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Fast CompanyPhoto Credit: Fast Company
中國第一個食品科技(Food Tech)加速器Bits x Bites 正試著為新的食物生態系統鋪路,以因應中產階級成長及飲食習慣改變。

編譯:郭潔鈴 今年一月,中國媒體揭露一群地下工廠製造假醬油,它們將髒水及致癌的工業鹽裝進知名品牌的瓶身中。而上述情況並非特例,在2016年1月至9月,中國政府發現超過50萬的食物安全違規案例。 中國第一間食品科技(Food Tech)加速器Bits x Bites為了解決食安、農業與健康問題而創立,例如中國人對蛋白質的需求正迅速成長、中國過重人口數超越美國,以及現在全球每4個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來自中國等問題。
「我們投資位於創業前期、以科技解決食物系統問題的新創公司,來塑造未來的健康食物。」Bits x Bites的創辦人何瑞怡表示。
(Bits x Bites希望能改善中國食物生態系統的諸多問題。來源:Fast Company)
(Bits x Bites希望能改善中國食物生態系統的諸多問題。來源:Fast Company

台灣女孩創立中國首間食品科技加速器

何瑞怡今年於上海創辦Bits x Bites,而她其實來自台灣。曾任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及Ideo設計公司的中國食物計畫顧問的何瑞怡,於2015年創立了第一家自己的食物新創公司——一米市集。這是個線上的農夫市集,透過電動腳踏車配送貨品,讓上海顧客能買到無化學添加的產品。 一米市集專注於給予消費者完全透明的產品資訊,包括生產者介紹及產地距離標示,還會經由實驗室測試是否有化學物質殘留,而不是只貼一張有機貼紙標章。
「如果你只貼一張貼紙,人們不會相信有機食物,他們總認為標章是賄絡得來的。」由於中國的食安違規層出不窮,何瑞怡表示與消費者建立信任是食品公司最大的挑戰之一。
此外,一米市集還需教育它的消費者,為什麼它的「醜」香蕉和超市中無瑕疵的水果不同,並將人們想吃健康食物的渴望與受速食的吸引連結起來。(同場加映:醜蔬果的溫暖變身: 以「不浪費」的思維,打造新的獲利鏈) 對於創辦人來說,一米市集中的每項產品都很難挑選,例如它花了將近1年才找到不用農藥耕種的香蕉。 在何瑞怡創業的前18個月,一米市集獲得4萬名訂閱者並持續成長中,但是她發現打造一個創業生態圈,幫助其他新創公司製造更好、更健康的食物,是自己更想做到的事情,因此成立了Bits x Bites。
(由蠶寶寶製成的麵粉,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來源:Fast Company)
(由蠶寶寶製成的麵粉,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來源:Fast Company

蠶麵粉與水耕農場 欲滿足龐大人口的飲食需求

在這個加速器裡一間尚未命名的新創公司,正在研發由「蠶麵粉」做的麵條與其他食物,蠶是絲綢產業的副產品,每生產1磅的絲綢需要多達3千個蠶繭,而繭中的蠶多半被丟棄。但這些蠶其實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 「若以營養成分比較,蠶麵粉比許多西方新創公司正使用的蟋蟀麵粉還更好,而且更划算。與其他畜牧業相比,養蠶是更有效率的。」何瑞怡表示。(同場加映:來「群募」一頭牛吧!美國新創連結牧場與餐桌,打造永續的牛肉市場) 另一間新創公司Alesca Life研發在貨櫃裡的水耕農場,並開發可自動營運農場的軟體,首批目標客戶為希望種植蔬菜給自家餐廳的飯店,目前北京與杜拜皆設有這種水耕農場。水耕與氣耕種植在中國的某些區域越來越普遍,何瑞怡認為這兩種做法將會迅速成長,因為中國必須餵養世上20%的人口,卻只有7%的可耕種土地。
「因為可耕面積非常有限,現在中國正進口非常多食物,而考量碳足跡,這並不是永續的作法,所以我們認為水耕和氣耕是未來的趨勢。」何瑞怡表示。
(Alesca Life的貨櫃水耕農場在北京、杜拜皆有設點。來源:Alesca Life)
(Alesca Life的貨櫃水耕農場在北京、杜拜皆有設點。來源:Alesca Life

望食品業全面改變 重拾消費者信任

何瑞怡希望當世界上更多的食品科技公司注意到Bits x Bites加速器時,他們會把自己對食物的解決之道帶到中國,她也希望能全面性地改變食品業。 有些中國主要的食品公司正每周造訪Bits x Bites,試著開創自己的加速器或加入計畫。但是何瑞怡認為需要有更多人加入,因為改變未來食物的樣貌需要許多組織一同努力。 在未來的5到10年,何瑞怡盼望更多中國消費者開始思考「食物從哪來,又往哪裡去」,並藉此影響到消費者購買時的選擇。她還希望幫助更多新創公司擴大規模,成為10年內市值達到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unicorn company)。 核稿編輯:林冠吟 參考資料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