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Karsten Würth on UnsplashPhoto Credit: Karsten Würth on Unsplash

低碳生活部落格/文:詹詒絜
這兩年,國際掀起一陣「淨零」風潮,統計到今年 4 月,已有 44 個國家加上歐盟喊出淨零排放目標,加總涵蓋了全球 70%的總碳排和 GDP。
但目標喊歸喊,真正將淨零承諾寫入國內法的國家僅不到 1/4,可能大家仍在觀望,或摸索該如何達成。國際能源總署(IEA)便發布「2050 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報告,帶大家透視達標路線和關鍵里程碑。

走在 2050 路徑上,經濟會成長但碳排會下降

報告一翻開,最吸睛的預測莫過於這套路徑,不僅能讓 2030 年的世界經濟規模比現在多 40%,能源消耗也同步減少 7%,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耗完美脫鉤!而且到 2030 年還可以創造 1400 萬個就業機會,發展更高效能的電器、燃料電池運具,以及建築節能改造上,更額外需要 1600 萬個工人。
不過報告也坦承,轉型中會有工作機會流失。2050 年化石燃料在目前能源總供給量的占比中會從 4/5 下降到只剩 1/5,隨著大規模的淘汰,估計會減少 500 萬個工作,此時正義轉型(just transition)就必須進場,輔助工人轉換職場。
(化石燃料相關的工作將大幅流失。來源:IEA)
(化石燃料相關的工作將大幅流失。來源:IEA
此外,要達到 2050 年淨零目標,潔淨技術在 2030 年能不能被大幅提升及採用會是成敗關鍵,這包含太陽能和風能的裝置容量要提升至現今的 4 倍,電動車銷售量須為現今的 18 倍,而且 GDP 能源強度每年要改善達 4%!
其中在電力部門去碳化中,若一切順利照劇本走,2050 年幾乎 90%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而太陽能和風能就占了 70%。
(潔淨技術必須被大幅提升。來源:IEA)
(潔淨技術必須被大幅提升。來源:IEA

3 大部門減碳關鍵:氫能、電動化、零碳建築

接下來看能源終端用戶,2030 年工業和交通部門碳排會各降 20%,建築部門則會少 40%;到 2050 年,3 巨頭的減排幅度可以各自來到 90%,完整脫碳。
但是要這麼巨幅削減碳排,工業部門得仰賴氫能和碳封存及捕捉技術。其中 2050 年氫能的量會是現今的 6 倍,一半會用於重工業(主要是鋼鐵和化學品生產)和交通上。
讀者可能會疑惑,氫能又分綠氫、灰氫、藍氫,如果都是用灰氫來生產,怎麼達到減碳效果?對此,報告裡特別強調 2050 年有 2/3 的氫能必須是低碳的,也就是用電解方式製造,而且成本會比現在少 3 倍,以利量產。
(各部門的排碳皆須減少 90%。來源:IEA)
(各部門的排碳皆須減少 90%。來源:IEA
交通部門的去碳則要靠電力化,2030 年的車輛銷售有 60%會是電動車(2020年電動車銷售僅占5%),公共充電站也要到位,設置將多達 4 千萬支;其他像是航班數量要減少 12%、20-50%的車旅(car trip)轉換成透過公共運輸、自行車進行,都是減碳助力。
必須要提的還有這次報告在建築部門裡提出一個新概念:準零碳建築(zero-carbon-ready building),也就是計算一棟建築碳排時,需涵蓋建物營運、搭建、和材料生產製造幾大階段。
如此要低碳,建築就得具備良好的被動式設計、整合當地的再生能源、使用低碳建材、甚至可以成為分散式能源的一環,為韌性電網貢獻己力。
扣合著淨零目標,2030 年全球應有 20%的既有建築需要翻新,2050 年超過 85%的建築需遵守準零碳建築能源法規,住宅建物翻新速度每年要達到 2.5%才行(目前比率小於 1)。這樣即使未來全球樓地板面積會增加 75%,排放量仍可被完美削減 90%。
最後,就經濟工具來看,少不了用碳定價去刺激各部門的脫碳,不過平均碳價於 2030 年要達到 130 美元/噸、2050 年 250 美元/噸,藥效才能發揮到最好。
(IEA 列出在達標中每 5 年須達到的關鍵里程碑。來源:IEA)
(IEA 列出在達標中每 5 年須達到的關鍵里程碑。來源:IEA
全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原文標題:幫助 2050 年淨零排放達標 我們需要做足哪些準備?

 

文章標籤

  • 低碳生活部落格

    低碳生活部落格

    「低碳生活部落格」是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所編輯,內容除了提供讀者生活上可行的減碳方案之外,也累積了多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第一手資料,以及整理國際最新減碳趨勢報告。盡力做到深入淺出,兼具深度及廣度,希望成為台灣的低碳環境智庫之一,為氣候變遷議題貢獻一份心力。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www.delta-foundation.org.tw/ 低碳生活部落格:http://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 低碳生活部落格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eltaElectronics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