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由社企流編輯搜羅整理台灣社會創新、永續相關的即時消息。

專欄文章

261篇)
  • 信義房屋扮社區天使投資人,2024 社區一家徵件起跑!

    信義房屋扮社區天使投資人,2024 社區一家徵件起跑!

    整理:社企流編輯室
    為了讓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更美好,信義房屋在 2004 年推動「社區一家」全民社造行動計畫,以凝聚人心為核心,長期支持社區營造。邁入第 20 年的社區一家計畫至今已累計投入 5 億元,支持全台 3227 個社區圓夢,今年徵件計畫將在 3/1-4/30 展開,只要有改變社區、讓地方更好的想法,不限主題、不分年齡,只要施作地點在台灣,外國人也可以參加提案,有機會獲得最高 50 萬圓夢支持金。
    「社區一家」全民社造行動計畫誕生於 2004 年總統大選後,鼓勵民眾提出創新想法走出家門、改變社區,把「家」的概念擴充到一棟公寓、一條街、一個城鎮,到整個台灣。不只是單一企業投入金額最多、持續最久的社區改造計畫,推動多年以來,影響力也遍及全台,全台鄉鎮市區提案涵蓋率已達 100%,除囊括國內外各項重要的獎項,2017 年更獲得第九屆總統文化獎——在地希望獎的殊榮,社區一家多年來更呼應社會趨勢與大環境,滾動調整計畫內容,屢創國內社造風氣之先,從開放個人提案、信任提案者沒有繁瑣核銷、讓在地行動能接軌 SDGs 目標等。
    信義房屋執行經理黃卉芃表示,社區一家希望扮演社區天使投資人的角色,不僅支持社區圓夢外,也希望彌補政府資源不足之處,因此社區一家計畫向來不限提案主題,也秉持信任原則,一獲獎就撥 7 成獎助金給獲獎單位減輕社造資金壓力,而沒有繁瑣核銷流程,讓大家能將更多心力花在為社區做事上。以人為本和信任,可以說是社區一家計畫最大的特色。(同場加映:打造永續家園,讓「全民社造行動計畫」助你一臂之力!
    本身是台北上班族的社造斜槓青年,2023 社區一家《築夢個人類》首獎葛韋成也說到,提案初心是因為看到老家雲林長輩們的進食困境,吃不好也無法咀嚼,因為看到社區一家計畫不限提案主題,因此決定提出了新型態高齡友善原型餐食研發計畫,也因為有社區一家獎助金支持,讓他不用擔心資金壓力,能為家鄉長輩做事情,而獲獎後的得媒體曝光也讓地方居民更了解他,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加入,擴大影響力。
    社區一家計畫設有《幸福社區類》、《築夢個人類》與《深耕校園類》三大類別,除了個人和團體外,大專到國小師生也能參與提案。而近年來,社區一家也觀察到,有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參與,波蘭女孩唐寶玲更是連續獲得 2022、2023《築夢個人類》楷模獎,因此社區一家今年特別提供了英文版辦法,鼓勵更多人投入。
    為了讓大眾更了解「社區一家」全民社造行動計畫,信義房屋將舉辦多場 2024 全台徵件說明會,邀請歷屆得主分享社造經驗,詳細活動辦法與說明會場次,請上社區一家官網查詢,或洽詢社區一家專線 0800-88-4718。
    閱讀文章
  • 加入「N 型製所」,為傳統產業注入創新力

    加入「N 型製所」,為傳統產業注入創新力

    整理:社企流編輯室
    彰化縣身為台灣重要的傳統產業重鎮,舉凡車輛零組件、水五金、紡織產業、機械設備,以及生物科技與農業創意產業等,多元的產業與堅強的技術實力,對國內的經濟發展貢獻甚鉅。然而隨著時代與產業結構的改變,傳統產業正面臨升級和創新的挑戰。

    青年創意結合在地技術優勢

    彰化縣政府青年發展處(以下簡稱青發處)為了吸引青年投入彰化的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的同時,將青年的創新創意結合在地傳產的技術優勢,推出 2023 年「輔導青年結合彰化傳產群眾募資推廣計畫」,透過青年和傳產的合作,打造別出心裁又富競爭力的商品,共同推動彰化的產業和經濟發展。

