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gacabo] (CC BY-SA 2.0)Photo Credit: [gacabo] (CC BY-SA 2.0)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陳智華(2015年10月13日)
教育部近期盤點221個外語系,希望把外語系功能加以區分。有學者強烈建議,英語已是全民都要會的外語,因此建議外語人才培養必須採取「專業+英語+東南亞語(少語種)」的方向。且擴大英語系教授功能,讓各科系學生能開口講英語。
而為了積極讓專才開口說英語,過去不少大學把英語檢定當畢業門檻。但更進一步,有10所大學包括台中科大、逢甲、亞洲大學等,直接把英語檢定計入學期成績。如占期末考成績10%到50%不等。
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說,長期追蹤畢業生就業情況,不管畢業1年、3年或5年學生,都反映大學期間希望可以加強外語能力。因此今年起,大一學生除了要考英文檢定,大三英文還是必修課,學專業職場英文,準備就業。
「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都簽署了」,李秉乾說,以後的畢業生要打「亞洲盃」,人才移動力變成就業必要配備,每個大學都會戰戰兢兢面對,不管是英語或東南亞語都很重要。
假如英語不再是外語系專利,外語系轉型該怎麼轉?日前部分學者向教育部建言,可增加東南亞語系來加強國家競爭力,但引發外語系學者質疑。
台北市立大學東協僑務研究中心主任張于忻表示,東協崛起,且國內有許多東南亞移工,但社會對東南亞語種的認識遠低於歐美語種,且東南亞語被忽視很久。如果要將英語系轉型為東南亞語系,有很多待解決問題,比如英語系師資何去何從?而東南亞語系的師資從哪來?
他認為,政府也應對東南亞語種就業市場進行分析,不會造成人才供過於求,不是1、2年可完成。他建議東南亞學系成立很有必要,但除學習語言,也要注重東南亞政治、經濟、教育、文化、風俗的理解,以政策分析、教育研究及工商服務為主軸。
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認為,外語系轉型不代表消滅英語系師資,反而這些老師會很忙,因為必須協助各科系的學生,如餐飲系、電機系,畫動畫的學生英語,而想抓住南進機會的學生除了英語力,更要學會一種東南亞語,加強競爭力。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