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柯金源Photo Credit: 柯金源
柯金源,台灣環境紀錄工作者,人稱「柯師傅」。以鏡頭與書寫觀察記錄台灣、全球自然生態 30 年。其作品深入且豐富多元:共累積幾十萬張環境記錄圖像、百則專題報導、幾十部紀錄片,先後獲得與入圍國內外超過百項重要獎項。
自 1998 年進入公共電視新聞部,參與《我們的島》環境新聞雜誌製作,持續投注關於海洋生態、山林保育等新聞專題影片。並與新媒體 Home Run Taiwan 長期合作,於週四晚間邀請讀者一同關注台灣生態 30 年來的變化。
Home Run Taiwan/文:Home Run Taiwan 編輯部
「為台灣環境長久無私奉獻的苦行僧。」
光是看媒體對於柯金源的這句註解,或許你還無法體會他投入環境工作的持續不懈。在公共電視新聞部服務 20 多年,柯師傅平時早上 8 點就到辦公室讀信件訊息,完成白天的會議和待辦事項後。晚上 8 點晚餐完,才開始沈澱自己、進入精細的剪接與寫稿的工作,一直到午夜 12 點才離開辦公室。
「如果有出去採訪就很難說,拍攝行程很緊湊,可能 4 點半、5 點就要起床,然後一路工作到晚上 12 點。」投入環境倡議的 30 年來都是如此,只有遇上農曆過年,柯師傅才會強迫自己休息一個禮拜。
聽聞這樣高密度的工作節奏,不禁讓人倒抽一口氣!但柯師傅卻笑瞇了眼,緩緩地說:「做喜歡的事不會累呀,怎麼會累呢。」
「主流新聞很多人跑了,我應該去幫環境議題發聲。」
年輕時就著迷於影像紀錄,拍攝充滿意境的藝術風景照,柯師傅一直到 1988 年變成媒體記者,看待世界的眼光與敏銳度便開始超脫美學的領域。「那段時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 1990 年 8 月的楊希颱風。海水倒灌讓嘉義東石連續 39 天淹水不退。」柯師傅回憶:當時他從淹水的第三、第四天就開始跟拍紀錄,撰寫專欄盼望獲得關注,但災情遲遲都沒有改善。
(柯金源 30 多年來持續不懈的投入環境工作,卻不顯疲態。他說:「做喜歡的事不會累呀,怎麼會累呢。」來源:Home Run Taiwan)
(柯金源 30 多年來持續不懈的投入環境工作,卻不顯疲態。他說:「做喜歡的事不會累呀,怎麼會累呢。」來源:Home Run Taiwan
「嘉義東石的居民住在鄉村地區,經濟能力也相對弱勢。如果沒有社會大眾的支援,他們要重建家園、改善環境問題是非常困難的。」柯師傅說,當時他還政治經濟屬性的雜誌社工作,每天都和政商名流交涉、出入五星級大飯店,「反觀我用自己的時間去追嘉義東石的消息,那時才真正意識到:光是環境問題就讓在同一個土地上生活的人,有著天跟地的差別。
主流新聞很多人跑,但環境議題很少人投入。以媒體人相互分工、補位的思維,柯師傅毅然決然扛起攝影機,向著 30 年前還鮮少人關注的自然生態議題深入撩落去。直到現在,都未曾停下腳步。「我的叛逆不滿,都透過攝影作品表現出來了。」
(在第一現場紀錄環境真相,柯金源(左)的工作不僅要強大的意志力,也需要足夠的體力才能完成一次拍攝。此為 2010 年拍攝彰化大城漁民捕魚側記。來源:柯金源)
(在第一現場紀錄環境真相,柯金源(左)的工作不僅要強大的意志力,也需要足夠的體力才能完成一次拍攝。此為 2010 年拍攝彰化大城漁民捕魚側記。來源:柯金源
柯師傅在業界有個「微笑老柯」的外號。為什麼帶著攝影機站在環境第一線紀錄影像、夾在民意和官方的資源開發論戰中間,30 多年來身處在激烈的言語,與令人痛心、持續衰敗的自然現況之中,還能平靜溫和且面帶笑容?
30 年的光陰如梭,聽柯師傅細數這些年自然環境、政治產業結構的轉變,與他自己內化於心的體悟,我們才慢慢明白:對柯師傅來說,環境工作不是單純的職業。
他付出的時間、心力,與這塊土地早已連接深厚的感情, 他和台灣一起面對逆境、一起成長, 台灣是他最好的朋友、最大的牽掛。「我只知道自己沒有埋怨的權利,我需要持續努力。」
(柯金源(左一)紀錄新竹香山農地污染,在敘事的同時,也希望呈現給觀眾自然環境的美好。來源:柯金源)
(柯金源(左一)紀錄新竹香山農地污染,在敘事的同時,也希望呈現給觀眾自然環境的美好。來源:柯金源
每年超過 30 場的環境演講、議題辯論,柯師傅不厭其煩的重複著他的觀察、他的環境理念。從來不怕負面言詞打壓,也不畏懼連帶利益的廠商企業惡性應對,「環境這件事是長期抗戰,你沒有埋怨的權利,你需要持續努力。 因為每次對外溝通的機會都會帶來一點影響,要這樣期待著。」
柯師傅分享,日前他在做海上做環境直播,與現場研究人員、工作夥伴分享自己 2000 年在公視辦的跨時代轉播——當時正在吵核四興建議題,他們邀請專家在每週五晚上 9 點辯論環境觀點,甚至有多場講到隔天凌晨 4、5 點才結束節目。
「結果現場有一個台大副教授說:『我有看! 我就是跟著收看轉播的兩、三萬人之一!』我沒想過 20 年之後,竟然會和有看過我的節目的夥伴一起工作! 我不斷詮釋環境議題、一直這樣去做紀錄,一定會有影響的。」
說到這裡,柯師傅像是個興奮的孩子,他一改溫和緩慢的語調,激動而雀躍的分享自己多年來散佈種子,是這樣潛移默化的滲入人們的心思,讓更多人開始關注環境。
(柯金源(左一)仍持續為了拍攝上山下海:「台灣這塊土地,可以說的故事太多了。」圖為 2015 年在雪山山脈調查記錄扁柏神殿。來源:柯金源)
(柯金源(左一)仍持續為了拍攝上山下海:「台灣這塊土地,可以說的故事太多了。」圖為 2015 年在雪山山脈調查記錄扁柏神殿。來源:柯金源
他沒提過去得到國內外幾個重要的新聞、攝影獎項,但卻喜孜孜的說今年他的紀錄片《前進》榮獲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最喜愛的影片。「有一個觀眾的卡片,我有留下來,他說《前進》讓他很感動、謝謝柯導演。」柯師傅得意、卻又有點不好意思的笑著說:「觀眾票選獎對我來說是比什麼都重要,表示我希望達到的溝通、訊息,有很高的比例大家都有接受到。」
無論是海洋生態紀錄片、山林盜伐現場,或是天災後的重建與反思,柯師傅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報導書寫,其實都是向讀者傳述同一件事,同一個願望:「我們一起守護這座島嶼,好嗎?」
本文獲「Home Run Taiwan」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我們一起守護這座島嶼,好嗎?」--專訪 台灣環境紀錄工作者 柯金源,了解更多環境、公益、運動議題請至 Home Run Taiwan 瀏覽。

社企流七週年論壇「社企十年: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會消失嗎?」 早鳥隨票附贈社企流限量周邊,優惠倒數中! >>> 馬上搶票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