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Jonathan Percy (CC BY-NC-SA 2.0)Photo Credit: Jonathan Percy (CC BY-NC-SA 2.0)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TNL香港編輯(2015年9月17日)
塑膠袋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是天賜的恩物:既輕便又耐用,容易拿到又便宜。各種各樣的日常活動在塑膠袋的輔助下變得更方便,上至購物下至排遺,都要有一袋在手。在如此的脈絡之下,急速發展的非洲國家的街景市容,悄悄地被塑膠袋和當中的垃圾給佔據了。
然而非洲國家盧旺達(Rwanda)卻能擺脫一般非洲國家膠袋隨街飄揚的髒亂形象,全賴實行了一項連已開發國家也難以望其項背的政策:禁止塑膠袋。
當遊客一踏入吉佳利國際機場(Kigali International Airport),映入眼簾的是一張標語:「禁止使用非生物可分解聚乙烯」(the use of non-biodegradable polythene bags is prohibited)。違規或意外在行李箱裡藏膠袋的,會被機場檢務人員攔下,沒收。除了禁止旅客攜入境內外,盧旺達官方亦自2008年起禁止國內廠商生產任何塑膠袋。原先塑膠袋的功能則被紙袋給取代。
這項禁令效果卓越。駐倫敦自由記者Émilie Clavel造訪盧旺達首都時記下:「從遊覽巴士的窗外望出,市容極為乾淨。這裡沒有其他非洲國家隨處可見的垃圾山,樹枝上也不見懸蕩的塑膠袋。」
盧旺達最終目標是禁止各種塑膠在國內流通,成為全球第一「無膠國度」。這個目標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有法律作為靠山的。其憲法明定:「每位國民皆有權享受一健康安全的環境」,並列出國民義務:「守護環境,宣揚優良環境的必要」。然而在執行過程中有一個問題亟須解決:沒收或者禁用的塑膠袋要如何處理?大肆焚燒,會造成嚴重空氣污染 ; 任意棄置,則會堵塞不完善的下水道系統。
盧旺達官方在評估國家基礎設施的不足後,制定了一項既可以減少使用塑膠,又可以促進經濟的方案:以稅務減免鼓勵以前的膠袋製造商回收塑膠袋,改造成環保袋。
盧旺達政府對維護環境的決心,還反映於其他政策,包括貧民窟改造計劃、全民清潔運動等,每個月的最後一個周末,所有18-65歲的市民都要參與。也許正是這種執行的決心,和民眾的配合,令這曾經在1994年發生種族滅絕的國家,迅速恢復過來,擺脫了黑暗的過去,首都吉佳利成為模範城市,是不少國家環境局官員的取經對象。
本文獲關鍵評網授權轉載,原文請見<能想像禁絕塑膠袋的日子嗎?非洲盧旺達給全世界示範>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