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社會企業教育趨勢(下)-當社會企業串連世界
文:何冠廷
除了學校教育以外,許多社會企業相關的NGO,往往能更靈活且彈性地提供多元的教育方案和實務的諮商輔導。不管是提供給社會大眾的演講、論壇和工作坊等,或是關於社會企業或社會創業的專業諮詢及平台建構,對於社會企業的推廣和教育,這些NGO無疑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本文將小結歐洲地區社會企業相關的NGO近年發展的三點趨勢。

社群連結

籌組社群平台以促進成員之間的連結,顯然已成為各個領域中最重要的趨勢之一,從早期的工會組織,到近期的共同工作空間,雖然形式或有不同,但其核心宗旨都在於藉由成員之間的良性互動,提供彼此所需的技能、知識或資源等等。小則增進各自的工作效能,大則提升整體產業的長期發展。對於正在萌芽中的社會企業領域而言,社群的建立更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丹麥的Social+,是社會創業家的交流平台,不僅提供各項社會創業所需的工具和知識,也規劃Social + Co-creation、Social + Sparring、Social + Aha!等不同期程及內容的輔導方案,讓成員透過共創的方式,推動社會創新的發生。其次,奧地利的bdv Austria,是社會企業和勞動市場的媒合平台,對內促進成員之間的人脈網絡,對外則推動社會企業法規的建置,此外也舉辦各式社會創新相關的講座、課程和論壇,持續地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分眾定位

社會企業在各方組織極力推廣之下,已成為近年來的熱門議題,但人們對於社會企業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不同形式的參與,顯然不太可能存在一體適用的社會企業課程。因此,為了因應不同角色對於社會企業的多元需求,大多數的NGO均規劃不同的社會企業課程或方案,以促進民眾對於社會企業的參與,並且加速社會企業概念的普及,以實現「每個企業都可以是社會企業」的理想。
瑞典的Changemakers Sweden格外重視年輕學子的社會參與,不僅和國中、國小合作,到學校舉辦社會企業講座和規劃專案實作,甚至還介紹學生到社會企業實習,以讓他們深入了解社會企業的實質內涵。其次,同在瑞典的se forum則提供多元的教育方案,從一天的社會企業家講座、三天的社會企業工作坊到兩個月的社會企業培訓,供參與者自行挑選。此外,義大利的EURICSE是提供諮商服務的社會創新研究中心,同時也協助學生規劃社會企業碩士課程、促進年輕學者之間的跨界交流,並提供中、高階管理者社會企業管理培訓課程。

跨界交流

跨界交流常被視為激發創新的來源,當不同領域的知識相互激盪,往往能激發意料之外的創意,對社會企業而言亦不例外。有些社會問題普遍發生於不同國家,因此若相關經驗能沿用至其他地區,就能提昇影響範圍的規模。不論是橫跨專業領域或者地理區域,跨界交流在各個NGO屢見不鮮,甚至進一步促進各國社會企業組織之間的連結,擴大既有專案的影響範疇。
例如,芬蘭的Social Business International,在英國和芬蘭均有據點,期望將英國運用社會企業解決公共服務問題的豐富經驗引進芬蘭,邀請許多社會企業家參與論壇、研討會等國際活動,促進兩國之間的交流和聯繫。其次,比利時的EMES network則經營學術社群,成員主要為歐盟地區的研究單位,並定期舉辦研討會和工作坊等活動,促進各國學者之間的網絡關係及學術合作,截至目前已出版9本專書、38篇論文、74篇研討會論文。此外,匈牙利的NESsT專注於透過社會企業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社會問題,自1997年成立至今,據點已遍及美國、英國、中歐及拉丁美洲等十個國家,並協助將近來自五十個國家的社會企業。

當社會企業串連世界

從上面三點來看,「串連」(connections)是社會企業領域的重要趨勢。不管是國內社群平台的建立,或者是跨國社會企業組織之間的連結,及至經驗的分享和資源的整合,都是推動社會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為了讓更多不同領域的人才一同參與社會企業發展,多元內容的課程方案和不同形式的媒合管道也促進了連結的發生,激發不同領域相互對話的可能。串連人脈網絡,進而整合跨域的資源,終將凝聚成改變社會的力量。
作者簡介:何冠廷,畢業自政大科管所,曾在媒體、科技和設計公司實習。因為Participant Media而認識社會企業,因為社企流而接觸社會企業。老師說,就算不創業,也要有創業家精神;他說,就算不做社會企業,也要有社會企業精神。

文章標籤

  • 社企流研究室

    社企流研究室

    在此專欄中,社企流將與你分享一系列與實習生合力研究的專案成果,包含各國社企課程研究、案例分析、與社企生態系等,一起加入社企流研究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