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

專欄文章

205篇)
  • 全球永續當道,企業如何轉型?4 大關鍵議題、16 個創新解方一次掌握

    全球永續當道,企業如何轉型?4 大關鍵議題、16 個創新解方一次掌握

    社企流/文:蘇郁晴
    對企業而言,2024 年是邁向永續轉型的關鍵時刻,不只各國政府開始要求企業揭露永續資訊,員工與消費者也對企業的永續作為有更深的期許。
    看見這樣的趨勢,星展銀行(台灣)以「2024 邁向永續——企業的必行之路」為題、舉辦「星展基金會影響力共好圈論壇暨晚宴」,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黃思翰提及,星展對永續非常重視,也希望讓更多夥伴一同關注永續。此次辦理這場活動,期盼能邀請企業與組織一同掌握當代關鍵議題、認識創新解方,探索永續轉型的下一步。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致詞表示:「企業欲回應永續不能只是單打獨鬥,而是要思考如何與其他組織、消費者一同展開合作,將夥伴關係納入企業治理中,進一步放大影響力。」

    企業永續轉型必知的 4 大關鍵議題

    議題一:綠色金融

    近幾年,各國積極推動綠色金融,透過推出以友善環境為目標的金融產品或服務,鼓勵個人和企業投入永續發展行動。具體而言,金融機構該如何創造對地球更好的行動?星展銀行(台灣)訂定回應永續的 3 大主軸「負責任的銀行」、「負責任的企業營運」和「創造超越銀行業的影響力」,從銀行內部業務開始落實淨零碳排、鼓勵客戶一同加入永續行列,同時也支持社會企業的發展。
    舉例來說,星展銀行(台灣)整理出 9 大高碳排產業的淨零碳排路線圖,在授信時便會將這些企業的實際碳排量與此做比對,來決定授信額度多寡。星展銀行(台灣)企業及機構銀行負責人暨永續委員會主席羅綸有表示:「各產業都需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業務內推動永續。而銀行是資金的提供者,因此我們藉此來幫助客戶達成淨零碳排。」

    議題二:淨零碳排

    參與 11 次聯合國氣候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簡稱 COP)的台灣氣候聯盟祕書長彭啟明,以淨零碳排為軸,分享國際現況與趨勢。他表示,目前全球氣候政治問題已達成共識,包括將升溫控制在 1.5°C、化石燃料盡快結束、以及訂定損失損害賠償機制,接下來各國將積極關注碳定價、綠色金融和能源轉型 3 個議題。
    彭啟明分享,2023 年美國總統拜登推出「氣候人才庫」計畫(American Climate Corps),預計培育兩萬名綠色能源和氣候韌性人才,未來將與科技業工作一樣成為高薪工作之一,鼓勵青年投入相關工作。最後他也點出台灣目前面臨的問題:「台灣的氣候作為遠落後於國際,需進一步強化整體氣候戰略、氣候科技投資、綠色金融與碳市場機制,並與國際做連結。」

    議題三:DEI 友善職場

    DEI 包含多元(Diversity)、平等(Equity)、共融(Inclusion)3 大面向,是每個企業都需重視的議題。深耕東南亞移工議題的 One-Forty 創辦人陳凱翔從 2023 年世界經濟論壇和麥肯錫發布的報告中點出目前的趨勢:「國際對 DEI 的關注從性別平權、LGBTQI+、身心障礙,到現在更重視多元族群共融。」
    該如何達成多元族群共融對台灣而言相當重要。台灣目前有超過 75 萬名來自東南亞的移工,再加上新住民與新二代,共有 160 萬人,「如果這是一個城市,它將是除了六都以外,人口數第七多的城市。」陳凱翔說,尤其目前政府對移工政策越來越開放,包括開放更多的國籍、人數、可從事產業、停留時間,「我相信移工將是解決企業目前面臨缺工等問題的最佳解答之一。」(同場加映:DEI 為什麼重要?未來發展關鍵是什麼?One-Forty 陳凱翔:將由性別平等走向多元族群共融

    議題四:智慧運用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結合數位與永續的「雙軸轉型」,科技巨擘之一的微軟(Microsoft)如何祭出相關行動?微軟亞太區永續雲副總經理張恩言分享,2023 年,他們將自家生成式 AI 工具 Copilot 導入協助企業監控內部行動對環境帶來影響的平台 Microsoft Sustainability Manager 中,有助企業快速取得所需資訊、自動生成如《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CSRD)的報告書、建立碳排放的計算模型等。
    2023 年底,台灣微軟也攜手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協進會、PwC Taiwan 資誠推出給中小企業與傳統產業的 ESG 數位共享平台「智慧零碳平台 iCX(Intelligent Carbon Exchange)」,協助他們追蹤國際相關趨勢與政策、生成碳查報告,並一步步實踐淨零目標。

