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園丁的綠園

老園丁的綠園

朱永光先生現為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負責基金管理及投資業務,擁有超過20年投資及科技產業經驗。早期即以Green House(綠園)分享生命樂章,實現對社會公益的的願景。2010年參與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一系列的工作坊,並於同年擔任該學會舉辦之「社會企業創業競賽」評審,提供相關企業輔導。現在持續與社企流合作擔任常駐作家,分享對社會企業開發,經由商業經營實踐公益的理想。

專欄文章

75篇)
  • 創愛的業/台新慈善雲 串連企業天使做公益

    創愛的業/台新慈善雲 串連企業天使做公益

    2014-12-30.經濟日報.A18.經營管理.朱永光

    日本卡通明星櫻桃小丸子跨海、跨界代言台灣公益活動?隨著公益行善的概念與做法不斷演進,「台新慈善雲」結合科技、藝文等元素,將愛心企業與社福團體集結起來,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培養弱勢自立能力,啟動台灣社會善的循環。
    「台新慈善雲」今年邁入第五屆「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的票選活動,鑑於台灣愛心資源普遍有著分配不均的情況,中小型社福團體常因知名度不高或缺乏宣傳行銷能力,而導致募款不足及營運困難的窘境,為讓更多民眾能認識這些團體,廣邀社福團體提案,並透過民眾網路投票的機制,把資源落實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四年來已挹注250個提案團體,參與投票的人數更是屢創新高。此活動的幕後推手正是前中天電視董事長,現任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的資深媒體人鄭家鐘。
    「其實這個活動並不是表象的投票競賽、獲得資金,而是在過程中培育社福團體自立能力,提案要寫企畫書及建置網站、粉絲團宣傳,還要利用Facebook、EDM等行銷管道與群眾溝通,這些都是台新志工投入輔導的重點,當然還有財會管理的概念。弱勢團體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才是活動真正的價值所在!」
    卸下媒體職務,由事業走向志業,鄭家鐘秉持著「唯有做別人天使,才能做自己天使」的信念,進一步打造「台新慈善雲」,號召各行各業富有善心與熱忱的企業組成愛心天使團,提供更多元的援助,有網路商務平台將公益商品上架販售、募資平台協助募款,也有廣告設計公司負責商品設計及宣傳,媒合多方資源照顧社會弱勢。
    「感覺我60歲後的主場才正式開打。人生的上半場只是練習場,老天要我善用的根本是下半場!」發揮媒體文化的背景與專長,鄭家鐘特別結合台新公益與文藝的資源,推動「藝起做公益」專案,讓有心從事公益的藝術家,走出工作室、回饋社會。
    慈善雲轉介藝術家為社福團體的產品進行包裝改造,增加產品競爭力;推動街頭塗鴉藝術家為老人福利機構繪製壁畫等,讓藝術與公益的巧妙結合,不但激發出美麗又溫馨的火花,對社會、弱勢團體及藝術家更是三贏的行銷策略。
    「即使做老掉牙的本行也有寫歷史的新躁動,所有陌生的嘗試都化為驚嘆的旅程,離開舒適圈不再是壓力反而處處寶藏。由為自己出征走向為別人出征,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充滿想像空間與期待。」
    6月底前往孟加拉參加尤努斯(Yunus)基金會的年會活動,與來自70個國家的社企推動單位、企業與個人齊聚一堂,目睹近幾年社企的蓬勃發展,鄭家鐘感觸良多,也非常肯定社企創業家用利他的動機創造新的企業價值。
    「社會企業正在重塑一種新的交換系統:自己願意捨,換取讓別人可得,是再明顯不過的社會改造良方,但關鍵在於如何生生不息、擴大影響力?」
    鄭家鐘提出幾個觀察:
    一、構築一個生態環境,不論是生產方、消費方、投資方,均能在這場「利他運動」中扮演主動角色,彼此推動對方。
    二、社會企業之間要形成更緊密的社群,互相支持,而非單打獨鬥。
    「社會企業是在打造一個善良可以循環的環境,若說人生就是一個交換系統,我們要交換什麼?怎麼交換?」
    退休後要用相同的自己,過不同的日子?還是要用全新定位的自己,開創更精采廣闊的新局?
    鄭家鐘累積過去的經驗、人脈與視野,推動「台新慈善雲」,作了一個企業人士如何從事業轉戰志業,更圓滿自己人生的典範。
    (作者是社企流顧問、美商中經合集團總經理 )  
    讀完鄭家鐘「事業轉志業」的故事,還想知道更多?
    現在就報名社企流三週年論壇 看30位社會創革者如何築夢踏實,用「志業」照亮自己與他人!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堅持的力量,報名請點此
    閱讀文章
  • 創愛的業/蓬勃運動 活化台灣體育生態

