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愈陳愈有勁道
文:蔡業中
與社會企業相關的十大關鍵詞中,「創業」絕對榜上有名。有點像背包客棧為志工旅行開個專門論壇那樣,在人力銀行為社會企業開一個專區的日子到來之前,社會企業還沒蓬勃到有志者可以等著被獵人頭。所以想實現夢想,還是創業比較快速與實際。
創業的同義詞不是成功(風險才是),不過有志者著迷於社會企業的精神,卻理不清創業契機來付諸行動的焦慮感,我也很能理解。聽了不少英雄出少年的故事後,或許該想想,資本需要耐心,創業家也需要歲月來厚植爆發力。南非Tony Elvin Associates(TEA)創辦人的故事就是個典範。
Tony Elvin,父母來自牙買加,自己是個道地的英國人,在青少年發展領域累積了18年的工作資歷,包括最後7年在英國名廚Jamie Oliver為需要協助的青年提供高級餐飲職訓的15餐廳(Fifteen Restaurant),擔任訓練部門的主管,並至阿姆斯特丹、墨爾本與英國康沃爾為15餐廳設立分店。憑藉著長久以來在相關領域累積的知識與能力,Tony如今選擇定居南非開普敦,從零開始以社會企業的模式,立志改造社經弱勢的黑人社區。
(圖:攝於15餐廳的Tony Elvin)
朗加區(Langa Quarter)計畫是Tony的起點。朗加是個距離開普敦國際機場不遠的黑人社區,歷史悠久。它是娛樂與運動界許多名人的故鄉,包括Brenda Fassie、Thabo Mngomeni、Nika Khumalo、Thami Tsolekile等等,在朗加的名人故居至少已有13個被辨認出來。
著眼於朗加目前的困頓,更基於對朗加潛力的信心,Tony找資源拉夥伴,並喚起居民的社區認同,體認朗加是個充滿歷史故事的地方,組織大家改善社區安全與環境。目標是營造朗加成為觀光重鎮,不僅有利於當地民眾創業,他還有街頭大使(Street Ambassador)計畫直接提供失業人口從事導覽、街頭巡邏、街貌維護的機會。
(圖:朗加區計畫logo)
Tony把握住朗加區內聖路易士小學(St. Louis Primary School)結束營運的機運,爭取將它改造成社區企業發展中心,命名為陽光小屋(Solar House),因為「朗加」在Xhosa語中就是太陽的意思。陽光小屋將藉由提供諮詢與商業育成服務在財務上自給自足。這個以商業、觀光、社區為三大支柱的朗加區計畫倘若成功,Tony希望這個模式未來能推展到更多南非的社區。
我於2012年2月以義工的身分至開普敦與Tony合辦過工作坊,討論如何以即時資訊(real time data)做為朗加區計畫精進的指標,甚至讓即時資訊變成朗加區計畫的賣點。親眼看過Tony不放過任何機會,誠懇地與每一位社區居民分享他的願景,我深信這一個有血有肉的社會企業將為南非的黑人社區發展寫下經典的一頁。
作者簡介:名字是菜市場名,因為姓戴就成了「待業中」,姓施就成了「失業中」,還有「就業中」、「營業中」等不勝枚舉。大學四年週週去育幼院教一位小朋友功課,沒想到小朋友的生日竟與自己同月同日。身為烏克麗麗(ukulele)的愛好者,可以為了彈Jake Shimabukuro的「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練習到茶不思飯不想。截至目前已特地去過8個國家擔任海外志工,其中最特別的國家包括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待了兩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目前於名列富比世2011年全球2000大的企業任職,在永續發展小組從事企業社會責任(CSR)的工作。

文章標籤

  • 社企案例地球村

    社企案例地球村

    由社企流編輯群介紹世界各國社會創新案例,讓你不出門也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