    青年 × 彰化傳產群募計畫開跑

    「N 型製所 - 青年 × 彰化傳產群募計畫」開放 18-45 歲不限地區之青年設計人才、創業家,及彰化傳統產業或公司行號於 2024 年 3 月 10 日前線上申請。審查結果屆時將會公告於彰化縣政府青年發展處網站,計畫入選者將能獲得募資專案各步驟之策略與宣傳規劃輔導,將設計產品上架至募資平台進行集資,讓有創意、有技術的好產品給更多人看見!此計畫將執行至 2024 年 11 月 30 日為止。
    為促成產業互動和跨域交流,彰化縣青發處尚安排了 3 場計畫講座:製程打樣工作坊、群募流程工作坊及商品優化工作坊,邀請業界經驗豐富的講者,分享傳產藉由群眾募資,因應製程挑戰的方向,以及打造新通路、拓展客群的品牌行銷手法。協助在地傳產、青年創業家、設計師甚至對群募有興趣的業者,快速掌握此輔導計畫的概念與執行模式,提高申請參與意願。

    講座報名資訊:

    N 型製所 - 青年 × 彰化傳產群募計畫資訊

    • 截止日期:2024 年 3 月 10 日
    • 計畫申請:意者可填寫線上提案表單
    • 主辦單位:彰化縣政府
    • 承辦單位:彰化縣政府青年發展處
    • 執行單位:貝殼放大股份有限公司
    閱讀文章
  • 從一位船長的在場證明,揭開台灣海洋真相

    從一位船長的在場證明,揭開台灣海洋真相

    社企流/文:蘇郁晴
    推動海洋環境保護工作 10 年的的創新環保組織「RE-THINK 重新思考」(以下簡稱 RE-THINK),攜手深耕永續領域的「Impact Hub Taipei」、重視減廢議題的跨國飲料企業太古可口可樂,共同舉辦「See the unSEAn 打開海平面」海廢教育展,以一位船長的在場證明為主軸,透過來自宜蘭大溪漁港阿洋船長的第一線觀察,邀請大眾看見與感受海洋的真實現況、以及面臨的危機。

    塑膠用量逐年上升,上千噸垃圾流入海洋

    海廢問題究竟有多嚴重?根據統計,每年約有 800 萬到 1270 萬噸的垃圾流入海洋,其中有 80% 是陸地上製造的廢棄物。雖然近年環保意識抬頭,政府亦推動相關減塑政策,「但塑膠使用量仍逐年上升。民眾從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到實際落實環保,還有一段路要走。」 RE-THINK 創辦人黃之揚指出。
    懷抱「天下無廢」的目標,太古可口可樂深知海洋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在核心本業上有計畫地推動不同面向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在設計包裝時考慮其整個生命週期,讓包裝可回收、盡回收和再利用,在廢棄物管理上達到減少廢棄物,同時長期關注減廢議題。本次獨家贊助「See the unSEAn 打開海平面」海廢教育展,盼能盡企業之力,號召更多人關注海廢議題。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簡秀君分享:「我們希望呼籲大眾在日常中落實從源頭減量、做好分類回收,累積每一個人的影響力,就能為環境永續創造最大能量。」
    於是,同樣在乎海廢對海洋生態與生物造成影響的三方發揮各自優勢,籌辦了一場海廢教育展,與大小朋友溝通海廢議題。面對一般大眾,他們希望能藉此讓大家看見有不少人都正竭力改善海廢問題,像是分享政府、組織和漁民目前採取的行動,盼能號召更多人一同加入減廢行列。面對小朋友,則希望他們可以培養對海洋生物的同理心,黃之揚分享,「或許他們看完展覽後會主動跟爸媽說某個玩具想玩久一點、或是想去淨灘看看。」這便也是很好的行動第一步。