    16 家社會創新組織,助大眾吃喝玩樂都永續

    為了提供企業更多永續轉型的靈感、並創造更多合作共創的機會,星展基金會影響力共好圈論壇暨晚宴上也邀請 16 間在不同領域深耕的社會創新組織來到現場擺攤,讓更多人近距離地認識各組織提供的永續好點子。參展單位包含:
    1. 玩轉學校:結合創新教育與永續教育,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關心社會與環境議題、並培養關鍵素養能力,期望打破傳統重視成績、缺乏關鍵素養的教育現象。
    2. 禾乃川國產豆製所:使用市場上僅含 0.01% 的台灣國產大豆製作與販售相關產品,以支持當地農民落實友善耕作,並減少進口黃豆在運送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
    3. 三小市集:從雲林出發的友善食農平台,串連超過 120 家守護環境的農漁牧生產者,為企業夥伴提供綠色採購服務;同時也與企業共創 ESG 永續食農行動方案。
    4. 印花樂:與 NGO 合作、攜手在地社區工坊製作融入社會與環境共好理念的印花設計商品。此外,他們也為企業提供客製化商品開發、品牌授權服務。
    5. 2021 社會企業:為高雄原民梅農提供契作輔導、無息貸款,再協助製造相關產品、行銷推廣,在向大眾分享無毒梅產品的同時,也助當地梅農有更穩定的收入。
    6. 島內散步:設計在地小旅行、導覽、兒童活動等服務,滿足企業員工旅遊、Teambuilding、ESG、外賓接待等需求,也引領不同人群認識台灣文化意涵。
    7. 優織隆:推出永續時尚品牌 EVOPURE+,使用台灣在地紡織原料,落實減碳目標。
    8. 直接跟農夫買:與全台超過一千名友善環境生產者合作販售本土農產品,並為企業提供永續禮盒客製化服務、以及 ESG/SDGs 計畫。
    9. LAB22 馳綠 22 製夢所:透過 XpreSole®、GreenPlax® 的獨家專利技術,用咖啡渣、寶特瓶等廢棄物再製成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機能的鞋子,落實循環經濟理念。
    10. 茶籽堂:致力復興台灣苦茶油文化,提升台灣苦茶籽自給率,降低對進口的依賴。目前在台灣建立三大契作產區,以苦茶籽等在地原料研發洗、沐相關產品。
    11. PackAge+ 配客嘉:以綠色創新科技解決環境、經濟與社會議題,其中包括設計串連企業、通路與消費者的永續循環包裝。
    12. 鮮乳坊:支持在地農民成立自有品牌,並提供給消費者「獸醫把關」、「單一乳源」、「無成分調整」、「公平交易」的高品質鮮乳與相關產品。
    13. 淨毒五郎:堅持開發兼顧環境友善、人體安全及效力良好的產品,以取代市面上以石化來源成分製成的清潔用品,並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與地球共好。
    14. One-Forty:致力推動東南亞移工教育,協助移工在台灣適應生活、學習語言、培養工作技能,促進與雇主的正向互動與信任、打造良好的跨國體驗。
    15. 鉅田潔淨:將農業剩餘資材轉化為符合淨零需求的材料,製成家庭可堆肥餐具與包材,並外銷至全球。
    16. 綠藤生機:台灣純淨保養品牌,堅持減去非必要程序、減去超過 2900 種非必要成分,加上必要的透明,讓保養能兼顧肌膚的需要與環境的永續。

    星展整合集團資源,助力社會創新發展

    社會企業能提出回應問題的行動,卻往往因為缺乏資源而難以擴大影響力。為此,星展銀行自 2010 年起運用職能專業、整合集團資源,以實際行動為社會企業搭建平台與橋樑,支持有意發展永續的中小企業成長與轉型。
    近年來,星展基金會開辦「亞洲商業影響力大獎」投入近 4 億台幣獎勵金,幫助亞洲社會企業和中小企業拓展業務、擴大影響力。2023 年獲得此獎項的台灣組織分別是:純淨保養品牌「綠藤生機」、以及以農業廢棄物再製成生活用品的「鉅田潔淨」。
    除了提供獎勵金外,星展也透過與在地組織合作,為地方多元的社會議題盡一份力。像是 2023 年底星展銀行(台灣)攜手致力創新永續教育的「玩轉學校」、培育玉山山麓各部落原住民孩童的「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以及為長期照顧者提供知識與服務的平台「愛長照」,透過專案合作與志工活動的方式,共同改善地方的教育與長照問題。

