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duurzaamheid.nlPhoto Credit: duurzaamheid.nl
文:Kiki Wu
隨著「快(速)時尚」在全球蔚為風潮,許多快時尚知名品牌如 H&M、ZARA、Forever21、Uniqlo,在近幾年大舉進軍台灣購物商圈的各精華地段。殊不知,當我們享受快速時尚帶來的平價購物樂趣和常穿新衣的滿足感時,背後卻隱藏許多巨大的環境危機和問題。
例如,血汗紡織成衣廠負面消息頻傳,顯示這些平價衣物是用許多亞洲工廠的廉價勞工沒日沒夜工作卻領著極低薪換來的。同時,價位便宜和快速上新款的行銷手法刺激消費者愈買愈多,但快時尚商品品質大多不佳,衣服通常穿不了多久就損壞,這樣的商業模式使得大量衣服不斷被製造,卻也很快被丟棄淘汰。
除了浪費環境資源之外,成衣製造過程產生的有毒廢棄染料、廢水嚴重汙染環境,再加上滿坑滿谷無法計數的時尚廢棄衣物處理問題,這一連串的負面效應不只影響我們的居住環境,更深深影響下一代的未來。

朝向永續原則的歐洲時尚產業趨勢

為因應全球暖化、全球人口快速增加可能導致未來資源短缺的壓力,聯合國和歐盟在過去幾年紛紛將「永續性」和「環境保護」納入未來 10 年全球發展的重點大綱。目前,歐洲時尚產業正在大刀闊斧的轉型中,像是透過重新審視整個時尚的設計、製造生產與消費模式,尋找更有效運用資源和讓環境得以永續的方法。
其中,除了強調永續精神外,讓時尚產業鏈轉型至循環經濟也成為這波產業變革的核心主題,而目前這場產業革命是由丹麥的非營利組織哥本哈根時尚高峰會(Copenhagen Fashion Summit)的一群時尚精英團隊主導,藉由與業界的集團公司如 H&M 集團或利豐集團等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共同推動 Global Fashion Agenda 的形式,號召集結時尚界更多品牌或設計師加入這場改革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 2018 年初,在 Global Fashion Agenda 的號召下,一共有 64 家全球各大知名服裝品牌如 Adidas、H&M、INDITEX 集團、LACTOSE、HUGO BOSS 等廠商承諾在 2020 年前加速品牌轉型為循環經濟的生產模式。舉凡服裝、鞋子或配件的製造,都需符合環境保護的永續原則,在這個循環時尚制度承諾下,各品牌或零售業將在 2020 年前:
1. 以產品設計方式增加商品的可回收並再利用性。 2. 增加舊衣回收數量。 3. 提升舊衣回收後再製成新商品銷售的數量。 4. 增加生產利用舊衣製成再生布料的服裝商品比例。
從以上幾項幾點可看出,目前歐洲時尚產業改革的重點方向與執行策略為建立可有效「將舊衣回收再重新製成新商品」的機制,以達到時尚產業鏈轉型為循環經濟的模式。
但在舊衣回收再利用的技術開發上,目前遭遇的重大阻礙來自於,大部分成衣是由許多不同的天然和合成材料一同製成,這樣材質的衣服往往很難將布料分離再製成新的紡紗,導致只有約 17% 的服裝和其他紡織產品可被回收利用,剩餘大量的紡織廢棄物則被棄置在垃圾掩埋場。
甚者,最近科學研究報導指出,合成纖維製成的衣服在反覆洗滌的過程中會不斷釋放「微纖維」,這些微纖維隨著廢水排入大海後,將影響海洋生物和整個生態系統。因此,歐美紡織業界目前正積極地找尋和研發可以取代合成纖維的其他生物合成材料。

時尚紡織產業的循環經濟理念與國際綠色認證:從搖籃到搖籃(C2C)

