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Karl Grenet] (CC BY-NC-ND 2.0)Photo Credit: [Karl Grenet] (CC BY-NC-ND 2.0)
對社會企業有簡單了解的你,應該對台灣、韓國、香港等地的社會企業生態並不陌生,但你知道亞太地區其他土地上的社會企業也正蓬勃發展嗎?
這一次社企流研究室要帶大家到東南亞,一探近年來中南半島上不斷萌芽、茁壯的社會企業生態圈。在本文挑選的新加坡、泰國、越南等三個國家裡,社會影響力迅速發展的程度可不輸台灣喔!讓我們一塊來瞧瞧他們的生態圈如何支持社會企業版圖的擴張吧。
文、圖:張宇聞
東南亞的社會企業大多從1990年代後逐漸萌芽,並到近幾年才出現較顯著的成長,而區域內眾多國家的社企生態圈,往往因不同的興起背景、部門特性等而發展出不同的面貌。「社會企業生態圈-東南亞篇」特別挑選了三個發展景況較佳、落差較小的國家:新加坡、泰國、越南,介紹其社企生態圈的概況,並將利用四大角色的分類表,把三個國家具代表性的中介組織納入,進一步探究各國的支持生態。

新加坡:社會企業由政府主導,挑戰競爭市場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社企先鋒,其金融商貿中心的發展背景,加上強有為的政府,為這個城市國家帶來了成長與繁榮,也使社企及其生態圈同樣穩健而競爭激烈,包括許多20世紀前葉由合作社起家的服務活動與商務支持為主的社企,以及相應而生的支持組織等。這些外部支持,對新興社企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存活下來尤其重要。以上特性凸顯了新加坡在區域中,具有成為支持性生態樞紐角色的豐厚潛力。
圖:新加坡社企生態圈四大角色
新加坡的社企支持組織多元而廣,角色的提供者也橫跨了民間、企業、政府三大部門。其中,政府的主導力量一如往常的顯著,除了在2003年就設立了社區關懷社企基金,其他如社會及家庭發展部(MSF,原MCYS)、Spring Singapore、Social Enterprise Hub等組織也都隸屬於或由政府單位協助成立。
概念推廣:在新加坡,社企推廣工作不僅深入民間,更肩負在競爭的投資市場開疆闢土的重任。新加坡國立大學(NU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及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分別設有亞洲社企與公益中心(Asian Center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Philanthropy)及社會創新中心(Lien Center for Social Innovation),致力於培養投入創造社會影響的人才,並出版相關研究。新加坡國立大學同時也和星展銀行(DBS)舉辦DBS-NUS社會創投競賽,是亞洲極具指標性的社企競賽,每年皆吸引各國團隊共襄盛舉。
社群建立:對於有潛力成為東南亞社會創投中心的新加坡而言,成功的社群建立不僅造福當地社企,更能夠擴大串聯周邊國家的社企生態網絡。2011年創立的AVPN(Asian Venture Philanthropy Network)就是重要的代表組織之一,其宗旨在於促進亞太地區的公益創投事業,每年舉行的年會已成為各國重要的交流活動。
財務支持:要在新加坡競爭的投資市場中獲得投資人的青睞並不容易,為此,包含DBS在內的許多中介組織,都提供成長中的社企更易取得資金的管道,除了有ASIA IIX這般專注於社會投資的平台,也有如Spring Singapore這類提供各類企業資金的組織。
能力建置:與資金、人才同等重要的是快速地建立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在初創期與瓶頸期的社企尤其需要能力建置方面的協助以生存、茁壯。重要的組織如SE Hub,其本身即是社企,專門評估並投資其他社企,並且從旁協助社企成長。

泰國:廣泛扶植的社企中介組織

泰國面臨的社會議題涵蓋貧窮、觀光、醫療照護到環境能源,因應而生的社會企業數量也相當可觀,根據Change Fusion的統計就有多達116,000家。如此蓬勃的發展很大一部份歸功於政府及泰皇的積極支持,官方先後於2009與2010年成立國家社企委員會(National Social Enterprise Committee)以及泰國社企辦公室(TSEO, Thai Social Enterprise Office),除了大量帶動公、私部門投資,也積極向英國等地學習,並設定五年社企計畫。如此龐大且起步中的社企產業,也揭示了在地社企對於完整生態圈的強烈需求。
圖:泰國社企生態圈四大角色
泰國社企中介組織相當蓬勃,政府與民間的支持都功不可沒。政府除了挹注大量資金,還提出社企貸款、稅率優惠、股票交易合作、成立投資基金、發展社會影響力衡量等措施,再加上原本就蓬勃發展的公民社會與民間團體,部門間彼此結合,可望進一步推動泰國的社企發展。
概念推廣:泰國的年輕人越來越樂於投入社企領域,學校從中扮演了重要的媒介,如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底下的全球研究學院便提供了社會企業家的相關訓練。國內外的NGO,如泰國人基金會(Khon Thai Foundation)及Ashoka Thailand,也對社企的推廣與連結盡了不少心力。
社群建立:某些組織除了既有的角色外,也肩負了社群建立的工作,串連合作網絡並促進資訊交流。泰國有許多組織都扮演了這樣的角色,如泰國人基金會與Change Fusion,都是重要的社群建立者。
財務支持:泰國的財務支持也十分多元,舉例來說,除了一般的社會創投,Taejai以及本身為友善旅遊服務社企的Social Giver也為其他社會組織或計畫提供群眾募資管道,增添了不同的資金來源。
能力建置:泰國偌大社企群的背後,能力建置的角色不容小覷。政府自英國引入的UnLtd,以及皇室贊助成立的Change Fusion都是這方面的代表。

