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不就是社會加企業?
社會企業,聽起來多吸引人的名詞?!用企業的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哇,這個標題如果第一次出現在臉書上的名人塗鴉牆,都可以吸引幾百個讚(雖然現在名人臉書塗鴉牆就連名人放屁也有幾千個讚)。我當初也是這樣被吸引的:新穎的觀念、崇高的理想,又具備實際的解決方案(企業方法)。
用企業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聽起來真的很酷,讓我不由得會聯想到,哪天也有什麼專業領域是,用藝術的方法來解決工程問題,用愛情的方法來解決課業問題、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台灣記者國文問題(但這聽起來只會讓記者的國文與數學都很糟)、用林書豪的方法來解決美國牛問題…總之把兩個看似沒有交集,甚至矛盾的兩個概念(例如商業與公益、學生的感情與課業、數學與國文等),結合在一起,好像就能激盪出新的火花。
商業與公益兩種概念的結合,除了讓我好奇、想要一探究竟,更重要的是,我了解商業,我在企業界打滾過,我有過協助大企業解決問題的顧問諮詢經驗,我能夠貢獻自己的能力,在這麼崇高的領域:公益,既可以做自己擅長的事,又可以積陰德,讓自己不只在人間可以累積財富,在陰間還可以少下幾層地獄,天底下有什麼比這個完美的結合?!想想看,如果妳是林書豪,而且每投進一顆球,國際貧窮線以下的人就可以從天上得到一塊錢,妳不但會努力精進球技,還會有一種舍我其誰的氣魄,因為你知道自己實在太過重要了!
就是這樣的心情與想像,不只我,還有一些在商業領域裡的卓越人才,都因此想要捲起袖子、大顯身手,希望自己的一身絕世武功,不只可以用在武林門派鬥爭的打打殺殺,還可以像郭靖一樣,保家衛國、造福百姓。
這種氣魄是好的、付出是好的、願景也是好的。但我後來才發現,這些竟然都不夠,自己以為自己很聰明、自己以為自己能夠立即帶來改變,那都太過天真。自己過去憑藉的本事,真的能帶來多少改變?拿掉了頭頂上的企業招牌與你的名片,真的還能有多少影響力?
你這個從名校畢業、頂尖企業出來的好學生、好員工,過往經驗可能都是從A到A+,但社會企業的領域或許並不缺像妳一樣聰明的人,他們與你的差別,也許只是他們的履歷沒有你的漂亮。在這個領域裡的人,都很聰明,只是聰明的定義跟你的可能不太一樣。
我這樣說並不是要勸退任何人走進社會企業的領域,不論你在學校的成績是A還是C。而是提醒那些在校園裡成功的、在一般企業裡面成功的,進到社會企業領域裡,可能會發現這個世界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我在一隻腳伸進這個領域之前,以為社會企業是一大片拼圖、一組積木,他們缺的是我身上的這塊拼圖、這一塊積木,或者說我身上的技能(姑且不論這技能只是製作投影片、還是在Excel上建立財務模型),只要我進來之後,補足了這個缺口,拼圖就能完整、整個「社會企業」的機器就能運作。這樣的思考方式,完全是套用經營一般公司的概念:你這間公司若是缺少財務人才,找到財務人才之後公司體質就健全了;若是缺少工程師,只要找到工程師整個組織就能快速前進了…我竟然把社會企業想像成無機體,我只不過是這個無機體的一部分,我若懂得商業方法,只要搭配瞭解社會問題的人,我們就可以著手打造社會企業這棟房子。
原來,我誤解了社會企業,或者說我被「社會企業」誤導了,在社會企業之所以成為一個社會企業之前,最重要的是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重要的是創業,不是企業,沒有創業,不會有企業。
而創業需要的DNA,完全不是我以前在學校學的那一套,聯考沒有教、老師也不會、補習班也學不到。到了大公司、好公司,創業精神也不受到重視,所以即便你的履歷特別漂亮,那只會讓你找到下一份好工作,但對你的「創業」,甚至可能是負擔。
而社會創業家,是個有機體,他也許不像妳一樣,懂得建立財務模型,但是他卻會無中生有,他知道如何在沒有Excel與PowerPoint的環境下,讓事情發生。
但是我一開始完全不懂得這個概念,也無法想像。而我也是看過了許多與我類似背景的人,一隻腳才踏進不久之後,就覺得水土不服,我也為他們覺得可惜。這不是誰的錯,畢竟「社會企業」對這些好學生來說容易理解,但「社會創業」對他們而言卻又難以體會。
我們從小在一個避免犯錯的環境下長大,總是在課本裡認識外面的世界,在地理課本裡甚至強迫去記憶一個完全不存在的疆域、行政區,以及許多跟自己毫無關係的鐵路系統;我們從來就不是去用自己的感官去體驗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的問題,都是在書本上、電腦前,想像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這樣的經驗,與一個社會創業家需要的特質完全背道而馳。社會創業家一直在犯錯,從犯錯中經驗並且成長,用自己所有的感官以及細胞,去感受社會或環境問題。
若你也對於社會企業躍躍欲試,並且也像當初的我,對自己的履歷感到無比信心的話,也許可以試著換個心情與角度。你不是來這裡征服另一座陌生的山岳,是因為你想要有另一種生命旅程的選擇,就像你要去談一段戀愛,要轟轟烈烈,不怕受傷,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攀登更高的一座山。是給予,不是征服。征服的過程,只是自我的擴大;但是付出,是自我的縮小。準備把自己埋在社會企業的泥土裡,先別急著一路衝向自己想像的那座高山。
來這裡體驗,就放下你本來的標準與自尊,走了這一趟,也許社會企業領域沒有因為你而大幅改變了面貌,但社會企業(社會創業)卻很可能會改變你的面貌。
 

文章標籤

  • 阿部昆的客廳

    阿部昆的客廳

    曾於Bain & Co擔任策略諮詢顧問,以及負責若水國際創業投資與社會創業家之育成。雖然書讀的不多,從小國文成績就不好,但從寫情書開始練習文筆,後來寫部落格,竟然還寫出了一本書。在若水國際與社會企業結緣之後,即使離開了若水,仍決定繼續在社會企業的領域分享自己的所思所見。歡迎來阿部昆的客廳及其Facebook粉絲團泡茶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