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藝文創造價值 就應鼓勵交換
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
(圖:2013藝文社會企業發展論壇上午在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舉行,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出席,他在會議中說明王道精神與社會企業的關係。 記者鄭清元╱攝影)
台灣藝文團體常有經費不足,需賴政府補助才得生存的困境,企業大老施振榮今在「2013藝文社會企業發展論壇」為此議題提出思考及可能解決的方向,他呼籲,不要認為藝文「從商」就充滿銅臭味。他說,「商」就是「trade」,意味「交換」,既然藝文創造了價值,就應鼓勵交換,不然只是獨樂樂。 國藝會與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今舉辦「2013藝文社會企業發展論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應邀作專題演說,他認為社會企業是未來人類文明新的機制,挪用資本主義的機制,輔助非營利組織永續經營,並能有效結合台灣特有的多元文化。
施振榮指出,藝文團體長期倚賴政府補助,但國家財政困難擺在眼前,政府已經靠不住;社會企業帶進企業經營的精神,利用有效的組織管理與創新,創造營利,有助藝文團體資金自籌,達到永續經營。
他並強調,社會企業是補救人類文明發展兩大系統: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常患半盲的缺失。但到演講尾聲,他也說,鼓勵非營利組織賺錢、投資,這種思維要推廣仍是最大的瓶頸。
對於藝文團體在國內營生不易,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說:「我們不只有數位落差,還有人文落差。」他以去年台灣國際藝術節兩廳院年度製作的《有機體》為例。他說,該劇為台、法兩國合製,舞者兩地各佔一半,但在台灣國家劇院指演出3場,賣座7成7;反觀歐債危機正熾的法國里昂,共演出14場,且全部客滿。他表示,社會企業的發展模式,一大重點是商業部門參與,除了為藝文團體提供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拉攏企業福委會,把藝文講座、藝文尾牙等帶進企業中。
【2013/01/16 聯合晚報】 原文連結

文章標籤

  • 願景工程基金會

    願景工程基金會

    「願景工程基金會」是獨立、非營利的新聞倡議組織。「為改變發聲、讓改變發生」是我們的使命。持續耕耘公路正義、環境永續、偏鄉教育、社會企業、弱勢關懷等過去十年卓然有成的議題。我們相信,因議題而起的行動,將涓滴成河,為台灣的正向改變不斷發生。
    官網:visionprojec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