下來,也是壹號糧倉商號的使命,他們期待支持更多願意花力氣去實踐友善環境、友善動物理想的農友們。 「前陣子,我的夥伴在壹號糧倉臉書上發佈了一個長滿雜草的茶園,大家都說為什麼你們家合作的茶園草長得比茶還高,」馬麗芬笑著說,「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教育,告訴大家其實台灣還有很多努力經營友善茶園的茶農們,努力用不影響生態的方式來種植,而大眾的購買就是支持他們延續好的價值與工作態度的最佳鼓勵。」 壹號糧倉商號,這個未滿1歲的組織,已經開始走起屬於自己的路,路途中有考驗更少不了競爭,但相信馬麗芬的強烈使命感,將成為支持組織前進的穩固力量。
核稿編輯:金靖恩
【明日亞洲 - 2018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 】 邀你為亞洲提出解方!
今日亞洲,正共同面臨許多未解之題,明日亞洲,如何用社會創新翻轉難題?
聚焦 4 大主題(食農、銀髮、弱勢就業、環保綠能),安排 2 場主題演講、4 場電影欣賞、9 場大師工作坊、16 場平行論壇,邀請 15 國、超過 30 位國際講者共襄盛舉,希望與您一同參與,為明日的亞洲尋找改變的契機。
 

文章標籤

  • 社企流五週年論壇:「為明日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課」

    社企流五週年論壇:「為明日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課」

    社會創業,不只是一個人的事。
    形塑我們世代回應社會問題的答案, 需要「創業者的堅持、支持者的響應、消費者的參與」; 為明日開路,就從你我腳下開始。 ​ 社企流五週年論壇,將過去5年的觀察化為「社會企業的 10 堂課」, 呈現給關心並致力改善社會議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