    永續轉型,是企業長久經營的解方

    在全民拿著放大鏡檢視企業永續行動的時代,企業相較過往更需要關注綠色金融、淨零碳排、DEI 友善職場、智慧運用 4 大議題,並進一步提出回應問題的解方。若企業尚未想到永續轉型的路徑,不妨參考 16 間社會創新組織的行動,或與他們展開跨界合作、放大影響力。當一間企業能由內而外實踐永續,才有機會長久地經營下去。
    核稿編輯:李沂霖
    (此篇文章由星展銀行(台灣)支持、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
    閱讀文章
  • 這一年你過得好嗎?從 12 篇精選文章,看 2023 關鍵議題

    這一年你過得好嗎?從 12 篇精選文章,看 2023 關鍵議題

    社企流/文:Jenny Yeh
    2023 年,屬於台灣的代表字——缺,看見台灣過去一整年我們面臨的風險和問題,從 2023 年農曆年過後的缺蛋問題,到夏季缺水、缺電,「缺工」也台灣各行各業一直以來的問題。這些「短缺」背後反映出的其實是更大全球景況,如糧食危機、氣候異常、能源危機、貧困等各式永續議題。這意味著,我們面對的未來是一個有著「多重危機」(polycrisis)的世界。
    「多重危機」(polycrisis)一詞由世界經濟論壇(WEF)在 2023 年所造新字,居於美國國家公共廣播(NPR)公布 2023 年 9 大全球流行語排序第一。在 《2023 年全球風險報告》中指出,當今世界正同時併發、碰撞各種相牽連的災情與危機,這些危機包含極端氣候、能源危機、區域衝突、通膨危機、糧食危機等,而這些都將大幅增加人們的生活成本。
    從 2023 年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及社企流發佈的文章中,我們精選 5 大熱門議題,選出 12 篇文章,一起回顧 2023 年中那些會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不可不知的重要事件。

    1. 極端氣候頻傳——當氣溫越來越高,地球邁入全球沸騰的時代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宣布,2023 年 7 月是人類史上有紀錄以來最熱的月份;此外, 2023 年也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聯合國秘書長以全球沸騰時代(the era of global boiling)形容問題的迫切性。目前地球溫度上升 1.48 °C ,逼近 2015 年巴黎協議訂下的 1.5°C 目標。除此之外,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災害,也造成世界各地自然災害頻傳,如 8 月夏威夷茂宜島的罕見野火,燒毀當地 878 公頃的土地面積、近百人死亡;9 月利比亞暴雨造成水壩潰堤,導致逾 6 千人喪命等。這些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影響的不只是經濟損失,更是直接造成生命威脅。
    造成高溫最大原因是,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數量不斷增加,而這些氣體來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燃燒及使用。因此,一年一度的氣候大會 COP28 中,減碳議題、極端氣候造成的經濟損害等問題,更是會議中討論的重要項目。
    代表選文
    氣候大會 COP28 的減碳議題,是各國關注、討論的重中之重!根據台大風險中心指出,台灣每年人均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的 2 倍以上。因此,除了藉由政府制定相關法規與政策,個人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更是改善全球碳排放的重要關鍵。
    代表選文
    根據台灣環境部統計,碳排放最大來源以能源排放最高,占整體碳排放量的 9 成!能源轉型與革新成為台灣重要議題,尤其是台灣夏季更是用電高峰!以夏季大家經常使用的冷氣來說,冷氣不只能耗驚人,碳排量是全球飛機碳排量加總起來的 2 倍。因此,選擇低耗能的冷氣或是直接使用綠能,都可以實踐個人的減碳行動。
    代表選文

    2. 區域戰爭、衝突加劇——難民、糧食、人權問題持續惡化

    自 2022 年爆發俄烏戰爭直至 2023 年仍未停歇,烏克蘭平民持續為這場戰爭付出慘痛代價,生命財產損害、人權侵害、無數家庭破碎、人民流離失所等。2023 年,戰火連連,在 10 月初以哈戰爭爆發,在短短的兩個月中,兩萬多名巴勒斯坦人喪命,在加薩走廊人道救援受阻、衛生系統癱瘓,甚至世界糧食計劃署更發布大範圍飢荒警告。戰爭不僅影響當地,也更會造成全球供應鏈受阻;難民、糧食問題等議題,持續在 2023 年備受關注。
    代表選文

    3. 台灣遲來的 #Metoo 運動——重視性別平等與多元共融

    還記得 5 月底,台灣吹起 #Me Too 運動的號角聲嗎?從政治圈、媒體圈,擴及至影視圈、音樂圈、藝文圈、校園等領域。這也引發大眾對於性騷擾、性侵犯等性別意識的關注,反思我們對於性別歧視,以及重新認識並尊重性別的重要,更進一步推動修法與性別政策的改變。此外,在企業裡,也越來越重視 DEI——多元(Diversity)、平等(Equity)、共融(Inclusion)的職場領域,讓性別平等有實際落地的可能。
    代表選文