    創愛的業/蓬勃運動 活化台灣體育生態

    2014-12-16.經濟日報.A18.經營管理.朱永光

    60、70年代「亞洲鐵人」楊傳廣、「飛躍的羚羊」紀政是台灣體壇兩顆閃耀的巨星,優異表現名震國際,不服輸的鬥志與追求榮譽的勵志人生,更是永不磨滅的傳奇。從小就視兩位為偶像的徐正賢,心中早已種下運動種子並不斷發芽,他創辦「蓬勃運動事業」要翻轉台灣體育產業發展的環境。
    父親是前軟網國手,徐正賢14歲便拿下全國青少年分齡網球錦標賽亞軍,一心嚮往成為職業選手,卻因父親的強烈勸阻「在台灣是沒有運動家的!」他默默收起夢想,踏上正規升學之路,一路爬升成為人人稱羨的科技新貴,然而內心深處對運動的熱情未曾熄滅。
    2003年外派矽谷工作,徐正賢因緣際會與朋友一起幫當年只有20歲的盧彥勳籌備募款餐會,「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父親極力反對,是因為瞭解大環境的現實,他知道職業運動這條路不,僅要靠天分,還必須有足夠經濟能力支持。」
    徐正賢也不免感嘆,過了20年,台灣的運動產業發展,仍然是停滯不前。
    決定創業的關鍵轉折是有次參訪美國大聯盟波士頓紅襪隊,徐正賢得知負責接待的行銷經理竟是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優秀菁英,大感驚訝,「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我沒有時間再浪費了。台灣運動產業要有更符合商業模式的做法來突破困境,否則只是永遠繞不出來無限迴圈,以及一個個不得志的天才運動員。」
    2007年成立「蓬勃運動事業」就優秀選手培育、業餘人口倍增及國際賽事舉辦等三方面,推動台灣「網球希望工程」,期盼能透過一個更有系統的方式,讓網球運動普及化,並培養出更多好手邁向國際。
    「現在我最大的夢想是有台灣選手拿下四大網球公開賽的冠軍,並朝『TAIWAN OPEN』的終極理想邁進。」
    徐正賢史無前例地在台舉辦了一場ATP挑戰賽、兩場阿格西表演賽、以及70場以上的全國性業餘網球賽,尤其兩次國際球星訪台,更是讓徐正賢揹上千萬債務。
    「我看的不是帳面上的數字,許多球王、球后小時候就是在場邊當球童撿球而得到激勵。這些球星和比賽的價值及影響力難以用金錢估算,對於台灣網壇與國際接軌更是利多。」
    徐正賢認為比賽是運動員的舞台,可讓網球業餘人口增多,才能活化市場、建立運動文化,提高產業吸引更多元的人才加入。
    「從電影魔球就可知道,體育競賽也需要數理科技人才,已有台灣工程師在美國大聯盟從事分析的工作,台灣也可以做得到。」
    徐正賢從來沒有因為龐大債務而停止實現理想,反而加速成立「蓬勃運科學院」。
    他邀請美國奧林匹克訓練中心的優秀教練來台執教,為網球、棒球等各項運動選手進行體能訓練,甚至還有來自印尼、烏茲別克、越南、韓國等各國運動員前來受訓,徐正賢表示 ,「其實台灣很適合成為亞洲的運動訓練中心,氣候適宜、生活成本低,但從沒有人想過台灣可以做這件事。」。
    徐正賢也進一步以「運動創投」的概念,提供選手養成過程中所需的資源,將投資標的鎖定在運動員。
    募集的資金有計畫地投資在有潛力選手上,協助更多有天分卻苦無資金的選手往世界職業舞台邁進。
    「相信撐過前幾年累積國際積分的燒錢階段,未來成為世界一級運動員後,依合約將部分賽事獎金及代言所得回饋給基金與投資人,用商業投資而非贊助的方式,健全台灣體育生態。」
    難怪紀政也當面稱讚徐正賢:「我一直在等你這樣的年輕人出現!」
    徐正賢兼具運動家堅強的毅力與鬥志,以及創業家的企圖心與執行力,全方位打造更有利於運動員職業發展的環境,同時開創台灣體育產業走向國際的新局面,他的夢想藍圖正逐一實現中。
    (作者是社企流顧問、美商中經合集團總經理,本專欄隔周二刊登)
    嘿,你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卻不知如何著手改變嗎?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帶你看見在全球掀起的以愛創業: 30位社會創革者,累積80年的跨世代經驗, 與你分享「堅持的力量─比熱血更重要的事!」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堅持的力量,報名請點此
    閱讀文章
  • 創愛的業/奇力愛 客製營養餐服務病友

