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張智傑Photo Credit: 張智傑
一場由下而上、由庶民自主發動的台灣能源變革正在發酵。北台灣一群社區庶民從節電運動開始,最後演變成自建太陽能電廠;屏東小農以「農電共生」突圍,讓台灣農產打進歐美舞台。

城市學/文:林鳳琪、王昱翔、蔣濬浩
未來,你使用的能源,大部分將來自你生活周遭的陽光、風,還有水。
根據 REN21 發布的「2020 再生能源全球狀況報告」,綠能新增的裝置容量,已連續 5 年超越石化與核能,占全球總裝置容量約 40%。
能源自主與效率,向來是各國重視的能源安全議題。其中,長期依賴俄羅斯天然氣進口的歐盟,如今積極發展綠能,堪稱為能源轉型最成功的經濟體。
在德國,超過 1/3 綠能所有權掌握在市民手中。在英國,市民亦透過「社區股權」方式,運營社區再生能源電廠。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能源轉型要成功,關鍵在公民。如何讓公民從被動的能源消耗者,成為主動的「創能者」?是能源轉型能深入社區與家戶的關鍵。

都市╳新北社區〉地方媽媽覺醒,揪團來發電

其實,在台灣,一股庶民覺醒的能源改革,正遍地開花。
「第一次看到太陽能板就被電到,像看到初戀情人!」65 歲的家庭主婦李麗卿興奮說著。她從來沒想過,自己有天也能自己建廠發電、售電賺錢!
「新北市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裡,除了李麗卿這樣的主婦,還有上班族、新住民配偶、清潔工,乍看都和綠能八竿子打不著。原本,這群庶民是連「電怎麼來」都一無所知的「能源小白」,經過 6 年時間,現已成功建置 3 座屋頂型太陽能電廠。
「當然,我們也可以找外包,坐著數鈔票就好,但這就失去我們成立合作社,主動參與、學習的目的了。」合作社理事莊妙慈笑說。
這場由下而上的庶民能源革命,源自 6 年前一樁節電參與式預算。
那是 2015 年,新北市經發局在蘆洲試行參與式預算,鼓勵民眾針對「節電」提案、投票決定預算用途。
迴響出乎意料地熱烈,也激發社區民眾組成社群思考,能源到底打哪兒來?李麗卿記得,當時一堂「看懂電費單」的課,讓她「被電到」。原來,電費級距竟藏有玄機。
社區揪團參訪電廠時,沒看過太陽能板的李麗卿,還小心翼翼問,「這會不會電人?可以摸嗎?」
經過一整年的能源洗禮後,成員認為,相較於其他能源,太陽能對環境影響較小,這群熱血庶民動念,「不如我們也來蓋太陽能電廠?」成員決定組織合作社,以 5 千元股金的最低門檻,讓庶民也能蓋電廠。

堅持 DIY,建廠一波三折

合作社鎖定屋頂型光電,既不危害環境,又能遮蔭降溫。沒想到,找遍三重、蘆洲屋頂,卻卡在違建無法建置、大樓屋頂需經管委會同意、公寓更得說服全體住戶,挑戰重重。
社員們沒放棄,發動 11 場客廳說明會與住戶溝通,終於找到林口獨棟民宅屋頂。合作社經理鄭婉伶回憶,第一次申請送件,彷彿「過五關斬六將」,政府部門踢皮球,就連最簡單的智慧電錶安裝,都令她吃足苦頭。縱然一波三折,社員愈挫愈勇,連案場的平面圖,都由身兼新光保全工程師的監事主席李鴻源自己操刀。
林口案場完工併網,除了供合作社售電,屋主還自己出資保留部分自用。這回經驗,也讓合作社累積建立一套從開發選址、建廠到申請併網的 SOP,加速啟動第二座宜蘭壯圍案場。
去年,在新北市政府引薦下,合作社首度與能源廠商、政府三方協力,在鷺江國小的公有屋頂建電廠,還設計綠能園區,兼具教育功能。
「我們今年就分紅了!大家都在想怎麼可能,但我們真的發了 200 塊!」李麗卿喜孜孜地說,以入社股金 5 千元計算,相當於 4% 的年化報酬率。
合作社也積極開發案場。莊妙慈笑說,下一座,鎖定都市停車場大面積開發效益,大家還能自己施工興建。莊妙慈也鼓勵社員當講師、推廣庶民發電的種子,她深信,能源轉型除了靠政府帶頭,由下而上的庶民之力也不可或缺。