在國際聯合組織、政府政策與業界共同推動下,「循環時尚」在不久的將來取代「快速時尚」的模式是可預見的。所謂「循環時尚」並非只侷限於環境保護。除了環保材質的使用與友善環境的生產製造方式外,循環時上同時也強調保護紡織或成衣廠勞工的權益,有效監管並避免不肖商人為削價競爭而壓榨勞工的情況發生。
此外,循環時尚另一項理念為:不再生產廉價易損的衣物,而是設計生產品質更好、耐用甚至可回收再利用的產品。更重要的,還在於取代傳統線性經濟——用過即丟棄至垃圾掩埋場的經濟模式,進而找尋更有效和創新的資源管理方式,如提供二手衣平台的服務延長衣服使用的壽命,或研發利用回收時尚廢棄物再製成新商品的技術。
總之,「循環」一詞代表了從廢棄物中創造價值,把垃圾變黃金的魔法。
隨著這波時尚產業的改革浪潮,環保布料在未來幾年的市場需求勢必大增。而歐洲高端市場往往對環保布料要求嚴格,針對原料取得和生產製造整個流程,除了需符合環保標準,紡織勞工權力的維護、公平交易都在考量範圍內。
在既有國際綠色認證中,跟循環經濟的概念最相關的認證為「搖籃到搖籃認證」(Cradle to Cradle Certified, C2C)搖籃到搖籃認證是以循環經濟模式為基本精神的認證,符合認證的商品必須改變用過後即丟的線性經濟模式,將使用後的廢棄商品回收再利用,轉成再生能源或新商品。
C2C 的產品標準提供設計師或製造商優化商品製程的準則,透過 5 大面向的控管,藉以達到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理念:材料的安全性、材料的循環再利用性、能源的使用與碳管理、水資源的管理及企業社會責任的實施。
(線性、回收、循環經濟比較示意圖。來源:Plan-C.eu)
(線性、回收、循環經濟比較示意圖。來源:Plan-C.eu

荷蘭 C2C 案例分享:便便的力量

牛糞跟服裝?很難將這兩樣東西聯想在一起吧!在酪農業蓬勃發展的荷蘭,牛糞成為嚴重的困擾。這是因為牛糞中含有磷酸鹽,且過多的牛糞已經產生超過環境能負荷的「磷酸鹽上限」。過多磷酸鹽排入河流或滲入地下水後導致藻類大量繁殖,水中的氧氣被藻類消耗並產生對人類有害的潛在毒物。若要減少糞便等同得減少乳牛飼養的數量,又會直接影響牛奶、奶油和起司的產量,這對酪農來說是很困難的抉擇。
終於,一位荷蘭服裝設計師 Jalila Essaïdi 在她的生物藝術實驗室,研發出解決這問題的方案,替酪農們和自己的國家解決這個牛糞危機。Jalila 利用循環經濟的概念,透過「解構」糞肥,從牛糞便和磷酸鹽當中分離出纖維素,而這些被萃取出來的液態纖維素可轉化為生物塑料,生物紙張或生物紡織品。
Jalila 巧妙地利用牛糞製成的布料設計成服裝,並舉辦了一場服裝秀來展式自己的「牛糞衣」系列。這些牛糞衣沒有異味且質地柔軟、耐用,看起來也與一般衣服沒兩樣,誰也想不到這些衣服其實是用牛糞做的。
Jalila 也以「牛糞衣」系列參加 2017 年由 H&M 旗下非營利組織 H&M Foundation 舉辦的 Global Change Award 並拔得頭籌。或許在未來,牛糞衣的概念可以成為時尚產業汙染問題的解藥之一也說不定。當然,當中最重要的還是,牛糞做成的生物塑料是可以分解的,比石油更環保,這也是這項技術的重要意義之一。
(Jalila Essaidi 「牛糞衣」系列發表會。來源:duurzaamheid.nl)
(Jalila Essaidi 「牛糞衣」系列發表會。來源:duurzaamheid.nl