    創愛的業/奇力愛 客製營養餐服務病友

    2014-12-02.經濟日報.A17.經營管理.朱永光

    現代人聞癌色變,長期以來民眾一直都把醫療重點放在用藥及治療方法上,而營養攝取、體力補充,往往被忽略;更有醫學報告指出,許多癌症病患其實是被「營養不良」打敗。由幾位醫護人員共同成立的「奇力愛」,以外送餐點的方式,為重大疾病、化療、術後等病患提供客製化的專業營養照護服務。
    多年在醫院擔任第一線照顧癌症病患的工作,王品喬在與病患、家屬溝通時,常常被詢問營養方面的建議:到底可以吃什麼?
    面對複雜的營養成分說明,總是不清楚該如何準備,或只能無奈地說「家中只有老爺跟少爺,根本沒有人手可以幫忙。」
    深深明白飲食營養與病患有著密切的關係,不但可以輔助治療效果,也是延緩惡化、戰勝疾病的重要關鍵,因為唯有身體擁有足夠的營養,維持良好的體力與免疫力,才能支撐接下來的每個療程。
    「坊間有沒有幫癌症病人提供送餐服務?…沒有。」
    回答了幾次,王品喬開始思考,市場上有這麼多產後護理的月子餐,為什麼就是沒有專為重大疾病患者設計的營養餐呢?
    觀察到需求、也看到商機,帶著豐富的醫療照護經驗及照顧好每一位病人的熱忱,2010年王品喬與幾位友人成立「奇力愛」,將飲食及營養照護納入對抗疾病的一環,與病患一同並肩作戰,為健康而努力。
    成立已四年,「奇力愛」秉持初衷提供化放療營養餐外送服務,照顧超過上千名的病患,「真正投入後,我才瞭解到為何沒人要為癌症病患提供送餐服務,因為其中的難度與複雜度實在太高。」王品喬說。
    首先必須非常熟悉各種癌症的內臟器官狀況、前中後期各別對營養的需求、臨床用藥及每一種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加上不同年齡、個人飲食偏好,都會影響病人的進食及吸收情形。
    接下來,需要有熟悉各種營養素及食材特性的營養師,設計多樣菜單,適應口味變化;最後還要有廚師願意一改平時的烹調手法,不厭其煩地為客戶準備不同軟硬、不同鹹淡甚至不同形狀的美味菜餚。
    「客製化、量身訂作的營養照護,是我們創業以來的堅持,不然就淪為只是送餐的形式。」
    王品喬常常親自送餐,與客戶親切互動中給予支持與鼓勵,也會細心觀察餐盒裡的剩菜,適時調整配菜。「我相信多一點點貼心與耐心,讓客戶在身體上與心理上感到舒服,他們就能多一些的心安,更有信心面對治療。」
    客制化精神的背後是龐大人力的投入,所幸「奇力愛」已建置出餐管理系統,可設計20種配餐組合、五種濃淡調味級距、六種質地選擇,大大提升內部管理效率及業務成長的動能,除了化放療營養餐,也陸續增加術後餐、老人養生餐等項目。
    「最大的成就是看到客戶的氣色愈來愈好,而我們的餐點服務也獲得不少醫生的認同與推薦。」
    對於未來願景,王品喬一方面希望公司可以朝創櫃板發展,另一方面也計畫擴大「營養照護」的核心理念,以湯品連鎖「媽煮湯」,將服務客群拓展至容易營養不均衡的外食族。「以前上夜班回家,媽媽總是幫我準備一碗湯,既暖胃又富含營養,這也是媽煮湯構想的由來。」
    日前榮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婦女創業菁英賽的肯定,王品喬也期望藉此協助弱勢或單親的婦女創業,更進一步創造女性二度就業的機會。
    複雜度高的客制化餐點外送服務,「奇力愛」透過系統管理技術成功突破業務發展限制,但其實更讓人感動的是經營團隊對於理念的堅持及對客戶感同身受的貼心服務,是個名符其實的「愛的事業」。
    (作者是社企流顧問、美商中經合集團總經理,本專欄隔周二刊登 )
    你有改善社會的好點子,卻不知怎麼展開下一步嗎?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帶你看見在全球掀起的以愛創業!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堅持的力量,報名請點此
    閱讀文章
  • 創愛的業/微熱山丘 鳳梨酥的科技思維