    看見海廢的前世今生,在大眾心中埋下關心環境的種子

    在甫落幕的海廢教育展內,可見一面牆展示海底世界的剖視圖,右側標示著海拔深度;海裡除了有生物,還散佈各種垃圾,一覽無遺廢棄物隨海拔深度有不同變化。黃之揚說:「多數人是透過淨灘接觸議題,但那只是議題的冰山一角。透過剖視圖有助大眾了解海底還有很多垃圾,比我們平常看見的還更嚴重。」
    根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的統計,截至 2023 年,全台有近 6 千艘漁船與遊艇加入「環保艦隊」,清除超過 1900 公噸的海洋垃圾。環保艦隊是由展覽指導單位——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推動的計畫,鼓勵漁民在從事漁業工作的同時,將打撈到的垃圾帶上岸、並執行分類與回收。
    來自宜蘭大溪漁港的阿洋船長,是環保艦隊的一員,不但在當地落實海廢回收制,還連結政府與學校資源打造海廢暫置所,號召更多漁民加入環保艦隊,所有努力都期盼讓大眾更能看見海廢議題的真實狀況、且感受到有一群人正竭力改善問題。「談論海廢議題時,有好的故事或好的切角非常重要,這樣才能吸引民眾關注這個議題,讓議題擴散出去。」黃之揚表示。
    除此之外,RE-THINK 也進一步與大眾說明大溪漁港的海廢回收循環流程——將蒐集到的海廢經過登記、秤重和清洗後送到暫置所,接著再透過熱熔技術將可再利用的廢棄物變成可利用塑膠材料,最後就能再製成新的再生用品,如兒童座椅等。
    Impact Hub Taipei 共同創辦人張士庭分享展覽期間令他感動的一幕:「有媽媽帶著小孩前來參觀,然後一站站仔細地跟他解釋垃圾從哪來。」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看完展的小朋友留在留言板的一句話:「垃圾不好吃,魚不要吃。」雖然看似只是孩子的童言童語,但仍能看見關心海廢的種子已種入他的心中。

    建立 3 個核心思維,在生活中落實環保一點也不難

    想為海廢議題盡一份心力,我們可以怎麼做?RE-THINK 整理 3 個人人都可建立的核心思維供大家參考:

    一、重新思考

    製造垃圾前,先想一想它們接下來可能會去哪裡,又會如何影響環境與海洋生物?

    二、少用一點

    過去為了個人便利,我們每天會製造大量的一次性垃圾;這次為了環境與水下生命,我們能不能選擇更環保的替代方案,少用吸管、塑膠袋等。

    三、用久一點

    我們花錢購買的任何物品,都是經過繁雜的製造、包裝與運送流程,才能送到我們面前。何不愛惜身邊的所有得來不易的用品,用久一點、減少浪費?
    針對不同階段的環保實踐者,黃之揚提供更具體的行動方案。他建議,環保初心者可以實際參與環保活動,無論是看相關展覽、參加淨灘活動都可以,目的是要透過行動親眼看見議題的現況,讓自己有動力從生活中實踐環保。
    而對於環保進階者,則可以選擇一兩件較好上手的行動,從生活中落實環保、並養成習慣,像是購物前仔細衡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該物品等,「當你成功培養一個環保習慣,你才會有成就感,更願意去實踐下一個行動、下下一個行動。」
    「做環保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黃之揚鼓勵大眾,可以從調整日常習慣做起,慢慢地開啟一個比過去相對環保的生活,便能逐步走向更好的永續未來。
    核稿編輯:李沂霖
    (此文章由 Impact Hub Taipei 支持,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
    閱讀文章
  • 選前假新聞達高峰!調查指出:逾 8 成民眾認為親友被假新聞所害

    選前假新聞達高峰!調查指出:逾 8 成民眾認為親友被假新聞所害


    整理:社企流編輯室
    台灣近年對於不實資訊的關注提升,而為了了解網路社群當中實際的狀況,公民科技社群 Cofacts 真的假的發出「假新聞與不實資訊認知大調查」問卷,試圖理解民眾對於假資訊的看法。並在 2023 年 11 月隨機發布的調查當中,回收超過 2 千份問卷。資料顯示,超過 95% 的民眾認為假新聞與不實資訊的影響嚴重,且逾 8 成認為親友會被不實資訊或假新聞所傷害。
    問卷結果也有趣地發現,近 8 成民眾會將假訊息跟詐騙畫上等號,但其實,假訊息背後有更深刻的操作意涵。辨識假訊息與防堵詐騙不是同一件事情,詐騙會基於金錢或是其他利益而透過誘騙、社交工程、與你建立關係的方式取得信任,並且騙取珍貴的財富與社會資產。然而假訊息除了會讓你損失金錢,還有政治上的意義,受到假訊息影響或是改變偏好,都會造成許多嚴重的後果,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民主。
    從回收的結果顯示,有超過 86% 的民眾認為假訊息來自於中國,是所有國家選項的第一名。而排在這之後的則是台灣自己,有 3 成的人認為假資訊是自產自造,由此可以窺見台灣部分社會的極化,不同的人在同溫層當中,強化自己的偏見與想法,進而較難看見其他人的聲音。

