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COP26 (CC BY-NC-ND 2.0)Photo Credit: COP26 (CC BY-NC-ND 2.0)

社企流/編譯:黃維萱
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於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2 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吸引不少政界領袖、商界代表、倡議者、公民團體以及媒體前往與會。
COP 全名為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意指「締約國會議」。所謂締約國,是指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簡稱 UNFCCC)」的國家。COP 每年會召集締約國共同商討氣候變遷的應對措施。大家耳熟能詳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便是在前幾屆的 COP 中協議的成果。
在 2015 年通過的《巴黎協定》中,各國承諾將地球升溫幅度控制在與前工業時代相比 2°C 以內,時隔 5 年,因疫情而延期一年舉辦的 COP26,被視為是《巴黎協定》簽署國在氣候行動上的重要檢核點,因而備受各界矚目。
過去的一週,與會者針對氣候變遷進行談判,目前已達成多項決議。然而,不少人仍多採取遲疑態度,盼能見到領袖以及企業單位守住承諾、採取行動。以下為第一週的重要協議與承諾:

一、2030 年停止砍伐森林

11 月 2 日,超過百位國家領導人承諾在 2030 年終止砍伐森林。重要簽署國家包含巴西、加拿大、中國、印尼、剛果、俄羅斯、英國和美國等。簽署國的森林面積加總起來約佔全球 85%。這項決議包含維護森林、在農村社區發展永續農業以及重申對原住民和當地社區的財政承諾。

二、金融界投入 130 萬億美元融資發展淨零

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GFANZ) 45 個地區共 450 多個的金融機構成員已承諾,將會提供超 130 萬億美元的私人資本,目標在 2050 年將全球達成淨零。這項承諾來自銀行、投資者、 證券交易所和其他各種金融公司。
但 GRANZ 遭到了激進主義者和非營利組織的懷疑,他們指出 GFANZ 下的子聯盟自《巴黎協議》以來,仍然為化石燃料的開發提供資金。環保人士兼牛津大學的牛津永續金融集團創始董事 Ben Caldecott 表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承諾才能使改變發生,而我們必須堅定專注在金融機構做出承諾的質量而不僅是數量上。」

三、全球甲烷承諾

超過百餘國承諾,將於 2030 年減少 30% 的甲烷排放量(以 2020 年為基準)。目前全球甲烷排放量最高的 30 個國家中,有超過半數參與這項協議,包含南韓、加拿大及巴西。目前參與這項承諾的國家,甲烷排放量總和佔全球的 1/2 。然而,部分畜牧業大國如澳洲、印度、中國和俄羅斯,並未在簽署的名單上。科學家預估,若這項承諾在 2030 年達成,全球氣溫將會在 2040 年減少 0.3°C。

四、企業巨擘的投入:貝佐斯支持糧食系統發展、比爾蓋茲金援小農創新耕種技術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於 11 月 2 日宣布了一項 20 億美元的承諾,將用於恢復自然環境和改善糧食系統。比爾蓋茲成立的「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承諾未來 3 年將會投入 3.15 億美元支持國際農業研究諮商組織(Consortium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s,CGIAR),這個提供小農創新耕種技術的研究單位。比爾蓋茲表示:「氣候變遷直接衝擊的糧食生產,而半世紀以來, CGIAR 對於小農有著高度的影響力,我對於他們有信心,能持續創新適應氣候變遷,帶來全球性的影響。」

五、奈及利亞及印度朝淨零邁進、美國重申氣候行動

奈及利亞總統 Muhammadu Buhari 宣布,這個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已發展能源轉換計畫,將會在 2060 年達成淨零。未來,天然氣將會在這國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並希望已開發國家提供財務上的支援。Buhari 表示,預估需要 4 千億美元,才能達成淨零。
另一表明淨零心志的國家為印度——總理 Narendra Modi 宣布該國將在 2070 達到淨零。目前印度人口佔全球 17%,也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三高的國家。Modi 表示,氣候變遷對開發中國家是一項威脅,他們將會採取更積極的行動。
在峰會上,曾退出《巴黎協定》的美國也宣示,將會重拾過往的政策,守住地球升溫不超過 1.5°C 的目標。

六、全球能源聯盟支援新興經濟國家發展再生能源

全球能源聯盟 (The Global Energy Alliance for People and Planet,GEAPP) 於 11 月 2 日承諾將提供 105 億美元,幫助新興經濟體由化石燃料轉向再生能源。目前贊助者包含 Rocketfeller 基金會、 IKEA 基金會、貝佐斯地球基金、非洲發展銀行、國際金融公司、亞洲發展銀行等。

七、在 2022 年底停止對未減排的海外化石燃料計畫提供公共融資

超過 20 國協議,在 2022 年底停止對未減排的海外化石燃料計畫提供公共融資,並且將所節省的 180 億美元,改為投資較為乾淨的能源。這項計畫不會減少國家碳排量,但會限制國際發展銀行投資石油以及其他增加溫室效應的能源產業。「終結對化石燃料的國際融資是我們必須實現的下一個前線任務。 我們必須將公共資源放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英國能源和潔淨發展部長(UK Energy and Clean Growth Minister)Greg Hands 如此表示。

八、40 餘國承諾逐步淘汰燃煤電廠

不再使用燃煤發電,一直是 COP26 的重點之一。第一週議程結束後,加拿大、烏克蘭、印尼和越南等世界上最依賴燃煤發電的 40 多個國家,承諾逐步淘汰煤電,以減少國家碳排放量。目前計劃內容是,較大的經濟體將在 2030 年代逐步停止燃煤發電,而較小的經濟體可在 2040 年代執行。目前,南非與少數已開發國家發展了合作夥伴關係,可獲得 80 億美元的資源,戰略性地擺脫對燃煤發電的依賴。
COP26 已進入第二週議程,將討論氣候災難、性別、城市、交通等議題。如何縮小「宣示」與「行動」的差距是媒體以及各單位關注的焦點。氣候合作規範、碳交易系統、氣候金融等議題也有待解決;而已開發國家是否能負起氣候變遷的責任,並且提供其他國家發展再生能源所需要的資源,仍然有待觀察。
(來源:COP26
核稿編輯:李沂霖
參考資料

從小吃店主打永續食材、大企業發布永續策略,到聯合國制定永續發展目標。全世界都在談永續,但它究竟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10 分鐘測測看你的永續素養等級,還能免費兌換多項好禮! >>> 前往測驗

文章標籤

  • 社企案例地球村

    社企案例地球村

    由社企流編輯群介紹世界各國社會創新案例,讓你不出門也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