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成功三部曲 企業「做好比做大重要」
聯合報╱記者陳怡臻(2014年12月10日)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張明輝昨天指出,社會企業募資成功有基本三條件,包括提出代表創業者想法的營運計畫書、清楚的財務報告及展現社會責任公益報告。他說,除了公益報告需待相關法規上路,其餘皆有專業團隊可諮詢。
據統計,台灣社會企業已經超過百家,且持續增加中。創業之初最困難的就是籌措資金,張明輝表示,國內有許多募資、鼓勵創業的管道,創投就是最典型的一種。他說,在草創期就把錢投入團隊的叫「天使」,但扮演天使的人很少,這時創業者就必須開源,了解各種投資者的需求。
張明輝舉例,假設非營利組織想轉型為社會企業,經營團隊不能只想拿了錢花掉就好,必須向「天使」證明,即使短期無法獲益,也至少會達到損益兩平。
星展銀行昨天與數位時代合作舉辦「MEET社企咖啡館」,由知名作家王文華擔任主持人,現場邀請超過卅位業者、創投及會計師,討論創業最常面臨難題,如提升品牌知名度、籌募資金及行銷手法等。
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主任張英樹指出,每個人都想幫助他人,但僅靠惻隱之心絕對撐不久,「解決問題永遠比發現問題重要,這也就是社會企業存在最重要的意義」。
環保髮妝品牌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說,企業的價值應該被翻轉,台灣也許無法用軍事或政治手段踏上國際舞台,但透過關懷環境或堅持對社會有益的價值,就一定能讓台灣名揚國際。他說,做一個好企業,遠比做一個大企業重要得多。
多扶接送執行長許佐夫表示,資金對任何企業都是拓展業務的基礎。
他說,多扶沒有欠過銀行一天錢,但是貸款卻非常困難。他呼籲,社會企業比非營利組織更有能力還款,國內的貸款機制需要改革與優化。
全文轉載自聯合報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堅持的力量,報名請點此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