    4. 實踐 SDG 3 健康福祉——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

    根據聯合國研究發現,全球約有 1/8 人口罹患精神疾病,也是青少年自殺 3 大主因之一;台灣衛福部最新統計數據也顯示,15-24 歲的年輕族群大約每 10 萬人就有 10 人自殺,15-30 歲的年齡族群中,更有高達 29.2 萬人有精神科相關就醫診斷紀錄。在 2023 年 8 月衛福部推出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年輕族群每年 3 次免費心理諮商。但不僅是年輕族群,人人都可能面臨心理健康的困擾,已然全球公共衛生健康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更特別提倡將心理健康相關醫療政策納入全民健保之中,真正實踐 SDG 3 健康福祉的永續目標。
    代表選文

    5. 迎接人工智慧時代——科技革命下的變革與風險

    2023 年最大的科技進展莫過於「人工智慧」(AI)的科技革命。美國柯林斯英語詞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將「AI」選為 2023 年度代表字,英國劍橋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則選擇以「Hallucinate」(產生幻覺)為年度代表字,反應 ChatGPT 橫空出世後,AI 技術從遙不可及的科技研發夢,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科技的好壞,取決於使用者如何使用,可以用來實踐永續,但同時也帶來新的風險。在面對新時代裡,我們更需要有意識地使用、及思考帶來的影響。
    代表選文
    回顧 2023 年,我們看見部分議題仍持續延燒,例如氣候危機、戰爭衝突等,尚待解決;同時,也看見有新議題出現,包括多元共融、心理健康或是科技帶來改變。永續,是當代新的價值,也是當前社會最急迫需要實踐的行動。期望在新的一年,能持續實踐永續,為世界帶來嶄新的未來。
    核稿編輯:李沂霖
    閱讀文章
  • 台灣參與 COP28!由台發起的「松山宣言」,如何跟進首次全球盤點?

    台灣參與 COP28!由台發起的「松山宣言」,如何跟進首次全球盤點?

    社企流/文:張語屏
    一年一度的氣候大會 COP28 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召開,從2023 年 11 月 30 日到 12 月 12 日,針對首次揭曉「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的減碳期中成績單,展開 11 場協商。而台灣繼 2023 年修訂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之後,由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與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中心一同制定發表「松山宣言」,共同參與全球盤點計畫。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 2023 年整合評估報告(AR6)中揭露,人為因素造成嚴重暖化,自 2011 到 2020 年,10 年內已升溫 1.1 °C,預估到 2100 年將突破 2.5°C以上,已難以達成控制升溫 1.5°C目標,而原本多年爭論未解的「損失和損害基金」協議,在 COP28 首日的協商會議首次達成共識,必須用來金援與抒困近年發展中國家遭受乾旱、洪水和海平面上升等極端氣候衝擊的的天災事件。(同場加映:COP28 是什麼?有哪些必懂亮點?6 大重點認識第 28 屆氣候大會

    全球盤點是什麼?17 項建議一次看

    全球盤點,是指以 2015 年 COP21 所簽署的《巴黎協定》為目標,全面性地檢視減碳成效。每 5 年進行一次,而今年的 COP28 是簽訂《巴黎協定》以來,首次進行全球盤點。
    歐盟在 2023 年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也預計在 2024 年推出清潔競爭法案(CCA),COP28 除了聚焦在「碳稅」、「碳定價」及「碳權認列」等標準,也以全球盤點技術報告,檢討全球的永續行動,在 11 天的議程裡,針對以下 17 項關鍵項目進行審議協商。
    1. 各國對減碳行動距離《巴黎協定》設定目標相差甚遠,未來 10 年內,必須加速減緩地球暖化的行動。
    2. 在永續發展與消除貧窮的目標下,各國政府應加強應對極端氣候的應變措施、支援系統轉型,讓建立氣候韌性成為主流,並且採取可信、負責且透明的系統轉型方案,同時保障容易被社會邊緣化的婦女、年幼者及原住民族群都能共同參與的權利。
    3. 系統轉型雖然會帶來許多契機,過於急切的轉變也帶深具破壞性,關注平等共融,才能提升與支持氣候行動的野心。
    4. 由於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已和維持升溫1.5°C以下的全球減緩路徑不一致,惟有大膽行動,才有機會在緊縮的時限內兌現承諾。
    5. 各國必須更有野心並且加快腳步行動,才能達成 2030 年前比 2019 年減少 43% 的溫室氣體、2035 年前減少 60%,最終在 2050 年全球淨零減碳的目標。
    6. 要實現淨零減碳,需要各層級組織展開系統轉型與支持,擴增再生能源規模、並且逐步汰換沒有減碳措施的化石燃料,同時停止砍伐森林、減少非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
    7. 為避免轉型帶來衝擊,公平轉型能夠讓減緩的過程更加健全和平等,面對不同情況也需有量身定做的轉型方案。
    8. 經濟多樣化是處理負面衝擊的關鍵戰略之一,例如綠色工業、綠色供應鏈及綠色產品。
    9. 面對極端氣候的衝擊,各級政府機關迫切地需要加強氣候調適措施,以避免和減輕損失和傷害,不斷反復發生的氣候災害,將會削減復原能力。
    10. 目前雖有相關的氣候調適措施與承諾,但仍是針對特定部門、且區域分布也不均,應變對策也很分散、和緩漸進,應該持續且更強化,同時不忘公平轉型,避免衝擊弱勢族群。
    11. 當氣候調適措施受到在地背景、人口或優先要務的驅動,因地制宜的搭配協調,也能強化改革應變對策。
    12. 想要避免或減少處理極端氣候帶來的損害,就必須全面管理風險,採取緊急的氣候行動與政策,並支援受衝擊的地區。
    13. 必須為避損措施擴增與開發資金來源,且其資金流動必須和氣候行動策略一致,才能迅速應變,並滿足日益增加的需求。
    14. 增加並擴大對發展國家氣候行動的支持,戰略性的布局國際公共資金調度與監管,像是氣候融資,才能更有效地協助非締約夥伴國家。
    15. 讓國內外、公共與私人資金流動和減碳發展路徑保持一致性,而惟有系統性地布局與釋放數萬億美元,才能滿足全球所需的氣候行動資金規模。
    16. 迅速投入現有的潔淨技術、加速新技術的創新、開發與技術轉讓,特別是難以減碳的項目,才能滿足發展中國家需求。
    17. 「能力建構」是實現廣泛的永續氣候行動的基礎,需要由國家主導和基於需求的有效合作,以確保各層級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增強和保留。

