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動也不只這時間」每周2小時,明星高中生線上翻轉偏鄉
 聯合報/記者王彩鸝(2015年6月22日)
在補教界打滾了36年,何明文教機構董事長何焱銘心中一直有個夢,要幫跟他一樣窮困出身的孩子做點事,他自己靠教育脫貧,認為偏鄉也有資優生,廣邀明星高中學生幫偏鄉孩子一對一線上課輔,有助弭平城鄉落差。
2013年開始,200多名都會區高中生,接棒投入「線上學伴公益計畫」,這項計畫是由全國學生學習成就測驗學會、旭聯科技樂學網董事長黃旭宏及補教業者何明,從社會企業理念出發,號召都會高中生一起來翻轉偏鄉教育。兩年來,陸續在屏東縣唐榮國小、新埤國中、枋寮高中、屏東高中、潮州高中、鶴聲國中、崇文國中、旭海小學堂成立教學中心,為偏鄉弱勢學生免費線上課輔。
何焱銘表示,線上課輔大小學伴的互動不只提供「課業輔導」,還搭起城鄉生活經驗、學習經驗的互動橋樑。
都會高中生很驚訝,台北市國中生都會學「海龍公式」,解三角形面積非常好用;偏鄉國中生聽都沒聽過,還天真的問:「海龍王也會算數學喔?」
師資不足是偏鄉的困境,丹鳳高中孫家緯輔導的屏東小學伴,數學老師竟然是體育代課老師,「這種事在台北簡直是天方夜譚。」
「只有網路讓我們沒有距離,但也讓我們明白城鄉資源有多不公平。」政大附中三年級學生翁偉鈞參加數位學伴已兩年,他不覺得偏鄉孩子資質不如台北的孩子,「人都是46個染色體組成的,學業成績的差距,是資源不公造成的。」他指著架上一排參考書說,偏鄉學生只有一本課本和薄薄的評量,台北的學生單是國文就有四、五本參考書,每本兩三百元,「他們怎麼買得起?」
當都會區的優等生發現,城鄉差距不是形容詞,而是現在進行式,「每周花兩小時教偏鄉小朋友,不算什麼。」建中三年級的徐子彧雖然還在拚大學指考,仍珍惜為旭海小學堂小朋友線上課輔的時間。
張家緯也說,「這兩小時對偏鄉國中生比我自己重要」,她希望幫屏東偏鄉國中生國中會考成績從B段班提升到「B+」、「B++」,幫他們考上公立學校,減輕家裡經濟負擔。
這群高中生花錢到何明那兒補習,卻免費為偏鄉學童線上課輔。何明說,家長的支持是很大的力量,他找家長溝通說,屏東孩子需要課業輔導,台北孩子能否每周抽兩小時幫忙,很多家長說孩子打電動時間都不只兩小時,應該去做有意義的事。
跟偏鄉孩子接觸後,台北高中生很訝異說,真的有人窮到吃飯都有問題,這才發現爸媽給他補習、好環境,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父母的愛心;幫助偏鄉孩子,也翻轉了高中生的價值觀,發現自己是多麼幸福。
這項數位學伴公益活動,已獲得十六所私立高中響應,成立「T22中小學教育聯盟」,認養各縣市偏鄉的國中小學生。
何焱銘的祖父是佃農、爸爸是碼頭工人、媽媽不識字,祖父母相繼過世時,家裡窮到沒錢安葬。夫妻倆再怎麼苦,至少要讓一個小孩能讀書,希望就寄託在長子身上;何焱銘的大妹必須到加工出口區當女工補貼家計,讓哥哥專心讀書。
考上政大應用數學系時,何焱銘只帶一床棉被和第一學期的學費隻身北上,那個年代打工機會很少,只好拚命讀書賺獎學金,或到自助餐店洗碗。大二那年幾乎斷糧,當時的系主任、現在是美國內華達大學終身職教授薛昭雄,邀他到家裡吃飯,飯後拿著手電筒帶學生去外交系一位教授家裡,幫他介紹第一份家教工作,教出口碑後,政大教職員紛紛找上他,人生開始翻轉。
他以平均成績95.5分畢業,是政大當年所有畢業生中最高分,薛昭雄鼓勵他出國留學,幫他申請美國大學獎學金。但他遲疑了,「我去美國,弟妹怎麼辦?」為了供兩個弟妹讀書,他決定留在政大讀研究所,也因緣際會投入補教工作。
現在收入對他不太重要,孩子已成家立業,有很好的工作,他跟太太商量,把財富留給孩子,「是負的不是正的」,應該更有意義的事。三、四十年前的鄉下窮小孩,可以靠教育脫貧;現在偏鄉很多小孩起始點就弱勢,如果沒人拉一把,人生一路輸到終點。
號召都會的高中生幫偏鄉孩子線上課輔,讓偏鄉孩子有個學習的目標和靠山,「大孩子帶小孩子,彼此成長,這不就是教育嗎?」他說,自己只是點燃一粒火種,希望能集結更多正面的力量,台灣是一體的,大家一起來幫助偏鄉孩子。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