越南:戰後逐漸茁壯的社企生態

越南的社會企業興起較晚,直到改革開放後才有顯著的進展,但早在開放前就已有許多國內外的NGO、發展計畫以及具雛形的社企組織存在,致力於解決戰後越南的各種社會問題,近年來更逐漸轉為催生在地社企的重要力量。現今的越南不但民間能量充沛、不乏中介組織,更得到政府重視與支持,在2014年通過修法,賦予社企明確定位。
圖:越南社企生態圈四大角色
概念推廣:在越南,從傳統對於公益慈善組織的思維到注重商業面向的社會企業,不論在民間或市場都需要時間適應這樣的轉變,因此社企概念的推廣尤其重要。越南同樣有大專院校,如太原大學(Dai Hoc Thai Nguyen),提供社企領域人才的培育,而國內重要的非營利組織,社會行動推廣中心(CSIP, Center for Social Initiatives Promotion),不僅協助推廣社企概念,其任務內容還涵括了串聯平台,投資育成等其他角色。
社群建立:茁壯中的越南社企,需要能發揮社群建立功能的中介組織協助凝聚分布各處的社會影響力,並連結資源的供需雙方。這方面的資訊較少,但可知仍有CSIP這類組織扮演相關角色。
財務支持:建立穩定的國內資金來源,逐漸減低對外資的依賴,是越南社企生態圈現階段的重要課題,也是中介組織仍須努力的區塊。國外的社會創投如Lotus Impact,國內則有CSIP。
能力建置:越南有許多由非營利組織轉型中或新創的社會企業,能力建置能加速這些新興社企的成長。舉例而言,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 Vietnam)在越南的社企生態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了提供建置措施協助社企發展茁壯,更和CSIP一同促成了企業法的修改。

結語

從上述三個國家中,我們看見了東南亞社企環境發展的多元性,而社企中介組織的存在也反映了在地社企所面臨的需求。地區間的差異使東南亞的社企生態呈現多元蓬勃的地景,也奠基了未來規模化後區域合作的可能性。
三國相互比較,新加坡有較穩健的國家體制與經濟發展,同時作為外商匯集之地,具備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有望成為東南亞社企中介與創投的樞紐之地,所面臨的挑戰則是如何拓展社企在國內能占有一席之地,並將商業的力量與資源導入社會。泰國擁有豐富的社企生態與強健的支持系統,若能建立起在地特色,更能從以往向歐美取經的模式,轉換為可供鄰邦學習的社企模範生。至於越南,雖起步較艱辛,卻因外援及政府的重視而有樂觀的前景,若能持續發展更健全的生態圈,就能夠邁向自給自足,成為解決國內社會問題的要角。
整體而言,東南亞的社企生態多處在建構階段,大部分社企仍著重於國內層級,追求不靠補助、永續經營。這個階段常見的挑戰包括法政制度、財務永續、社會意識、如何迎接投資潮、如何脫離境外依賴等難題,以及NGO轉型、法定地位選擇、資金來源取向(公益慈善或市場機制)等抉擇,在中介組織還不完善的情況下,仰賴國際社企生態圈的支援在所難免,但隨著各地逐漸發展其社企環境特色、站穩腳步、並規模化,這股能量在未來進入區域或全球生態圈時,相信能注入強大的影響力。
作者簡介:張宇聞,社企流2015年冬季實習生,在台中土生土長的半個台北人和半個宜蘭人。主修國際關係,興趣領域是東南亞,但比起國家,對於城市的感受力更強。關心城鄉發展和跨國治理,興趣是從這裡走到那裡。

文章標籤

  • 社企流研究室

    社企流研究室

    在此專欄中,社企流將與你分享一系列與實習生合力研究的專案成果,包含各國社企課程研究、案例分析、與社企生態系等,一起加入社企流研究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