    LINE 為假訊息傳遞平台第一名,即刻將 @cofacts 機器人加入群組

    Cofacts 真的假的從 2016 年開始關注假新聞與不實資訊的問題,並持續透過開發開放原始碼的聊天機器人,用守護言論自由的形式協助民眾面對不實資訊。這次的問卷回收,是一次與使用者的積極對話,並思考如何透過群眾參與與協作,創造更有韌性與民主的言論空間。
    在民眾的調查回應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民眾而言,假訊息的平台前 3 名分別是 LINE、Facebook 與抖音(TikTok)。有許多錯誤資訊在網路上散佈,進而影響台灣的資訊環境與和諧。LINE 做為封閉群組,影像或圖片被傳到群組空間之後,就只有群組中的朋友可以看見,由於群組中不願意批判親友與避免社交衝突,使得錯誤的訊息鮮少有被指正的機會。與 Facebook 或 Blog、X不同,公開的言論場域中,錯誤的訊息比較有機會被提出來討論並且受到反駁。而私人群組當中,錯誤的資訊卻會長時間存在,大量的曝光效應造成的閱聽效果是超乎想像的。因此 Cofacts 真的假的也鼓勵使用者把 @cofacts 機器人加入群組,讓他自動查證並保障資訊安全。

    假訊息傷害民主,公民科技社群 Cofacts 盼創造開放、透明對話

    從 Cofacts 真的假的 的開放資料中隨機觀察有哪些具有渲染力的文字,「選舉靠中共,治國靠謊言,貪污靠政權」, 「台灣經濟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台灣無知的年輕人竟然也會相信。由此可見,這些台灣的年輕人毫無獨自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實在太可怕了。」、「台軍送反艦導彈配件去瑞士維修,結果竟然送到了山東,你看看讓你不回家,修個家電還要被老外賺差價」,尤其是在選舉之前一個月,不實訊息增加的幅度都會達到高峰,較前一個月超出 40 %。
    錯誤的資訊會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包含傷害民主,在台灣的資訊環境之下,常常在社群論壇、實體活動中聽到一些民眾言論,包含:「台灣很亂」、「台灣不適合民主」、「台灣不需要民主」,就能進而讓民眾自己對民主感到失望,而用言論、制度、甚至投票放棄民主的權利,也因此在避免極化的風險擴大,會需要透過群眾協作,去找到不同年齡層與背景能一起看見的民主願景,讓和諧回到我們的社會。這些都是公民科技期待達成的社會共好與公益成果,開放與透明像是一種信仰,讓更大的對話空間,保護身邊的孩子與長輩。
    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迎接新年,社企流舉辦讀者小聚,以心理健康為主題,邀請大家一起來與我們聊療癒!>> 即刻報名
    閱讀文章
  •  重新認識百年茶鄉,甘樂文創新品牌「甘樂茶事」亮相!

    重新認識百年茶鄉,甘樂文創新品牌「甘樂茶事」亮相!