    台灣發表「松山宣言」 回應全球盤點

    回應氣候危機,台灣產業、政府、學術和社會各界在 COP28 前夕發表「松山宣言」,提出「減碳與調適」、「永續發展目標」、「永續分類標準」、「永續生活」及「氣候變遷因應法」5 大承諾,針對 2050 淨零目標,將持續規劃氣候調適措施與政策,大力推動能源轉型、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採取低碳與綠色技術促進綠色產業與消費,推動氣候資訊主流化,支持氣候服務與創新技技術的發展,應付跨部門的挑戰,並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實踐環境友善的生態經濟與永續發展。

    2024 年即將實施碳定價,引導產業綠色轉型

    松山宣言因地制宜地呼應大部份全球盤點內容,但尚未窺見具體的實際措施,包含如何達成台灣國發會在 2022 年發表 2030 年前減少 24% 碳排放的目標、緊急的風險管理行動、以及避免因氣候調適措施轉型計畫衝擊到弱勢團體的公正規劃。不過在 2024 年,台灣將針對排碳大戶制定碳價,藉由經濟手段,引導產業朝向綠色轉型,也是觀察台灣實踐氣候調適措施的雄心與表現的關鍵時機。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李沂霖
    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迎接新年,社企流舉辦讀者小聚,以心理健康為主題,邀請大家一起來與我們聊療癒!>> 即刻報名
    閱讀文章
  • SDG 5|在印度,女性就業率只剩 9% 的啟示:加速就業市場裡的性別平等

    SDG 5|在印度,女性就業率只剩 9% 的啟示:加速就業市場裡的性別平等

    社企流/編譯:蘇郁晴
    COVID-19 疫情重創全球勞動市場,國際勞工組織指出,2022 年全球失業人數超過 2 億人。儘管目前疫情趨緩,但受到劇烈影響的勞動市場卻尚未完全恢復,尤其對女性更為不利。《彭博社》報導中也指出,女性相較於男性更不易回到職場,這可能會使全球經濟損失數萬億美元,這樣的現象在開發中國家更加明顯。
    根據世界銀行 2022 年的統計中顯示,過去 30 年間大多數地區仍有維持超過一半的女性參與在勞動力市場。然而,在南亞、中東、北非地區的女性勞動力的參與率只有 1/4,甚至更少,以印度的性別勞動力參與率差距最大。
    婦女的工作被認為與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發展相關。理論上假定經濟發展與女性勞動力參與度之間呈 U 形關係。一般來說,低度開發國家主要經濟發展來自農業,而女性經常需參與在農業工作中,平均勞動力參與率較高;開發中國家,因農業經濟活動開始萎縮,相較之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較低。已開發中國家的女性受教育程度更高、經濟轉向以服務為基礎,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將再次提高。
    但在過去 30 年間,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並沒有呈現 U 形的發展趨勢。但事實上,當經濟結構轉型、生育率下降及女性教育程度提高後,在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經濟和社會結構及規範下,並沒有為女性參與在勞動市場帶來成長。