    創愛的業/微熱山丘 鳳梨酥的科技思維

    2014-11-18.經濟日報.A17.經營管理.朱永光

    糕餅店、烘焙坊皆有販售鳳梨酥,堪稱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伴手禮。由科技界人士投入經營的「微熱山丘」是近年來迅速崛起、最引人注目的鳳梨酥品牌,運用科技創造思維,在看似發展成熟、競爭飽和的市場中,再創鳳梨酥經濟奇蹟。
    有別於傳統冬瓜餡的製作方式,「微熱山丘」一開始就堅持使用南投八卦山地區盛產的土鳳梨作內餡,為鳳梨酥正名,酸甜口感、厚實的金磚造型加上樸實典雅的包裝,產品一夕爆紅,讓幾乎被棄耕的土鳳梨身價谷底翻身、農夫苦盡甘來,不但造就在地工作機會,契作有成也帶動起青年返鄉的希望。
    強調台灣人情味的奉茶待客之道:一走進門市,便有店員奉茶並遞上一整塊鳳梨酥,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透過重新定義產品、商業模式與產業,庶民美食鳳梨酥晉身精品行列,也提升到更高的文化層次。
    每到假日,位在南投三合院總店總是吸引滿滿遊客。為回饋鄉里,創辦人之一、前詮鼎科技董事長許銘仁不惜斥資購地、在鳳梨田間無償搭建起市集帳篷,村民擺攤販售自家的農產品或手工製品,進一步帶動在地觀光經濟。
    今年初剛接任「微熱山丘」執行長一職的陳來助認為,「一個鳳梨酥可以造福這麼多鄉親,我們所在意的ROI不是指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而是影響力報酬率(Return on Influence)!」
    50歲前在半導體、面板等科技大廠累積豐富的資歷,前友達光電總經理陳來助在美國沉澱兩年後,決定在人生下半場轉行加入「微熱山丘」,運用科技產業的管理長才,打造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國際甜點品牌。
    「我們只專注發展一種產品,鳳梨酥就像研發科技產品,一代、二代不斷升級改良,但這種情況在食品業卻是相當罕見,這是提升產品精緻化的第一步。」陳來助將科技上下游產業鏈的思考模式納入營運管理,「雖然真正烘培製作時間只要三小時,但對我來說,鳳梨酥的生產周期則是640天,從種植鳳梨開始算起。」
    將契作產量、季節氣候變化、酸甜度誤差等納入品管,後續還有生產加工、品牌行銷、布建通路,透過不斷的深化、加值每一環節,進而改變產業結構、建立共享共榮的價值鏈。
    目前已在新加坡、日本、香港等海外設點,「微熱山丘」國際化的策略正與台灣科技業發展趨勢呼應,「台灣市場小,但鄰近的中國、東北亞、東南亞各國共計有23億人口,食品業更要走向國際,才有機會開發100倍的市場、創造100倍的價值。」
    陳來助以「微熱山丘」為例,提出「台灣3.0」的產業進化觀點。「30年為一世代,台灣1.0是農業輸出、2.0是科技代工,現在正是邁入3.0的交接點,我相信這將會是一個1.0+2.0的新農業時代。但必須要跳脫科技製造的慣性思維,不再只是追求生產製造的Cost Down,加入如Apple科技創造的思維,追求滿足客戶體驗的Value Up。」
    陳來助坦言,之前總想辦法將100元的成本降至1元,現在完全相反,是努力要把1元的產品做出100元的價值,「比起管理上萬名員工,挑戰更大,但也更充滿想像空間。」
    身為2.0世代,陳來助卸下科技業光環,投身另一個可以發揮的新事業,但也不忘提攜後進,常常帶著企業界友人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傾聽年輕人的想法,「社會企業是一個很好開始,2.0世代企業家經驗、資源加上3.0世代創業家的熱情、理想,必定能激發出更大的力量。」
    美好的人生下半場,不是丟掉過去包袱再造新生活,而是整合過去累積的知識與經驗,淬煉出更宏大的智慧與格局,在世代延續與產業進化中開創新局。陳來助與「微熱山丘」便是一例。
    (作者是社企流顧問、美商中經合集團總經理,本專欄隔周二刊登)
    閱讀文章
  • 創愛的業/2021社會企業 讓小林村重生

