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革命:印度的全國性免費營養午餐
編譯:林子豪
編按:台灣的中小學近十年來已有不少縣市實施免費營養午餐的政策,目前的營養午餐大致有三種供應方式:(一)公辦公營,學校設有中央廚房並且自負管理及承擔責任;(二)公辦民營,由學校提供廚房設備而把伙食外標給團膳業者;(三)委外辦理,學校沒有廚房設備,直接外標團膳業者來訂購便當。
在印度溫達文(Vrindavan)的一個美麗小鎮,一般的貧窮家庭只能給孩童簡單的麵包和牛奶當作晚餐,這也可能是一天唯一的一餐。不過,現在情況已有新的轉機,孩童不僅到學校上課學習,還能吃到一份免費豐盛的營養午餐。
印度最高法院早在2001年規定,所有公立國小供應免費營養午餐給13歲以下的學生。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統計,印度5歲以下的孩童有超過四成體重過輕,更凸顯了免費營養午餐政策的必要性。因此,從2001年起,印度政府以委外辦理的模式,與阿莎亞帕提拉基金會(Akshaya Patra Foundation)合作,每天提供130萬份免費營養午餐給全國的貧窮兒童。
阿莎亞帕提拉基金會在2000年創立,受到國際奎師那知覺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Krishna Consciousness)的廟堂提供食物給教徒之啟發,開始在南印的班加羅爾(Bangalore)與五所學校合作,提供免費營養午餐給一千多位學生。至今十多年來,已經為全印度做了超過十億份營養午餐。
阿莎亞帕提拉的副董事長達沙(Chanchalapathi Dasa)表示,提供免費營養午餐可以一舉多得:入學率增加約二成、翹課率降低、學生變得更健康而且學習能力也一併提升。達沙說:「如果孩童空著肚子上課,那麼他就無法專心學到任何東西。」
但是,要提供這麼多營養午餐並不是普通的廚房設備可以辦到的,這甚至可以稱之為「烹飪革命」(Culinary Revolution):在外觀看似一間食品工廠的廚房裡,生產的是數以萬計的新鮮營養午餐;特製的大鍋可以在15分鐘煮出一千人份的米飯,像印刷機似的機器可以在一小時內「印」出四萬片印度烤餅。達沙補充道:「印度是一個以數量大著稱的國家,如果你只想為幾千位學生煮飯,那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在基金會成立之初我們就準備以現代技術與創新產生大規模的影響力。」
透過一個三層樓的「重力流廚房」(Gravity flow kitchen),每天凌晨三點,數公噸的原料如蔬菜、扁豆和米就被運上三樓,經過清洗、去皮、切塊之後,通過二三樓之間的滑道,利用重力直接滑進二樓的大鍋裡。二樓備有蒸汽爐負責蒸熟以及調味大鍋裡的食物。待食物煮熟之後,再利用重力送進一樓做最後的包裝工作。成品在早上八點前就可以準備就緒,以保溫專車分送至各個學校。一間重力流廚房每天可提供十萬份營養午餐,目前基金會在全印度擁有將近二十間重力流廚房,每天負責130萬份營養午餐,也提供了許多包括在偏遠地區的工作機會。
當然,重力流廚房除了產量大之外,午餐的營養成分也是重要的一環。在印度,每300英哩就有可能遇到不同的文化方言和不同的飲食習慣。因此,菜單不僅僅要符合制定的營養標準,也要迎合不同地區的飲食喜好,以當地的需求設計不同的菜單。目前縱使已經有許多學校能夠供應營養午餐,卻無法像阿莎亞帕提拉基金會提供這麼多貧窮兒童營養的膳食來源;這項免費營養午餐政策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計畫之一。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