    疫情後,印度女性失業率仍高

    世界銀行統計,2010 至 2020 年間印度女性就業人數從 26% 下降至 19%。隨著疫情爆發,孟買經濟學家估計,2022 年女性就業率僅剩 9%。持續追蹤印度勞動市場的孟加拉當地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Rosa Abraham 發現,就算是疫情解封,女性失業率仍是男性的好幾倍。
    Abraham 解釋,印度女性從事無酬照護工作量原本就是男性的 10 倍,比全球平均水平還要多 3 倍。疫情爆發後,因為學校關閉、家務與照護工作增加,讓女性需承擔更多無酬工作。「當男性面臨劇烈的經濟衝擊時,他們可以尋找不同類型的工作,但對女性而言,該不該工作、或該從事什麼工作的掌控權從來不在她們手中。」Abraham 補充。
    有些家庭因為難以負擔家計,選擇把女兒嫁掉,導致疫情期間的結婚率飆升。根據當地政府統計,部分地區的兒童和青少年結婚率因此增加 8 成。
    上述的狀況不只發生在不識字的鄉村女性身上。住在印度大城孟買、22 歲的 Anjali Gupta 正在攻讀藥學和營養學的碩士學位,同時也接受專業醫生的訓練。但疫情爆發使他們家中的雜貨店生意大受影響,她的父母開始催促她退學、並要求她和其他姐妹們趕快結婚。

    根深蒂固的父權文化,加劇性別不平等情形

    父權文化從來都是在印度根深柢固。印度男性認為自己有能力讓女性待在家、不外出工作,才能彰顯他們的社會地位與男性的社會象徵。
    致力促進女性和孩童權益的當地非政府組織 Akshara Centre 的經理 Akhina Hansraj 談到:「印度人認為,如果女性接受教育、開始工作、達成經濟獨立,可能會讓她們變得不服從家庭。」因此大多數沒受過教育、也難經濟獨立的女孩,早早就會成婚生子,也讓男女不平等的形情不斷產生惡性循環。
    雖然印度政府正竭力消弭童婚問題,2022 年通過法案,將女性法定結婚年齡從 18 歲提高到 21 歲,但在許多鄉村地區,文化習俗仍由當地村議會制定和執行,而這些掌權者幾乎都是抱持傳統思想的男性,新法案推動成效不彰,難以縮短印度性別平等差距。(同場加映:疫情加劇童婚問題!5 個行動讓女孩決定自己的未來

    聯合國 SDG 5 目標,離現今的我們還有多遠

    雖然印度是極端案例,但放眼全球,目前在 SDG 5 性別平等目標上均無明顯的進步。根據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要消除性別平等在法律保護上的差距還需 286 年、婦女在職場環境獲得平等權力和領導地位則需 140 年、要實現女性在國會代表中的平等也需 47 年。(同場加映:性別平等還要 100 年?英國新創以科技工具加速職場性別同酬
    全球性的危機加劇性別不平等問題,在醫療保健、教育和經濟上皆是如此,原本已逐步下降的童婚問題也因為疫情的影響受到威脅,讓多達 1 千萬名女孩面臨童婚的風險。
    接下來該如何加快腳步、達成在 2030 年前實現性別平等的目標?聯合國建議各國政府需更加積極推動全面性的政策改革,消除不合時宜的體制,以維護女性的權益。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葉于甄
    即刻加入社企流網站贊助會員,擁有屬於你的永續資訊窗!
    閱讀文章
  • SDG 5| 當性別平等差距越來越大,3 種促進職場平等的建議

    SDG 5| 當性別平等差距越來越大,3 種促進職場平等的建議

    社企流/編譯:劉俐君
    2023 年 3 月,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發表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若勞動力市場中有更多女性,並給予女性平等晉升機會,全球經濟每年能增長 7 兆美元。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歐・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 )曾表示,全球婦女權利方面的進展令人失望,聯合國婦女署預計,全球在教育、就業和經濟機會距離性別均等還要 300 多年。
    全球企業可以怎麼推動工作場所的性別平等呢?以下 3 個來自研究、職業女性和倡導者支持的建議。(同場加映:如何透過改造企業文化落實性別平等?來自企業領導人的 10 項建議

    一、提高薪資透明度,以促進性別平等並縮小薪酬差距

    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的數據顯示,全球性別工資差距在過去 20 年間幾乎沒有變化。雖然不同研究指出的原因不同,但研究顯示薪資透明度(pay transparency)對於縮小薪酬差距有著重大影響。
    當雇主建立透明的薪資制度,不論在年齡、種族、性別還是性取向間,薪資不平等的現象總體上皆呈現下降。特別是在美國職場中,當雇主廣泛採取透明薪資制度,能縮小性別薪酬差距40%。
    「企業也擔心優秀人才在工資被壓縮與薪資不透明的情況下,加入競業對手的陣營」,巴黎 HEC 商學院的 Tomasz Obloj 教授表示,「在研究數據中顯示,薪資透明的組織並沒有形成大量『超級明星』(優秀人才)出走。我們已不能再用 70 、 80 年代當時提供足以讓員工留下的機制來看待當今社會下的大辭職朝(The Great Resignation)時代。」

