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CGIAR 粉絲團Photo Credit: CGIAR 粉絲團
編譯:林良齊
根據 Food Tank 報導指出,「國際農業研究諮商組織」(CGIAR)旗下組成農業大數據平台(簡稱 CGIAR Platform),欲利用人工智慧(AI)解決複雜的農業問題。該團隊由生物學家、農業學者、營養學家、數據科學家所組成,正利用大數據工具建造 AI 系統,可望助農民預測未來的收成情景,藉此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率也降低耕種的風險。
在此計畫之下,CGIAR Platform 首先創造了一個更佳的方式去管理並共享農業數據,而他們的終極目標不僅是建立一個完善的數據庫,更要將這些從世界各農場收集而來的數據,透過演算法生成關鍵的洞察及建議,進一步回饋給農民。
CGIAR  Platform 將重心放在發展中國家的小農戶,這些小農往往在不到一公頃的土地上種植作物,卻供應約 7 成的世界糧食。CGIAR 大數據平台創始人之一 Andy Jarvis 表示,CGIAR Platform 協助小農的方式之一為——建構可以季節性預測的機率模式。
「順利的話,我們便可以在半年前預測並告訴農民一些簡單的資訊:哪些作物適合在下個季節種植、何時是種植的時機以及如何根據天氣模式優化農場管理等。」
(國際農業研究諮商組織組成農業大數據平台,欲利用 AI 解決複雜的農業問題。來源:CGIAR 粉絲團)
(國際農業研究諮商組織組成農業大數據平台,欲利用 AI 解決複雜的農業問題。來源:CGIAR 粉絲團
Jarvis 與 CGIAR  Platform 領導人 Daniel Jiménez 說明他們如何建立這樣的預測模式——透過大量收集作物的管理、環境和收成的數據,並加入其他變數考量,如土壤養分、礦物質、微生物、害蟲和疾病等,進一步分析不同管理方式與環境條件下種植的收成情形。這些數據不僅數量要多,更要包含許多變因,以準確地模擬農場的複雜系統。
如今,在 CGIAR  Platform 已展現出對小農的潛在幫助——在數個雨季之後,哥倫比亞稻農十分苦惱於找出最佳的種稻時間。CGIAR 團隊彙整當地天氣數據以及水稻生產數據,預測哥倫比亞的降雨趨勢,並分析在不同降雨量水稻的生存能力。
根據數據分析,研究人員建議農民到下個季節再種植水稻,果然助稻農順利避開了足以破壞水稻的強降雨。以此為證,CGIAR  Platform 有望能透過大數據為農民解決問題,並提供關鍵的指引。
核稿編輯:李沂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想以具體行動支持我們,歡迎按下標題下方或文末的「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鼓勵社企流創造出更棒的內容!灌溉指南請點此
收看社企流「暖暖餐桌」:每天中午,為你加菜!
新的一年,讓我們陪你暖暖地開始!社企流精選 2018 年度高峰會精彩創業故事,01/07-01/20 每天一集,讓你吃飯配影片不孤單! >>> 點我收看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