    創愛的業/2021社會企業 讓小林村重生

    2014-10-21.經濟日報.A19.經營管理.朱永光

    2009年一場無情的風災引起重創南台灣的八八水災,災情最嚴重的小林村幾乎慘遭滅村的命運。一個返回故鄉的遊子,肩負起災後的重建發展工作,現在正用當地最富盛名的梅子,以老梅經濟圈為概念,解決災後的就業與產業問題,讓小林村猶如浴火鳳凰般復甦重生。
    蔡松諭年少時就到台北就學、創業,而天人永隔的災難巨變,讓他帶著悲慟的心情返鄉,看著家園滿目瘡痍、親友鄰居哭泣絕望的景象,他毅然決然放棄台北工作,回鄉擔任災後重建自救會會長,再任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理事長,要與村民們一起從零開始打拚。
    「當時大家都還住在組合屋中,過年到了氣氛特別低迷,但我相信工作可以達到村民集體療癒的效果。」先是由村民將災前最後一批醃製梅子包裝上市,後來也加入政府社區培力計畫,學習烘培及手工皂等技術,大家確實逐漸走出陰霾。
    曾有創業經驗的蔡松諭隨即意識到,小林村若不能推出真正代表在地文化特色的明星產品,將是日後發展的瓶頸,「製作的糕餅、果醬,內餡均是來自外地的水果,隨著政府及民間補助相繼退場,這些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且對產業永續發展沒有實質效益。」在苦無對策之時,巧遇百佳泰董事長簡添旭及手中保存十年的小林老梅,彷彿是先人留下的祝福與大禮,2013年成立「2021社會企業」,開啟新階段的里程。
    「2021社會企業」鎖定當年風災肆虐高雄縣境內台20線與21線交會地帶,也是小林村的所在地,以無毒健康的青梅做為重振經濟、產業發展的基石。
    其實這個區域一直是台灣重要的青梅產區。過去,因為沒有技術、收購價不穩及交通運輸等問題,青梅早已喪失經濟價值,只能作為低廉的蜜餞原料,但也因此沒有人會刻意噴灑農藥或除草劑。
    「當我們奇蹟般地再與小林梅相遇,它已蛻變成產品效益更高、風味更好的老梅膏,感謝簡董的無私與善意,同意移轉日本和歌山醃梅技術並投入資金,讓小林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願景的產業。」
    一路從自救會、重建發展協會,到「2021社會企業」,蔡松諭從非營利組織轉型走向企業營利模式,除了降低社區型組織在人事、資金管理上的不穩定性,有絕對差異化和競爭優勢的產品,讓他更具信心用企業運作的方式打造老梅經濟圈,將影響的規模層面更加擴大。
    簡添旭是科技公司董事長,將耗資3億元、投資十多年的技術無償捐給小林村,另外也提供資金讓蔡松諭創業。
    蔡松諭說,簡董如同一位業師,指導他許多經營管理的智慧及經驗,減少許多創業所遭遇的困難與挫折。
    現在以社會企業的精神運作,用契作方式輔導山上梅農加工製成梅胚,收購價由原來的每公斤8~10元提高到35元~40元,明顯增加農友收入。
    在山下則成立合作農場進行第二階段糖漬加工,透過多重製程創造不同階段的經濟效益,合理分配經濟產值,創造長期就業機會,更計畫兩年後將全數盈餘投入梅子廊道的基礎產業建設。
    「我是小林村子弟,是六年級世代,我要證明青年返鄉是可以有工作機會並且可獲得比在大城市更高的收入,未來能有更多七年級、八年級的青年願意返鄉,讓重建區因為老梅產業鏈的建立,得以永續傳承世世代代。」
    以區域產業鏈的思維打造在地化的特色產業,加上企業家的扶植與青年創業家的執行力,不論是災後重建或解決偏鄉部落的生計問題,「2021社會企業」提供了一種可以複製、可以延續的成功方程式。
    (作者是社企流顧問、美商中經合集團總經理,本專欄隔周二刊登)
    閱讀文章
  • 創愛的業/Teach for Taiwan 培育青年投身偏鄉教育

