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邦查農場Photo Credit: 邦查農場
聯合報/記者董俞佳(2016年02月16日)
阿美族自稱「吃草的民族」,但隨著時代變遷,不僅阿美族野菜飲食文化漸失,連不少野菜也因氣候或噴灑除草劑而消失。在公部門、原住民努力下,這兩年阿美族野菜大復興,陸續有族人投入保種、契作。野菜更漸受一般消費者喜愛,農委會花蓮農改場還將出版首本野菜家常料理書。
小朋友也學會認識野菜、品嘗野菜原味。 圖:春日國小提供
原住民農業研究室研究員林泰佑表示,阿美族人親近自然,幾乎只要是綠色植物就會吃吃看,但隨著新生代原住民移居城市,採集知識無法傳承,許多年輕人不識野菜,也不會採。
所幸近年有不少阿美族人投入野菜保種傳承工作,例如花蓮邦查農場負責人蘇秀蓮等人,向部落耆老訪查野菜種類、學習採集與料理方式。蘇秀蓮表示,已規畫四分地從事野菜保種,要留住阿美族的野菜文化。
阿美族的野菜以山蘇最受喜愛,花蓮農改場副場長范美玲表示,山蘇原本是長在樹下的蕨類,目前已有數百公頃的種植面積,不僅供應當地山產店,也載送到北部販賣。
除了山蘇、過貓等為人熟知的野菜,番杏、土人參、赤道櫻草等也漸受歡迎,不少阿美族人因而從過去採野菜轉為種野菜。林泰佑說,不少阿美族農民周末會帶著種植的野菜到台北市場販售,頗受歡迎,每趟營收可達數千元。
野菜復興又以葛鬱金的種植最成功。花蓮織羅部落的農民黃偉峰表示,早年只要有人發燒、拉肚子,就會喝葛鬱金緩解症狀。目前農民與廠商契作,葛鬱金成為麥芽糖天然成分,是當地具規模的產業。
另外,花改場預計今年推出野菜料理書,范美玲表示,書中預計介紹十多種野菜食譜,如山蘇、過貓、赤道櫻草、土人參等等,讓消費者在家就能做出好吃的野菜料理。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工業化時代後,大量的碳排放和垃圾,讓人類所處的環境和生態岌岌可危。透過「永續能源」、「循環經濟」、「減塑消費」,我們尋找與地球永續共存的創新模式。
環保綠能 議題的最佳解方,都在【明日亞洲 - 2018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超級早鳥 33 折優惠即日起至 3/20 截止,點這裡購票去!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