    二、從指導制轉向贊助制

    「我很厭倦總是聽到『女性需要找到適合的人指導以確保在職場上成功』這樣的話。」曾入選 2019 年和 2020 年最具影響力的 D&I 領導人的 Ruchika Tulshyan 在一則訪談提到,大部分的女性並不缺乏專業指導師,甚至在她們職涯中至少會有一位導師,甚至有研究指出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獲得更多導師的協助。
    Tulshyan 認為女性更需要的是「贊助、支持(sponsorship)」。她說道,「指導大部分是非正式關係,而事業贊助者則會協助組織內的專業人士晉升。在組織中多數決策,包括最受矚目項目的人員分配或高層職位的晉升等,且多數是在非正式場合上決定的。」因此,在社交圈中尋找性別平等倡導者,能幫助具有高潛力女性和有色人種的領導人獲得應有的接觸管道與知名度。
    身為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的 Sylvia Ann Hewlett 也在研究中發現,接受事業贊助者推薦或支持的女性,升職機會將提高 19% 。

    三、成為「家庭友善」的雇主

    從世界經濟論壇每年分析兩性每週花在非休閒活動上的總時間,包含給薪的工作和不支薪的家務勞動中發現,女性勞動付出大多是無償的。最新調查結果中指出,女性平均每週花費 45% 在有支薪的工作,剩下 55% 的時間花在育兒及其他無支薪的家務勞動上;相較之下,男性平均每週有 81% 在有償工作中、19% 則是家務勞動。不難想像,在平衡工作與兼顧家庭間的困難,是女性難以在職場晉升或退出職場的主要原因。
    因此,身為雇主能做的改變還有很多。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提供公共或補貼兒童照護的經濟體中,女性賺取的工資比例,是不提供相關補助的兩倍以上。若公司能改善自己的育兒方針,將能夠留住更多有能力的女性員工,有益公司發展,也能幫助經濟成長。
    美國紐約的早期護理和學習委員會(Early Care and Learning Council)統計,提供育兒津貼能降低曠職率 30% 和 60% 人員流動率,並提高招聘和生產力。另外,一項針對美國各行業中 500 名人力資源專業人士的調查指出,90% 的人認為相關的育兒福利措施能幫助維持職場的多元性;有 86% 的人資領導人認為長者福利也助於對建立多元職場環境。
    在不斷擴大的性別差異下,政府、雇主和公民社會在促進性別平等的道路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性別平等背後需要促進性別平等的教育系統和技能訓練支持、符合人權和性平的演算法,並投資更多資源來彌合數位性別鴻溝」聯合國秘書長東尼歐・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 )表示,「現在的我們急切需要政府、公民社會、私部門和科技社群的共同努力。」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葉于甄

    當 ESG 成為企業顯學,企業倫理課如今是許多大學必修學分,更是進入職場的必備關鍵力。即刻閱讀專題,一起發揮社會影響力!
    閱讀文章
  • G7 高峰會各國領袖針對永續談什麼?3 大重點帶你一次看!

    G7 高峰會各國領袖針對永續談什麼?3 大重點帶你一次看!


    邀請你成為社企流網站贊助會員,共創你想看見的社會改變!
    社企流/編譯:劉俐君
    七大工業國(G7)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及歐盟的領導人於 2023 年 5 月 19 至 21 日齊聚日本廣島展開 G7 高峰會,此會議將界定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也為隨後的 G20 會議及今年其他以氣候議題為重點的會議(如 COP28)定下基調。
    G7 高峰會中展現的一些氣候危機相關的重要成果,可能有助加快全球經濟脫碳,並根據將全球氣溫自工業化後升高的程度限制於《巴黎協定》所訂定的 1.5°C 目標以內;G7 領導人也贊成採取針對性行動保護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及加強循環,以減少人類對地球的負面影響。此外,70% 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材料的搬運過程及使用,清除廢料和污染將成為政府和企業的首務,並提高循環產品和材料、重造自然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此,在此次高峰會上針對永續議題,提出三大關鍵舉措,包含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促進可再生能源生產和終止塑膠污染。