荷蘭 C2C 案例分享 2:芒果省魔術

在荷蘭鹿特丹,兩位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設計師 Koen Meerkerk 和 Hugo de Boon,由於看到已開發國家常見的食物浪費問題,以及想保護動物,減少其因皮革製造而被屠殺,讓他們開始構思可以取代動物皮革的方法。
他們對循環經濟給予廢棄物新價值的概念非常推崇,再加上兩人具有空間設計的背景,便以開發新材料的觀點出發,進一步研發出將原本應被丟棄銷毀的即期芒果,轉化製成水果皮革(fruit leather)的新點子。
芒果皮革的主要製造步驟為:磨碎、加熱烹煮、乾燥,再經過特殊加工程序,使其外觀看起來更像皮革。當然,芒果皮革也可以套用一般皮革染色或印花的加工程序,來增加其應用的多樣性。
由於芒果皮革是利用天然材料製成,其製造加工過程較其他大多數傳統皮革更為乾淨環保,水果皮革對於環境和動物也是較無害的。目前,這個芒果皮革計畫還在進一步開發中,希望未來可被用來做成鞋子、包包或更多其他商品。
(由芒果製成的皮鞋。來源:FabCity Rotterdam)
(由芒果製成的皮鞋。來源:FabCity Rotterdam

台灣紡織產業在循環經濟領域的發展契機

回到台灣的脈絡,台灣紡織業若想在國際市場建立更多的商機,國際綠色認證的申請是必要的。例如,C2C 認證不但可增加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更可提升企業環保與創新形象。目前,台灣也有專屬平台(台灣搖籃到搖籃平台)協助業者轉型、設計 C2C 的經濟模式與認證申請。
另一方面,我們也已可在台灣看見投入循環時尚的紡織業先鋒和其傑出的產品研發成果。例如,興采實業將咖啡渣製成 S.Café 紗系列產品,台南紡織用台灣鯛魚鱗研發 Umorfil Beauty Fiber,兩者皆為紡織業將廢棄物變為黃金的創新典範。
然而,就循環經濟在商業模式裡提倡的「廢棄商品回收再造」的精神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尚有許多問題值得台灣思考。例如,混紡其他材質的聚脂纖維或合成纖維布料,往往很難在回收後被分離成純紗再利用,再加上微纖維汙染海洋的問題,故許多歐美紡織業者開始研發可以取代聚脂纖維的其他纖維材質。
但目前台灣紡織業的主力即是以機能性布料為大宗,這些機能布種大多為混紡的聚酯纖維。那麼,紡織業廠商們在研發生產對策上該如何布局和因應?或許,在一連串歐美時尚產業改革的趨勢下,除了國際綠色認證申請外,發展舊衣回收製成再生布料的技術、研發生物可分解或可被回收再利用的布料,皆是台灣紡織業未來可選擇的方向和轉型為高科技產業的契機。
此外,當前歐美也有不少新創公司正嘗試結合生物科技開發新的生物合成材料,例如用細菌生產天然染劑或用幹細胞生產皮革。由於台灣政府過去幾年在生物科技產業上的投注與人才上的培育,可說也累積相關軟實力。至於是否可能透過異業結合的方式,共同研發生物布料或材料、激盪出更多創新火花,也是未來可選擇的發展方向。為了讓台灣紡織重返過去榮景或與中國市場區隔,不斷的產業升級與創新,的確是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致勝的黃金法則。
全文轉載自荷事生非,原文標題:在荷蘭遇見永續時尚:歐洲時尚產業的循環經濟發展趨勢和台灣紡織產業的契機

文章標籤

  • 荷事生非

    荷事生非

    【荷事生非】是一個獨立的華文荷蘭資訊平台,來自各專業領域的「住」荷蘭寫手群和編輯團隊,穿梭于「旁觀者」與「在地人」兩者身份間,透過日 常現實生活的大小事件,深度瞭解荷蘭這個歐洲小國、世界大國,它的優勢與問題,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