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的本質:孟買教會我的兩堂課
編譯:趙家鈺
編按:本文改寫自Alex Mitchell刊登於Guardian Professional的文章Social enterprise lessons from Mumbai,全文為作者第一人稱敘述。
停留於孟買期間,我拜訪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微型企業及社會企業家。他們即使身處困難,卻從未輕言放棄,用毅力與決心,最終帶來了真正的改變。以下我想要分享從孟買人身上學到的兩堂課:家庭與世界知名的送飯工系統(Dabbawalas)。
 孟買市區(圖片來源

第一課:家庭

孟買(編按:29,650/km2)的人口密度比台北(編按:9,600/km2)擁擠3倍,每天都有700萬人(編按:略少於3個台北市的人口)搭乘火車,550萬人(編按:相當於2個高雄市的人口)乘坐公車,可想而知這是一座相當忙碌的城市。剛踏入孟買時,一切看似混亂不已,但仔細觀察後卻會發現它亂中有序。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個人都安身立命為了家庭,追尋著目標,創造工作、商業活動以及金流,更廣泛而言,是為了週邊的社區。
我花了一天的時間觀察世界上最密集的貧民窟Dharavi(編按:在孟買的中心,將近有100萬人居住)。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那裡很安全,人們很好客,而且每個人都充滿著希望,準備好要為自己與他們家庭創造更好的生活。Dharavi的社區互助合作,透過當地企業,創造出相當程度的財務獨立。
光是在Dharavi就有超過一萬個行業,包含皮革、陶藝與回收事業等等。大型企業將工作外包給Dharavi的婦女,這不僅提供微薄收入,更重要的是讓當地婦女有相當程度的購買能力,以及取得家中的平等地位。
雖然在Dharavi的生活很艱辛,但透過Dharavi當地社區的企業,讓我看到社會企業的本質:互助合作、提供所有人協助與機會、為自己與家人創造更好的明天。

第二課:送飯工(Dabbawalas)

誰是送飯工(Dabbawalas)?他們把客戶家中煮好的飯盒準時送到辦公室,之後,再從辦公室回收飯盒到個別客戶的家。他們每天為超過二十萬個顧客,運送超過四十萬個餐盒。(編按:詳細內容可參考回到印度-家飯速遞,小買賣,大企業 Dabbawalas
送飯工(圖片來源
送飯工有兩個特點-第一,有80%的送飯工不曾接受過正式教育;第二,他們用飯盒上的編碼系統(coding system)來運輸,而不是已開發國家用的IT或是電信系統。最神奇的是,不靠任何科技產品,運送錯誤率居然僅有一百六十萬分之一,幾乎接近物流業夢寐以求的零失誤率,這一切靠的僅是編碼系統與未受過正式教育的送飯工們。
送飯工服務已運作超過一百二十年,擁有五千多名員工,卻能以扁平的組織型態與委員會運作,並享有同樣的薪水,可見組織裡的每個人是互相依賴的。由於組織高度信任每個送飯工,所以他們也能與顧客協商每筆訂單的價格。這是一個回應社會問題的企業,他們透過信任員工與賦予財務責任,創造工作機會給社會上較貧窮、或甚至沒接受教育的人們。
我在孟買學到的都是基本但在社會中常被遺忘的概念。
有時我們認為「創造改變」,是「要做一件大事」或是「那是別人的事」,但實際上改變卻是掌握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手中,端看我們願不願意為自己、家人甚至無論遠近的社區,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我最近說「所有的企業都會變成社會企業」但我想這句話應該修正為「所有企業都需要變成社會企業」,而且我們一定要有更關懷社會的視野。
這兩課讓我學到社會企業的真正本質:透過社區與個人,為國家某些艱難的問題,帶來真正的改變。
我們能從孟買學到的是:集體責任(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共享意識(shared awareness)都會幫助我們建立更好的明天。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