    一、 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G7 各國領袖表示:「強調兌現承諾在 2050 年之前,達成能源系統淨零排放(Net Zero)的目標,且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以上 1.5℃ 內;於此,並呼籲其他國家與我們一起採取同樣的行動。」
    去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因為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方面缺乏野心而廣受批評。COP27 會議中談判代表只同意「『加速』努力逐步減少未使用碳捕捉技術的燃煤發電(註一)和逐步取消低效的化石燃料補貼」。因此,這次 G7 將重點放在消滅絕大多數在製造能源過程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同場加映:COP27 搶先看!氣候大會對台灣有什麼意義?
    然而, G7 仍因為對於逐步淘汰化石燃的立場不夠強硬被受批評。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定義,未經減排處理的化石燃料是指在整個生產生命周期內,未經實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生產和使用方式,例如從發電廠捕獲 90% 或以上的排放量,或者減少能源供應中 50%-80% 甲烷逸散的排放量。
    其立場不夠強硬,背後的原因來自烏俄戰爭對全球能源供應影響,為減少對其天然氣的依賴,G7 各國領袖認為投資液化天然氣「可用於應對當前的危機,並解決危機引發的潛在天然氣短缺問題」;G7 領導人也未能承諾 2035 年電力部門「完全」脫碳,而是選擇維持 2022 年的承諾:2035 年電力部門「完全或大部分」脫碳。雖然 G7 的承諾不盡完善,但還是對全球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目標來說有很大的代表性(註二)。

    二、促進可再生能源生產

    G7 強調我們還需要顯著加速部署可再生能源和開發及規劃下一代的技術。 目前已透過加強可再生能源的產能,將其應用擴大至全球並降低成本。目標在 2030 年前離岸風力發電(offshore wind capacity)將總體上升至 150GW,PV太陽能面板(Solar PV)將總體上升至 1TW 以上。此外,G7 氣候能源和環境部長已經在高峰會開幕前一個月同意加速部署更多發電方式如水力發電、地熱、可持續生物質能、生物甲烷和潮汐能。
    在可再生能源相關技術,亦投注心力研發及部署,如波浪能(wave energy)、浮體式離岸風力發電(floating offshore wind power);並針對倚賴天氣的發電方式改善其能源儲存方式,當電力需求高時,再將所儲存的能源釋放到電網以供使用。(同場加映:台電之外的購電選擇——台青年組再生能源新創「瓦特先生」,提高買賣綠電自由度
    有關科技發展關鍵稀土元素、重要礦物及材料的供應鏈,也是 G7 高峰會中明確承諾提出改善的目標。為滿足對淨零排放經濟的技術需求,如電動車電池和能源儲存,在未來的幾十年,稀土元素的需求預計將隨之增長 400%-600%。G7 領導人強調供應鏈中資源效率和循環能發揮保障供應的作用,承諾「增加國內和國際對關鍵礦物和原料的環境無害性(environmentally-sound)、可持續性及其高效回收和再循環應用」作為邁向「淨零、循環、氣候韌性(climate-resilient)、無污染和自然淨值經濟(註三)」行動的一部分。

    三、終止塑膠污染

    塑膠污染除了造成許多海洋及土地環境的問題:塑膠廢料已經成長為 20 年前 2 倍,所有塑膠廢料僅 9% 被成功回收;聯合國預測海洋中的塑膠量將在 2040 年之前成長至將近 3 倍。此外,塑膠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仍續上升。2019 年塑膠產生了 18 億噸的溫室氣體,其中的 90% 來自化石燃料的生產和轉化;預計到2050年,塑料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佔剩餘碳預算的 13%。
    對此,G7 領導人們的目標「在 2040 年前將額外的塑膠污染減少到零」並透過以下方式實踐:
    1. 強化可持續塑膠的消費和生產,並增加塑膠製品在經濟中的循環性:處理一次性塑膠、不可回收塑膠以及含有有害添加劑的塑膠,並將塑膠污染的可歸因成本內部化(internalise attributable costs)。
    2. 對塑膠廢物進行無害環境的管理:解決微塑膠從生產至丟棄及分解對環境的影響。
    然而以上的措施卻引起許多組織的擔憂,因為與其減少整體塑膠污染的量,G7 領導人們僅強調減少「額外塑膠污染」。
    註一:燃煤發電(unabated coal power)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定義,未使用碳捕捉技術製成的化石燃料(unabated fossil fuels)指的是那些「在未干預之下生產和使用,並大福減少生命週期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化石燃料」。
    註二:根據國際能源總署( 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統計,七大工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經濟的 40%、發電量是全球的 36%、能源需求為全球的 30% ,其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 (CO2) 排放量則是全球的 25%。
    註三:自然淨值經濟(nature-positive economies)是以 2021 年由英國劍橋大學發布的《達斯古普塔報告》為基礎而發展的構想。《達斯古普塔報告》定義自然淨值的目的為不使用超越自然能供應的需求,並在人類的幫助下增加自然供應的水準。而自然淨值經濟的構想是將組織及企業的行動量化為可評估的標準,並根據各經濟區域各有不同。然而這構想也因為對於「自然」的定義模糊而遭質疑對生物多樣性維持的幫助有限。
    參考文章
    核稿編輯:葉于甄
    即刻加入社企流網站贊助會員,擁有屬於你的永續資訊窗!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