    創愛的業/Teach for Taiwan 培育青年投身偏鄉教育

    2014-10-07.經濟日報.A18.經營管理.朱永光

    隨著M型化社會經濟的發展,學童的教育學習及資源運用也呈現出城鄉兩極化的差異。根據兒福聯盟報告指出,偏鄉弱勢兒童普遍輸在學習的起跑點上,加上基本學力的落差與學習機會的缺乏,讓孩子們愈來愈難靠教育得到「翻身」的機會。
    由劉安婷發起的「Teach For Taiwan」集結自政府、學術、企業及年輕朋友的力量,要讓台灣的教育更平等。 1989年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Wendy Kopp鑒於當時美國教育資源不均的情況,發起「Teach for America」計畫,成功號召500名大學生前往貧窮地區,展開為期兩年的教學工作。
    25年後的今天,「Teach for All」已經是一個有26個國家參與的全球運動,願景是要幫助全世界的孩子,不論出身背景,都能得到最優質的教育。
    同為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校友劉安婷,受到父母投身台灣偏鄉教育的影響,求學期間也多次前往迦納、海地、柬埔寨等地擔任教學志工,她說,「從這些經驗,我更體會到孩子成長過程是需要老師的長期陪伴,台灣偏鄉學校招募不到優秀老師,但奇怪又同時存在著青年就業不易與流浪教師失業的矛盾情況,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do something for Taiwan?」
    2013年,取得合作授權,劉安婷返台成立「Teach for Taiwan」,透過全球組織累積多年的教材經驗與網絡資源,進一步在地化後,以「一個方案解決兩個社會問題」為出發點,推動青年朋友投入偏鄉教育工作。
    劉安婷認為美國的「Teach for America」最大特色就是他們培訓師資的精神與遠見:「不只是訓練老師,更是培育未來領袖」,相信一個人能了解管理好一間教室的道理,就已經具備管理好一家公司或機構的能力。培訓課程中會邀請知名企業家及頂尖學者共同培育人才,儘管錄取率只有10%,卻是許多長春藤等名校優秀學生出社會工作的第一選擇。
    根據統計,完成兩年弱勢教職工作的年輕朋友,因為透過社會參與而有不同的人生體驗與感悟,讓他們更具備宏觀的視野與同理心,之後不論是繼續留在教育界或轉任到企業、政府單位工作,都更受到學校及雇主的青睞。
    20年來「Teach for America」已經培育出無數校長、政商領袖,形成一個極大的人才網絡,為社會不斷注入改革的動能及正向影響力。Teach for Taiwan也會秉持相同的理念,在台灣社會進行一場溫柔的改造。」
    今年2月初展開的第一屆教師招募,雖然只有8個名額,卻吸引了近200人報名,經過嚴格甄選與培訓,9月第一批老師就正式進駐台東與台南偏遠地區。看似迅速打響知名度且相當成功的「Teach for Taiwan」,其實劉安婷已經事前花了一年多時間進行評估及籌備工作。
    「我們深入了解其中人才供需落差的主因在於,沒有適合的師資培訓也沒有完善的教師支持系統,老師們不願意隻身前往偏鄉,擔任福利、薪資微薄的代課老師,同時可能還要兼任許多校務行政工作。」劉安婷說,「Teach for Taiwan」系統化的培訓課程加上持續地追蹤輔導,扮演第一線老師強大的後盾;此外,也利用政府教育資源及企業贊助資金,提供TFT教師更合理的薪資補助。
    「非營利組織為了永續經營,也要有一個互利的營運模式,而執行上也需要如同一般企業,要整合資源、吸引大眾前來『投資』,『投資』我們的理想、支持我們現在在做的事。」
    劉安婷個人獨特的領袖特質、充滿人文關懷的思維,「Teach for Taiwan」不只是解決偏鄉教育及青年就業問題,精實的培訓計畫與弱勢教職工作的磨練,更是培育台灣未來人才的搖籃。
    (作者是社企流顧問、美商中經合集團總經理,本專欄隔周二刊登)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