    整理:社企流編輯室
    除了老街之外,您對三峽的城鄉印象是什麼呢?事實上,三峽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在這座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茶產業已有 200 年的發展史;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也是台灣出口紅茶的主力;民國 80 年左右,碧螺春再度帶動三峽茶的知名度,台鐵莒光號供應給乘客喝的香片,正是來自三峽;目前,三峽茶園面積約 200 公頃,產量約占全台 8%。
    2023 年終之際,深耕新北三峽 10 餘年的甘樂文創,以多年所累積的社區設計經驗與資源,繼 2010 年將百年古宅活化成為提供單純樸實大地料理的美食地標「甘樂食堂」後,再度嘗試以「茶」為介,結合三峽在地茶農、製茶職人,及甘樂旗下的事業資源,創立全新品牌「甘樂茶事」,用新時代視角轉譯這座百年茶鄉,希望再度喚起大家對三峽茶業地位的印象。
    甘樂茶事的主理人同時也是甘樂文創執行長的林峻丞,長期投注心力於三峽社區的永續發展,在「甘樂茶事」品牌暨新品發表會中,他以「LET’S ROLL 三峽」為題,道出他這一年來縈繞於心的念想──以最接地氣的三峽茶為圓心,將茶的物產、經濟、歷史、文化與居民們『捲』(ROLL)在一起,喚醒大家對這座百年茶鄉的記憶與優勢,共同打造新北三峽成為台灣宇治的城鄉印象,讓茶成為轉動地方的一件好事。
    「我是道地的三峽孩子,回來創辦甘樂之後,三峽的美、好,我覺得自己有責任要讓更多人知道。」近年持續在甘樂旗下各品牌開發在地茶商品的林峻丞,這回下定決心成立新品牌甘樂茶事時,卯足了勁想要開發「真正具備三峽在地特色」的甜點伴手禮,於是找了 30 年老師傅不斷嘗試食材比例,終以黃金配方研製出一款茶霜醬,搭配結合蛋糕、奶油及茶凍捲在一起的奶凍捲,推出「碧螺春茶乳捲」,期待成為三峽地區最實至名歸地方特色伴手禮。
    三峽茶農,例如天芳茶行、統一茗茶、大埔製茶廠、戴記茶行等已傳承數代的茶人世家合作,讓《甘樂茶事》的顧客得以品嘗他們自豪的碧螺春、蜜香紅、白茶、東方美人等四款三峽茶飲;此外,更進一步拓展出前往茶園製茶、舉辦茶席的實境茶旅體驗服務。未來更希望擴大串連三峽、鶯歌地區的茶農、陶匠和藍染藝師,攜手創造跨界文旅體驗。
    除了茶飲,《甘樂茶事》同步研發以茶入料的精緻甜點,兩款以蜜香紅茶為主調的布列斯特、戚風小煙囪,以及兩款以碧螺春為主調的提拉米蘇、千層酥,要讓顧客們輕鬆享受,沉浸在三峽茶香氣與韻味之中的午茶時光。
    永續不難,開始行動就好!歡迎免費下載行動指南,還有機會把精選好禮帶回家 >>馬上下載
    閱讀文章
  • 科技如何為社會議題注入創新力?6 個多元共融專案一次看

    科技如何為社會議題注入創新力?6 個多元共融專案一次看


    整理:社企流編輯室
    數位時代的來臨,讓我們日常大幅仰賴數位科技,尤其在疫情過後,無論是遠端工作、線上教育、又或是起居飲食、生活購物、行動支付等等,幾乎都脫離不了線上的網絡。虛實整合的生活型態逐漸成為趨勢,使我們嚐到不少便利的甜頭。若再延伸使用範圍,從個人生活、公司學校擴大至社會公益,將能賦予數位科技多重的價值!
    為使通訊傳播科技的創新與發展,能應用於化解現存社會議題,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簡稱數產署)啟動《公益創新.徵案 100》計畫,廣徵有創意、結合通訊傳播科技的提案,藉此提升生活便利性的同時,也能促進社會公益、發展永續的社會價值。這些提案在共 4 階段的評選中,進入到了第三階段「營運驗證」,期望能透過群眾集資讓民眾一起參與公益創新的過程,並使用「平方募資」的機制,讓提案的理念能廣獲大眾的認同與關注。
    平方募資公式為每筆金額(x)的平方根相加再平方=(√x+√x+√x+√x…)^2。基於平方投票計算與分配資金(如政府預算),目的在於讓資源分配變得更加平均,且參與者愈多,所得效益愈大。
    本文將介紹與學習和創業資源相關的 6 項募資計畫,目前都正在集資平台「WaBay 挖貝」上線中!若認同計畫的理念、感念計畫的初衷,您的關注與行動,將有助於計畫前進一大步!

    線上輔導教學——助照顧者減輕壓力、移工適應台灣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少子化也讓家庭越來越重視照顧品質。照顧需求的急遽增長,使得家庭的照顧負擔逐漸嚴峻,instacare 照顧即時通是一個整合護理專業人員的 App,若有任何關於照顧的疑難雜症,舉凡照顧服務、照顧諮詢、照顧技巧指導,到關懷與衛生教育等等,都能透過這個 App,依據需求找到相關專業的護理人員,幫助照顧者解決日常遇到的照顧問題,緩解照顧者的焦慮,既能在專人的指引下逐步培育照顧的經驗與能力,同時降低被照顧者健康惡化的風險。
    為了減輕照顧的負擔,聘僱外籍移工是許多人會選擇的方案。根據勞動部統計,自 112 年 9 月底為止,外籍移工的人數已高達 74 萬 8 千餘人,成為台灣重要的勞動力來源,然而因為離鄉背井、語言不通,無論是生活或工作,不免產生理解障礙與隔閡,甚至造成與雇主間的誤解及摩擦。長期關注東南亞移工的非營利組織 One-Forty,為了能幫助移工學習中文,適應台灣文化,開設了超過 200 堂中文課程,並發起名為一所台灣人為移工蓋的學校的移工數位學習支持計畫,透過製作多元的學習素材、建立專屬的數位學習平台,讓這些朋友們能夠順利學中文,跟社會接軌並和諧共處。(同場加映:跟著 One-Forty 促進社會兼容,做生活中的平權大使

