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 Africa Sand Dam FoundationPhoto Credit : Africa Sand Dam Foundation
編譯:黃培陞
即使今年4月東非降下一場大雨,位於肯亞的馬瓜尼郡(MAKUENI)仍乾旱不已,更無法確定何時會再度下雨。奇怪的是,當地Kikumbulyu村裡的婦女並不怎麼擔心。原來他們早就在去年11月,利用巨石興建蒐集雨水的系統。
身為5個孩子的母親及 Ithine自助組織的一員, Mary Mwikali Kiminza表示:「除了上帝賜與我們珍貴的生命外,雨水更是另一項天降的恩賜。現在的我再也不用千里取水,而我的孩子終於可以專心上學,不用跟著我尋找水源。」(同場加映:一個烏干達在地工作者的觀察:在這裡 連接受幫助都是「有門檻」的
根據肯亞農畜研究組織( Kenya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Research Organisation)的數據,馬瓜尼郡的年降雨量,旱季大約150毫米,而雨季則達到650毫米。即使在雨量豐沛的一年,相比於肯亞西部的城鎮(如基塔萊),平均年降雨量1260毫米,馬尼瓜郡仍相對乾旱。
Kikumbulyu村的所在地,Kibwezi。充斥著不少巨石,傳統利用濕沙留住水分的方式:平底鍋形狀的集水區,或以沙子堆砌起來的小型水壩,在這裡是行不通的。

沒有良好環境,運用科技也能善用地勢儲水

自從2010年起,肯亞的非營利組織,非洲沙壩基金會(Africa Sand Dam Foundation,ASDF)開始與Makueni 地區村民合作,善用當地地形來建造集水系統,以便將來需要時有水可用。
該專案最終希望能幫助村民,共同對抗當地日益乾旱的氣候。截至目前,該組織已經在Makueni村建立了十組巨石集水器,將雨水導入每座蓄水量可達19萬升的26座水泥槽內。此系統利用突出的岩石,將雨水匯聚到特定集水區,運用水泥牆把流經岩石表面的水導入以沙和碎石製成的濾器,再經由水管流入儲水槽中。
(流經儲水槽前的濾器。來源:ASDF)
(流經儲水槽前的濾器。來源:ASDF
一組附有兩個槽的集水器要價2.5萬美元(約75萬台幣),大部分的資金由捐款組織(如肯亞銀行)所贊助。為了要建造此種集水器,村民們必須形成一個社區組織,並提供人力、物資如當地隨手可得的沙或鵝卵石等;至於基金會,他們則提供建築所需材料,像是水泥及水管,甚至是建築專家。
回顧2014年,該專案替社區帶來了收入,他們不僅對內甚至也對外販售多出的水。(市價20公升的水為20分美元,相當6塊台幣)雨季降下的豐沛雨量,替 Ithine 自助組織的銀行戶頭賺入160元美金。不久前,他們評估後從銀行領出一筆錢,買了10隻山羊以供村民養殖。(同場加映:捐錢不一定能解決問題,烏干達人民: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資源,而是運用資源的知識!

如火如荼的蓄水大作戰

馬瓜尼郡下的 Mbooni 東區的 Songeni 村,村民正投身另一項以沙壩為主蓄水的計畫,確保水源。
目前,非洲沙壩基金會與當地組織,已經合力建造了256座沙壩,遍佈東肯亞的河流,也提供了當地超過12,700家戶家庭用水及灌溉使用。
基金會的負責人Kyalo提及,Mukaso自助組織所建的砂壩能容納百萬升的水。
(集水用砂壩。來源:ASDF)
(集水用砂壩。來源:ASDF

省下來的水資源,讓當地居民拿來兌現

同時間,位於肯亞乾旱東北方的伊希約洛郡(Isiolo County),及東方的恩布(Embu)、基圖伊郡(Kitui counties),在肯亞國際救援組織(ActionAid)協助下,超過80戶人家使用易建造的小型沙壩儲存雨水。當地人只要一同參與計畫開挖水庫,就可以免費獲得防止水分滲透至地面的聚乙烯膜、及教你如何在旱地農耕漁獲的課程。
此外,婦女組織Bidii,也在乾旱的伊希約洛郡,利用那些儲存在水壩的水,生產出口至英國、美國、亞洲市場的綠豆。該組織的負責人Sadia Ibrahims表示,他們平均每兩個禮拜能賺到500美金。
根據聯合國糧食計畫署推測,約有130萬肯亞居民處於飲食缺乏的狀況,然而儲水計畫能幫助當地家庭,善用唾手可及的資源。
基金會負責人Kyalo表示「水,會是這些乾燥地區最大的問題。但有了這些創新的集水技術,大部分的人再也不用害怕食物缺乏,也無須依賴他人協助!」
核稿編輯:黃思敏、林冠吟    

文章標籤

  • 社企案例地球村

    社企案例地球村

    由社企流編輯群介紹世界各國社會創新案例,讓你不出門也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