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若水國際Photo Credit: 若水國際
2021 年亞洲權威性人資雜誌《HR Asia》公布得獎結果,若水國際是全台第一家獲獎的社會企業!從眾多台灣企業中脫穎而出,獲得「亞洲最佳企業雇主」、「We Care 最佳關懷員工」雙料獎項,成功背後的秘訣,來自於用心經營的企業文化。

整理:社企流編輯室
2021 年 HR Asia 一共 292 家台灣企業參賽、22500 名員工響應評分問卷調查。若水國際是獲獎企業中唯一的社會企業,首次參賽就同時拿到「亞洲最佳企業雇主」,以及只有 10 家獲獎的「We Care 最佳關懷員工」雙料獎。
這場國際級人資競賽以員工問卷調查作為評分標準,分為 3 項:「Core(組織文化)、Self(員工自身感受/體驗)、Group(團隊合作溝通)」,而若水在這 3 項的平均分數全都高於相同產業近 30%,讓 HR Asia 評審委員感到驚艷。
每個大主題項下,會再問 5 到 15 個子題,像在 Core 項目中的「同仁無論資歷、職位都能很清楚知道公司的價值觀,並能開放性地討論」,若水得到 4.91(滿分 5 分)。
Self 和 Group 項目則是在「工作環境有被妥善設計」和「鼓勵員工表達反對意見或不同想法」的面向表現最佳。
若水團隊分享得獎的秘訣,其實來自每一位 FLOWer(若水人)共同形塑出的「高度心理安全感」企業文化。

從 Day 1 開始,營造「高度心理安全感」的企業文化

「我們在做的其實是一種價值創造:創造一種沒有人想過的工作」,若水執行長陳潔如說。
從創業的 Day 1 起,若水的初心就是「Tech for Good」,想用科技和工作 empower 人才,為身障就業開創新職種。不只是設計友善的辦公環境,培力身障者成為專業工作者,也希望能夠組建一個多元共融的工作團隊。若水的人才組成比一般企業更多元,不只有商管、工程等背景的人才,還有社心、職能治療背景,以及近半數身障員工。
(來自不同背景的若水團隊成員。來源:若水國際)
(來自不同背景的若水團隊成員。來源:若水國際
照理說,這樣的團隊應該會很難管理?
若水人資經理張雯婷表示,「管理多元背景的團隊是個很大挑戰。但我們透過組織及活動設計,營造『高度心理安全感』的企業文化:一個不用被恐懼驅動,彼此尊重的工作環境,我們相信,只要把限制降低,人的潛力就會發揮到最大。」
為此,若水在組織設計上做了許多創新,希望將多元共融的影響力從個體擴大至整個團體。不只設立基本的一對一心理諮商師時段,更能夠透過系統化的方式,將心理學的概念融入在內部活動設計,充分放大員工支持系統的效應。
從願景工作坊、認識及同理多元障別課程、心理諮商師帶領的早餐會,以及日常開會、溝通的機制,都是為了讓夥伴們從個人到團隊,養成自我覺察與同理心、良性溝通,進而建立信任感。
例如每個月早餐會,心理諮商師都會構思不同的職場主題,像是「專案溝通」、「疫情下的工作心態變化」等等,透過繪畫、牌卡等方式,引導跨部門的若水夥伴們彼此交流,在討論的過程中換位思考,看見不同的觀點。
(心理諮商師早餐會。來源:若水國際)
(心理諮商師早餐會。來源:若水國際
在若水的辦公區貼著一張溝通守則,寫著「講話直白但不白目」、「尊重」等大字,從執行長、HR、部門主管到小組 leader 開始做起,透過每次互動中讓夥伴感受到足夠的心理安全感,進而敢說出真實的想法,讓企業文化像水一樣,一點一滴的融入每天工作日常。
初入職場的身障者和一群資深業界同事開會,不會因為自己比較沒有工作經驗,而不敢表達或提問。團隊遇到失敗或挑戰,第一時間不是批判或究責,而是探討「這次失敗帶給我們的價值是什麼?」,然後快速修正作法。
張雯婷說,「這些設計,當初純粹是因為若水的員工背景多元而做的,沒想到隔了幾年,竟意外看到 Google 也在倡導相同概念。」
Google 曾經調查超過 180 個內部團隊,發現一個團隊要成功,最重要因素不是專業經驗豐富,而是具備高度心理安全感。如果團隊成員們彼此有更多的安全感,他們更容易向彼此承認自己的錯誤,即時改正。也因為更容易接納不同夥伴的思想,因此創造出更大的收益。
(Google 調查成功團隊的 5 大指標。來源:re:Work)
(Google 調查成功團隊的 5 大指標。來源:re:Work

用心設計 HRBP 系統,發揮人的價值

不只建立商業模式、塑造企業文化,為了讓形形色色的夥伴在發揮自身專業的同時,能夠有團隊向心力和共同目標,若水費了許多苦心在設計人才的選、訓、用、留制度,以「發揮人的價值和團隊綜效」作為人資的核心。
在若水,HR 是各個事業部的策略夥伴(Human Resources Business Partner),不附屬在事業部底下聽命行事或互相競爭的關係,而是事業部主管緊密協作,直接影響公司的人才發展策略。
HR 的座位就安排在事業部裡面,除了協助事業部日常的 team building,舉辦大大小小的專業工作坊、共融活動,也會和事業部主管一起面試,討論人才招募條件以及進入公司後的職涯發展,甚至討論怎麼設計教育訓練、重新規劃工作流程,才真正對一線成員的工作實務有幫助。
例如,BIM(建築資訊建模)職業訓練,就是 HR 和 BIM 事業部為了初入職場的身障者,能和團隊順利銜接而用心設計的。
如此大費周章,是因為若水希望身障者在職訓結束後,不只是拿到形式上的認證,而是真的具備業界競爭力。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若水在過程中嘗試了許多次,把原本很困難、只有內行人懂的建模工作,拆解成一個個小步驟,讓初學者能快速上手。HR 也在職訓過程中,進場協助身障者墊起基本的工作心態與觀念,讓大家受訓合格後直接無痛接軌,甚至在必要時,提供科技輔具等輔助。

幫助員工發光,每個人都能成為未來的改變者

若水在建立企業文化,設計組織架構的過程中,其實正在發揮社會影響力:讓原本不被認定為勞動力的這群身障者,可以進入職場,發揮工作的價值並提高自我認同。
而這些改變不只發生在身障工作者身上,對於一般員工也是。
張雯婷表示,在若水工作之所以可以持續保有熱情,是因為自己正在實踐用人資專業 empower 工作者,幫助人才發揮價值。「這也是我在若水工作的動力之一:親眼看見工作帶給人的改變。」
「當然,我們離完成 Tech for Good 的願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努力,也總是在不完美中不斷修正、調整。有時候我看著團隊夥伴面對工作上的挑戰與挫折,克服阻礙後成長,發現自己不只是幫助員工的角色,更是被大家 empower 的那個人。」張雯婷分享。
若水正在努力實踐改變,讓來自不同背景的每一位員工能夠共融共好,做彼此的策略夥伴,甚至成為改變下一個世代的 Changemaker。

從小吃店主打永續食材、大企業發布永續策略,到聯合國制定永續發展目標。全世界都在談永續,但它究竟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10 分鐘測測看你的永續素養等級,還能免費兌換多項好禮! >>> 前往測驗

文章標籤

  •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由社企流編輯搜羅整理台灣社會創新、永續相關的即時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