    兒童成長教材——培育情緒技能,傳遞生命熱情

    人擁有多樣情緒,童年時的教育將會影響長大後社交的能力與關係的維護,若能夠從小就開始學習了解情緒並認識自己,既能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也會生活得更正向愉快!籽樂教育團隊過去 3 年間跑遍全台,推廣情緒教育,並推出孩籽的情緒魔法袋的情緒學習卡牌,透過視覺化、圖卡任務、白板卡的設計,讓孩子容易辨識情緒並表達出來。不同於一般的教學圖卡,魔法袋著重於親子間的關係互動,團隊特別錄製卡牌的使用說明,提供多樣玩法,幫助家長靈活運用這套工具;設立專屬匿名 Line 社群,不但能及時解決卡牌使用的問題,還能與其他家長交流新的玩法!不僅如此,籽樂團隊也意識到偏鄉孩童在情緒教育方面的缺乏,於是與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Teach For Taiwan,簡稱 TFT)合作,計畫透過公益募資,在偏鄉地區辦理 5 場情緒教育工作坊,在地的師長皆可免費參與,將情緒教育的重要性推及至每一個角落。(同場加映:MEandMine 打造社會情緒學習探索盒,讓孩子從認同自己到照亮他人
    不僅限於情緒教育,透過他人的生命故事,也能讓孩童從中學習到面對困境時的勇敢與堅毅。美力臺灣於 2021 年開始拍攝的《臺灣超人系列》,以一連串曲折的人物真實故事,為學童帶來正向影響力,透過電影車的方式進行全台巡演,將這份感動和力量傳遞給更多學童。搭著 3C 時代的浪潮,美力臺灣發起了 3D 巡映集資計畫,要將《臺灣超人系列》的影像內容加入 AR 影音技術製成繪本,以數位串流的方式讓更多孩子接收到臺灣超人的力量,並作為引導教材,既能給予師生和親子更立體的共學體驗,還能用生命影響生命,將善與愛的種子撒入更多人心裡。

    數位培力與發聲——培育身障就業的能力、改善女性創業的環境

    每天擠著滿人的大眾運輸、定時打卡上下班、期待著快樂星期五的到來,一切彷彿稀鬆平常,但對於罕病身障者而言,卻是一種奢侈的幸福。受限於學習能力、就業環境等因素,身障者的勞動參與率僅有 20% 左右,無礙玩家,身障陪伴培力募資計畫便是為了幫助罕病身障者自立而生!由一群行動不便的身障朋友所組成的無礙玩家,接連設立社企電商、線上教育、就業媒合三大平台,讓罕病身障朋友能夠學習數位職能、培養就業能力,並且順利找到工作,實現經濟自立!期望能透過募資,籌措開辦課程與平台營運優化的經費,陪伴他們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近年來新創與女力的意識高漲,在職場方面,成年女性的勞動參與和權益似乎有所改善,但對於目標遠大、具企圖心的女創業家而言,卻面臨了另一番困境。儘管女性企業的最終收益經常高於男性,但所獲的資金卻遠低於男性。女創業家依舊可能受到性別偏見、被投射家庭和事業兼顧的期待,在創業初期募集資金和資源相當維艱。聲鮮時采團隊期望能消除投資人對女創業家的偏見、讓女性在創業路上得到實質幫助,為此發起女力播客聯盟自主發聲平台,以聲音節目的形式,提供推廣品牌、行銷產品及自主發聲的管道 ,協助尋覓資金和社會資源,並透過這些發聲維護女性創業和職涯的發展,推動女性社會經濟的進步。
    星展永續好時光系列活動「食物零浪費一週挑戰」,邀請大家參考食物零浪費指南,用簡單步驟挑戰零剩食生活,一同減少食物浪費、節省飲食開支,還能把多重好禮帶回家!>> 參加挑戰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