農業╳屏東內埔〉小農自救,創造農電共生的香草奇蹟

疫情肆虐下,台灣農業出口產值創下 10 年來新低。根據農委會統計,去年台灣農業出口產值,整整掉了一成。
在這個產業低谷的疫情時代,來自屏東內埔鄉的「綠電香莢蘭(香草)」,可望突圍台灣農產外銷困境:不僅連鎖日商希望合作開發香草產品,連歐洲化妝品與美國食品大廠也來探詢合作。
是什麼原因,讓這個目前年產值占不到總出口貿易 1% 的農產品,搖身一變,成為業界寵兒?
前屏東綠能專案辦公室主任何紹康指出,「香莢蘭」除了作物本身的經濟價值,更是企業通往「淨零碳排」的關鍵鑰匙,說它是台灣「綠色供應鏈」上的明日之星也不為過。
屏東火車站下車,再驅車東行 20 分鐘,一家隱身在屏東縣鄉間的「達順香莢蘭(香草)生產合作社」,便是綠電香草的祕密基地。
走入合作社內的,迎面而來的,是一片約莫兩個足球場大的香草田。一株珠香草苗,從特製的土壤中竄出,再沿著鋼構盤旋向上。
香草是全世界最昂貴的香料之一,在全球疫情爆發前,國際市場每公斤批發要價近 600 美元。因為它尊貴與迷人的特性,也讓香草獲有「香料皇后」美名,
然而,受限香草種苗昂貴、投資門檻高,再加上國際大廠以量制價,長期以來,台灣雖擁有適種環境,卻鮮少有農民願意投入種植香草。
而讓香草產業,得以一躍成為全球「產業寵兒」的關鍵,就在於香草田上,一片片銀光閃閃的太陽能光電板。
近年在全球減碳壓力下,帶動綠電需求,也讓太陽能電廠成了能源新顯學。但農電共生如何能不破壞農地,讓農地保有農用功能,卻成為了業界一大門檻。
原產地於墨西哥熱帶雨林、天性喜愛「遮蔭」的香草田,符合業界對於「農地農用」的期待,也為台灣「農電共生」找到完美解方。

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獲利

綠電香草田背後的關鍵推手,是達順香莢蘭生產合作社總幹事林桐榮。投入種苗研究超過 10 年,曾任教屏科大,2016 年創辦種苗公司「格園社企」,希望透過生產高單價的健康種苗,協助農民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獲利。
(攀上香草田裡的太陽能屋頂,林桐榮手握的香草莢,是他辛苦覓得的台灣「農電共生」出路。來源:陳之俊)
(攀上香草田裡的太陽能屋頂,林桐榮手握的香草莢,是他辛苦覓得的台灣「農電共生」出路。來源:陳之俊
過去,農電共生常因「種電為主,農業為輔」,沒有全盤考量作物後續產銷,平價好種的農電作物大量釋出,導致價格崩盤,反而打壞農業產銷生態。林桐榮分析,可外銷的高經濟作物,才不會步上「假種地、真種電」的後塵。
為此,林桐榮研究了上百種作物與國際農作市場,耗時一年,終於找到農電共生的完美解方「香草」。
「近 5 年,香草國際批發價翻漲 6 倍,」林桐榮分析,近年包括香奈兒、雀巢、家樂氏等國際大廠,都紛紛表態將全面淘汰香精,改用天然香草。但目前全球香草供給量,僅能滿足市場約 5 成需求。
根據農委會桃園農改場近年研究,相較於馬達加斯加、印尼等香草產地,台灣香草在發酵、製程技術都有優勢,若能抓緊這波香草熱,可望進軍國際食品業產業鏈。
除了產品要「天然」,這些全球品牌廠也得面對「產銷供應鏈減碳」的壓力。於是,結合綠電的農產原物料,成了品牌廠積極尋求的解方。
台中福華飯店 2019 年就採購達順的綠電香草來開發烘焙產品。董事長廖國宏表示,過去都說全球供應鏈,但這次疫情,「什麼鏈都打掉了!」企業要有「利他思惟」,要思考如何更在地、更永續。
零碳趨勢下,台灣科技供應鏈首當其衝,產業得綠色升級來因應。廖國宏提醒,反觀台灣農業過去幾十年,政策都是消極被動的補貼保護。其實,更該做的,是思考如何化危機為契機,讓農業轉型升級,以因應未來趨勢。
綠電,是台灣企業的未來;外銷,則是打開台灣農業產值的命脈,過去,看似兩條平行線的產業,如今在屏東縣的香草田裡,取得了交集。
全文轉載自城市學,原文標題:地方媽媽建電廠、香草小農創綠電,全民發電遍地開花!

個人如何回應趨勢,成為掌握國際脈動的職場人才?組織如何注入永續思維,打造兼顧獲利與社會影響力的經營法則?即刻閱讀《全民的 ESG 入門課——跟大師學企業倫理,掌握永續趨勢》專題,從不同產業領導者及企業代表身上,一探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

文章標籤

  • 世界的改變,從地方開始

    世界的改變,從地方開始

    《城市學》創立於 2019 年,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 4 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