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與熊掌的一兼二顧:企業營利與社會責任
編譯:繆葶 編按:作者Morten T.Hansen、Herminia Ibarra以及Urs Peyer分別為柏克萊大學管理學教授、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行為組織學教授及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以下為作者第一人稱觀點。
不再只關心企業營運是否順遂,該如何同時肩負社會、環境責任,已經是現今企業管理階層普遍思考的問題,然而運用什麼辦法方能一兼二顧,才是企業需要努力的方向。 今年,我們檢視了一些企業的財務營運狀況以及他們用之於社會的回饋數值(此數值由MSCI所評估。MSCI專門提供投資決策予企業,主要項目為各式指數、證券投資風險及性能分析等資料)。很多企業,少了溢美的宣傳之詞後,得到的回饋數值是,零。從下面這張圖表將1,100家企業過去兩年的營運表現與社會責任所做的分析,即可一覽無遺。
四散在這張圖表上,有些企業可能並沒有將社會責任放在心裡;有些可能沒有足夠吸引人的社會目標;有些可能對於社會責任與企業營運之間的運作有所誤差;有些可能沒有完備的計劃來執行社會責任。雖然部分文章也許會說,「一個持續發展且負責任的企業,總會漸漸地改善、進步」,但你我都知道,事情並沒有它們所說的這麼簡單。 然而,這張圖表也告訴我們了一些事實:右上角有將近5%的企業,同時在公司營運以及社會責任上有著卓越的成績。儘管它們是少見的成功案例,但也點明了:想要同時貫徹這兩者,絕非不可能的任務。 這些企業在這股創造分享價值的新潮流中,成為了值得學習的典範。像Danone,一家法國的跨國企業,主要營業項目有民生食品、礦泉水、醫療營養補充品等等,平均年營業額可達2,700億美元。對一家以民生用品為市場的企業而言,是相當出色的營收表現;而從巴西起家的Natura(以美容產品及居家用品為主,已遍布全球消費市場),營收是本次搜集的樣本中營收排名前6%。Natura的執行長Alessandro Carlucci相信,降低貧窮與環境保護和Natura的產業議題息息相關。 他們在企業營收與社會責任上,都獲得了MSCI的良好評價,因為他們知道,社會議題之於產業政策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他們必須修正企業策略,正面扛起這些社會責任。 但要知道一開始就在兩種之間取得平衡並做出好成績並非易事,因此那些在環保、社會議題上有著傑出表現,但是營收財政卻讓它們掉到15%之外的企業也值得關注,例如Adidas跟Eaton(提供適用於整個電力系統的服務和解決方案,產品包括配電、電力品質、自動化控制以及電力監控和管理)。 由Adidas執行長Herbert Hainer所負責執行的「三重底線」心法(Triple-Bottom-Line,此概念由英國學者John Elkington提出,將企業盈利、社會責任、環境責任做為三重底線,視為企業成長的根本),大力推動減低Adidas企業的碳足跡、使用回收的聚酯纖維和可養殖的棉花做為產品的原物料等。而Adidas近日的創新技術:DryDye,在染色過程中不需再以水做為媒介,則可大幅減少水汙染。 另外,這家多樣化動力管理公司Eaton則將永續性深植於企業文化中,持續的開發創新產品,像是混合動力及水力的液壓傳動系統,能夠幫助使用者節約資源並且減少碳足跡。 這些新穎企業不僅告訴我們大眾的市場需求重要性遠大於那些既得利益者的獲益,也證明了社會責任與企業收益,並不是魚與熊掌那種不能兼得的關係。他們走出了這條道路,也給其他企業點亮了這個方向。 我們無從得知企業何時才能夠將企業營收與社會責任並列為企業的奮鬥目標,但我們將會持續追蹤,並期待著那一天的來臨。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